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省取消农业税后减轻农民负担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消农业税,并不等于完全解决了农民负担问题,一些地方农民的负担依然较重,而且容易被忽视。减轻农民负担是一项系统工程,就湖南省的实际情况而言,取消农业税后,仍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标本兼治,采取多种办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完善涉农党政干部考核机制;搞好取消农业税后的配套改革;实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  相似文献   

2.
2006年实行长达2600年的农业税将被全部取消,那么农民是不是不用再缴纳任何税收?是不是像人们相象的那样农民进入了"无税时代",农民负担是不是减轻了?文章分析指出了取消农业税只是减轻了农民的直接税收负担,农民仍承担着大量的税外收费、工农产品和农地的价格"剪刀差"对农民补偿严重不足等造成的农民负担.因此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负担仍然十分沉重,农民负担仍需进一步减轻.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负担还重不重,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2007年下半年,浙江省减轻农民负担和维护农民权益课题组对这一专题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乱收费有所收敛,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农民对政府减负政策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反映出在少数地方、领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准乱收费现象,农民的土地等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加重农民负担的事项依然存在,并趋向隐性化和复杂化。农民负担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建立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近来各地都相继取消了农业税,于是各地的报道中部说农民从此没有税费负担。如2月21日《羊城晚报》题为《广东今年起免征农业税,农民已没有任何税赋负担》的报道说:“今年起全省免征农业税,至此,广东农民已没有税赋负担”。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当然是大好事,但这并不是说从此农民没有任何税赋负担了,  相似文献   

5.
农民负担反弹的原因,主要有:不规范的收税行为;发展经济的良好愿望脱离实际;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盲目集资;集体经济脆弱;统计数字不实;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制止农民负担反弹的措施,主要有:首先要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思想;其次要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农民利益的关系;再次要严格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第四要正确估价农民的富裕程度;第五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第六加强农民负担的统计监督;第七加强农民的政策法律的宣传学习;最后加强农民负担的财务监督  相似文献   

6.
一、税改的积极意义及面对的挑战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结束了几千年来农民交“皇粮”及“以农养政”的历史,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性的积极意义:(一)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税改前的农民负担主要是农业税和“三提五统”,税较少则费较多,农民负担十分沉重。免征农业税后,不仅农民负担减为零,国家还向种植农民补贴。据调查,2004年凤台县“三项补贴”总额达3441万元,农民人均转移性增收72元,亩均49元。因此税改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最多。(二)融洽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稳定了农村形势。农业税取消后,广大基层干部从向农民催粮要款中解脱出来,干部得到了解…  相似文献   

7.
农业税的取消在维护农民权益、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中国税收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伴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也出现一些问题。当前我们应不遗余力地解决好这些问题,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罗恢远  曾小雅 《南都学坛》2009,29(1):117-120
"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农民负担不断加重、农业的脆弱性和农民普遍贫困,是江泽民提出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原因。江泽民减轻农民负担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阐述了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分析了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提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江泽民减轻农民负担思想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梅杨 《小康生活》2000,(10):36-36
目前消费市场疲软,其重要原因是农民消费需求增长过慢,购买力提高不快,这又直接受到农民负担因素的影响。因此减轻农民负担,对提高农民购买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以为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应减轻农民在教育方面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用于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的资金改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筹取。这项政策的实施,在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政策本身的缺陷和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也引发了很多农民的怨言和不满;特别是在农业税取消后,已成为一些地方干群矛盾激化的焦点。笔者认为,现行的“一事一议”筹资政策与农民的意愿、公共财政的宗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已不相适应,应当取消。  相似文献   

11.
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稳定李玉章,乔榛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充分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农业问题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在实现农业增长的过程中,减轻农民的负担又是我门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社会的发展必须重视农民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民负担是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难点和焦点问题 ,减轻农民负担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农民负担的承受能力包含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当前农民对这两个方面的承受能力都很弱。本文认为 ,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改革措施 ,但要根本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必须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从城乡一体出发 ,采取超越农业和农村范围的统一税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生产与农民负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民与乡村组织的长期交易过程中,不管农民在改革前后有没有意识到负担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农村公共产品的决策机制还是无情地让弱势农民承担了大部分农村公共产品的生产。农村税费改革与农业税取消的政策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然而与此同时,一贯依赖于农民负担的农村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的处境也将更加尴尬。只有选择好与农村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共产品生产路径,才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4.
取消农业税后辽宁“三农”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从2005年开始取消农业税,同时加大各项惠农政策扶持力度,极大地激发了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全省粮食产量、农业总产值逐年上升,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取消农业税后,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没有完全形成、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确保乡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财政体制没有完全确立、新的农村基层工作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农民负担出现反弹新苗头等,成为制约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新问题。提出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解决农村税费改革遗留问题、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对农民负担的监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综合改革面临着县乡机构臃肿、乡镇财政运转困难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存在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体制背景。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重新划分政府事权和财权以推进县乡机构改革,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增长机制以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教育投入与保障机制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农民负担监管机制和农民权益保护体系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6.
国家取消农业税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取消农业税后,相关政策并未及时调整,引发了新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必须对我国的现行政策进行调整以解决这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取消农业税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取消农业税后,相关政策并未及时调整,引发了新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必须对我国的现行政策进行调整以解决这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取消农业税,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农业税在新疆财政中的比重较大,取消农业税将使基层政权财力不足问题较为突出。该文以新疆奇台县财政为研究对象,客观地分析了取消农业税对财政收入、财政体制、乡村债务等的影响,认为解决这些困难应寻求更多的转移支付,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财政的自我造血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宝书 《小康生活》2005,(7):16-16
从今年起,山东省66个县的2523万农民将告别“皇粮国税”,实现农业税“零负担”。记者从6月15日召开的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02年以来,全省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农民负担得到了明显减轻。今年,全省农民负担与改革前相比,人均减负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农民负担制度演变的历程表明,在一国或地区贫困落后时,一般采取相对独立的农村税收体制,以土地税、隐性负担或随意收费的形式压挤农民剩余,农民负担的主要来源是农业收入;而当其工业发展以后,独立的农村税费制度逐步取消,农民与其他居民一样服从全国(或全地区)统一的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制度,涉农税收实行优惠税率,收费规范化和遵循"使用者付费"的原则,农业不再是农民负担的主要来源而成为补贴的对象,农民负担的主要部分是他们的非农收入。世界农民负担制度的这种变迁,是由工业化过程中社会阶层力量的变化所推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