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2008年度中国儿童社会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棉管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5):9-12
纵观历年来的儿童社会学研究,或调查儿童生存权,或着眼儿童发展权,或强调儿童受保护权,或审视儿童参与权。而梳理2008年中国儿童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我们发现有两大突出的主题:儿童保护与儿童发展。这恰恰反映了我国儿童事业的现实情况,也对我国儿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胡全柱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2-48
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儿童社会学研究在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儿童与家庭、青少年犯罪、儿童保护、儿童福利、儿童文化和儿童教育等领域有着持续的关注和思考,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政府和社会对儿童现实处境的关注,也引发出一些新的儿童话题,例如虐童、儿童性侵、儿童自杀以及“星二代”等,这些都需要用专业的眼光予以严格而系统的解析。 相似文献
4.
胡全柱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5)
2010年度中国儿童社会学研究集中表现为三个主题: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研究、未成年人保护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与2007年、2008年以及2009年儿童社会学研究的主题相比,本年度的研究主题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拓展性。 相似文献
5.
戴月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5):54-57
2008年3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组织了以“2007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回顾与展望”为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有关学者分别就过去一年内儿童文化研究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撰文进行了探讨。在回顾和总结2007年度儿童观、儿童法律、儿童社会学、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儿童艺术、儿童媒介、儿童营养与卫生、少儿出版等领域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的同时,学者们也就流动与留守儿童、儿童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儿童食品与用品安全、儿童动漫产业等年度中心话题撰文展开了深度的探讨。本刊将以“2007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回顾与展望”为专题,分两期先后刊出其中一部分年度观察与思考文章,以飨读者。本期发表的四篇论文,分别系2007年度儿童观与儿童研究、儿童社会学、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研究领域的年度述评。其中浙江传媒学院戴月华博士的论文从“儿童中心论”问题、“儿童精神”与“儿童自由”问题以及儿童研究领域、方法的拓展三个方面回顾了2007年度儿童观与儿童研究的基本面貌,继而提出了对于现代语境下的儿童观与儿童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浙江师范大学张兆曙博士的论文在分析了“儿童与青少年文化研究”、“儿童与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儿童成长环境”等2007年度儿童社会学研究热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本年度儿童社会学研究的总体特点、发展趋势和主要问题等。浙江师范大学刘万伦教授的论文主要从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社会性发展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三个方面总结了2007年度国内儿童心理学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浙江大学刘力教授等的论文从“基础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两个角度切入,对于2007年度国内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6.
胡全柱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0
本期承续上一期“2012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回顾与展望”专题,继续刊出2012年度儿童社会学、儿童传播学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述评文字。 相似文献
7.
李棉管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6-29
本刊在2010年将延续过去两年来的学术传统,与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联合组织相关学者就2009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各领域取得的学术进展展开研讨并撰写相关的年度述评文字。本刊将分两辑先后选登部分述评文字。本辑刊发的3篇论文分别就2009年度中国儿童社会学、儿童政策、儿童文化理论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雪梅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2,(7):80-81
日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温家宝在回答房价问题时称,房价合理回归的意思应该是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投入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 相似文献
9.
李梦婕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38(5):1-9
知识社会学发展到以伯格为代表的建构范式时期,将“知识”的范畴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现实,与游戏作为儿童日常活动的基本形式具有内在一致性。以其“拆解”儿童游戏生活可知:游戏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事实,兼具确证性和意向性。在“游戏现实”被建构的过程中,幼儿园的制度化生活提供了意义背景,语言则作为中介推动意义建构的具体过程。儿童游戏正被建构起一种“双面”形象,较之成人规定的教育性游戏在时间与空间构成上产生“失衡”。因此,要求教育者辩证看待儿童与游戏之间的关系、游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组建一种生活游戏观和生活教育观。 相似文献
10.
指出中国社会学面临着学科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双重压力,论述了社会学基本问题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在现实层面上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也关乎社会的发展,论述了社会学基本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留守儿童有五千多万,占全国农村儿童的1/4。这些儿童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在生活、学业、人格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确保他们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已成为急待进一步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庞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0(1):102-104
聂茂《伤村——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忧思录》一书,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5 8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和命运际遇进行了深入的反映和报道,并从社会学视野出发,对导致留守儿童导致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了独立的审视和思考,其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境遇,尊重他们的生命诉求。 相似文献
13.
杨汇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7-44
在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个体观”路径的困境进行分析,基于生态系统观提出应在系统的情境中认知个体需求和提供关爱服务,并尝试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群体的“家庭生态系统观”。研究认为,在家庭生态系统内部,需在时间系统上注重事先干预,保证留守儿童家庭抚育决策时机与个体生命历程中“社会性时间”发生的一致性;重视支持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实现的意义,强调家庭责任与权力的共存。在家庭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中,认为应首先定位好家庭的基础性角色,完善主体间的联动机制;积极投资家庭,加强家庭能力建设,通过改善家庭生态系统间接关爱留守儿童,最终营造公平制度环境,形成关爱留守儿童及家庭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了一定进展,在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在建设新农村和培养新农民的视域下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继续开展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调查统计;搭建全国性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提高研究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程良道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6):116-117
在广阔的农村,从两、三岁到十七、八岁都有"留守儿童"的身影,通过多方调查,可知他们的现状确实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此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艳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4):101-103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由此产生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成因进行阐述,并且从政府、学校、社会、个人等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梁智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2):72-76
对城市留守主妇这一非主流群体,社会多为漠视。她们生存于城市各个阶层,文化相对较高,精神隐避性较强,比较在意社会评价,人际关系宽泛,留守原因多样,问题横跨公私权利。于私,私事自治;于公,涉及家庭稳定、性社会和谐等问题。其特点:家境较殷实;受教育较高;防负扩散能力强;中青年居多;精神空虚,消遣方式异样;效仿与攀比率高,部分留守主妇华裔化。针对这一群体的法社会学思考是:政府干预,政府是社会秩序的值勤人,是社会机制拾遗补缺者;政府应为夫妻创造聚多疏少的条件,减少团聚的社会成本,完善探亲制。社区切实履行义务,加大对城市留守主妇工作的重视。分居饥饿综合症是城市留守主妇的社会病态,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社会学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出现的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社会学在对环境问题的理论探索过程中争论的一个主要焦点是,环境问题是属于自然界的问题,还是属于社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环境社会学理论历程的梳理,试图展现环境问题本身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乡二元制结构的产物,如何更好地解决该问题不仅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也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于此,着重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两个研究,调查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现状,并探究"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一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验,发现留守儿童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维度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研究二选取两组留守儿童,并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前测。第一组参加"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第二组不参加。12个月后,对参加留守儿童、对照留守儿童实施后测,并对同年级非留守儿童施测,对各项指标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组留守儿童的客观支持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而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参加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没有显著不同。"留守儿童之家"提升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