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着用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他反对宗教,但不否定宗教的精华,实质是反对过时的旧的思想、理论.他提出的用爱的情感取代宗教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纯社会功利性的冰心文学批评提出了质疑,对冰心"爱的哲学"进行了再审视,提出"爱的哲学"是世俗化了的基督宗教爱,是理想化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3.
宗教哲学与宗教的哲学均是哲学与宗教结合产生的宗教理论,但宗教哲学是把宗教哲学化,是一种做哲学的方式;宗教的哲学则把哲学宗教化,是信仰宗教的一种方式。二者在研究立场、研究目的、研究范式及宗教与哲学的结合方式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4.
宗教情感是宗教意识在情绪、情感上的反映。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敬畏感、神秘感、依赖感、罪恶感、羞耻感、安宁感和满足感等。正确认识宗教情感有益我们把握宗教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5.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最重要的一个命题,人的感性存在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类本质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感性存在与类本质在爱的宗教中获得统一。借助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费尔巴哈开始了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表现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什么?——关于“宗教概念”的方法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一词是宗教学的基本概念,此概念旨在界说“宗教是什么”。从国内外研究近况来看,在此基础理论问题上现存两种值得深思的理论倾向:一为“宗教概念的简单化倾向”,主要见于国内宗教学界;二是“宗教概念的复杂化倾向”,长期困惑着欧美宗教学界。本文着眼于宗教学的百余年学术史,通过回顾其学科奠基人(F.Max Müller)、三大理论分支的开创者(Edward B.Typlor,Emile Durkheim,William James)以及多位著名学者(Bronislaw K.Malinowski,Wilfred C.Smith,Ninian Smart,William Alston,Paul Tillich,John Hick)探究宗教概念的学术历程,以阐发此研究课题的重要方法论意义。作者的结论如下:从宗教研究的全过程来看,“宗教是什么”,不但是宗教学所要深究的“基础概念”,而且是这门学科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这个基础概念暨基本问题之所以关乎研究全局,就是因为它关涉“广义上的方法论观念”,即从学术视野、问题意识、探讨角度一直关系到理论思路及其目标等等。正因如此,在百余年的宗教学史上,这个基本概念暨基本问题历来就是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制高点,以至我们可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其实浓缩着宗教学方法论与观念史的发展线索,一部宗教学术史就是一个不断更新宗教概念的探索过程;而我们中国学者要想为化解国际冲突、构建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无疑需要从基础理论建设抓起,一方面批判地借鉴宗教概念研究上的新近成果,另一方面深入地发掘华夏文化的丰厚思想资源,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观及其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以人本主义为特色的费尔巴哈在学说中提出“类”的概念,他通过赋予“美”以多重含义在人和宗教的神之间架起了一个桥梁,从而用人的类本质代替神的本质,在批判宗教的基础上揭示出宗教的秘密在于人,在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沿用“娄”概念的同时更注重人的“类”本质的现实性意义,关注人在现实生活中“类”本质的实现。虽然二者在使用“类”的侧重点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都体现了鲜明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具有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我们要从维护共产党执政安全的高度,来审视宗教的"三性"。必须正确处理好共产党执政的久远性与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之间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主泛性与宗教群众性之间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共产党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复杂性与宗教传播的国际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相比,冰心的爱广博而丰厚.“爱的皙学”囊括了母爱、童真、自然诸爱却独独不包括男女性爱。文章通过对冰心思想和作品的分析,探讨并剖示了她与众不同的爱情现,指出冰心作品的性爱是一种“宇宙化”、“秘密化”(郁达夫语)了的爱.  相似文献   

10.
"宗教多元论"的主旨是界定各传统宗教间的关系,把各传统宗教纳入"同等有效"和"平等"的范畴,进而为宗教的长远发展建立一条可行的原则。对穆斯林学者而言,"宗教多元论"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本文在尝试解读穆斯林学者传统观念里的"宗教多元论"的意蕴的同时,与约翰·希克的宗教多元论做几个层面的比较。同时,当代穆斯林学者对"宗教多元论"的回应也值得我们审慎的思考,从而使我们对"宗教多元论"的前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艺术领域,中世纪音乐以其独特的理性色彩显示出在西方音乐历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音乐美学方面,中世纪是一个将继承自古以来的宝贵遗产与发展全新的文化意识进行有机结合的历史时期,它将柏拉图的实用主义音乐美学、亚里士多德的"高尚的享乐"中庸音乐美学与普罗提诺的神秘主义音乐美学等美学成果继承下来,融入到几乎成为中世纪唯一思想体系的神学的意识形态中,开创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神学音乐美学时代。中世纪的音乐美学绝不是由于在所谓黑暗统治之下而缺乏建树的,它的独到之处正是基于对音乐功能的独特认识:音乐在当时作为服务于神学的工具,只有使人们达到所谓心灵净化的境界,将世俗情感与宗教情感这组对立矛盾解决并使之统一的时候,它才会受到尊重,获取在神学统治下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成熟的宗教观中,宗教批判是一种常用的反思性武器,其特色是与马克思的文学情感活动相辅相成。对教会及其机构的腐败与反动的痛恨是与对人民及劳动在历史上的创造并以文学抒情般的爱戴而互衬统一的。对宗教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掩盖性的批判是与以审美情感方式对劳动者的赞美而对立统一的。对宗教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的着力纠正是与以文学激情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来确证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而互助统一的。由此,从爱恨情感到审美情感再到文学激情,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文学情感是密切相联的。  相似文献   

13.
坎特韦尔·史密斯在其著作《宗教的意义与终结》中,主张将宗教这一概念搁置一旁,取而代之采纳另外两个独立的概念,即积累的传统与个人的信仰。史密斯这一探索是极具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史密斯对宗教意义的考察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史密斯并没有提及在什么样的情形下用积累的传统来代替宗教的使用,在什么样的情形下用信仰来替代宗教的使用。这就为在实际操作和使用这些术语时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4.
生态关怀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关爱之情。它是人类在与自然界长期共存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超越于狭隘功利主义的博爱之情,是一种非道德的道德情感,非宗教的宗教情感,非审美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5.
"宗教无小事"。宗教一直同复杂的社会政治斗争和民族关系交织在一起,宗教往往使一个民族具有特殊的凝聚力,但宗教往往同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矛盾和冲突相交织,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宗教在我国社会的存在与影响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费尔巴哈并没有抛弃黑格尔的辩证法 ,而是在批判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话辩证法。在费尔巴哈看来 ,辩证法是“我与你”的对话 ;“我与你”的对话是人自身的原初活动 ,表现为爱的宗教 ;通过“我与你”的对话、通过爱实现人之为人的本质。所以 ,费尔巴哈的对话辩证法、爱的宗教与人本主义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最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哲学基础、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这一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两个结合”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显著特点和鲜明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青年群体在网络上建构的情感景观,如“喷喷群”与“夸夸群”等,其机制一是通过情感符号,达成情感的表层通约;二是通过情感剧场,投入沉浸式情感体验;三是通过情感消费,演绎“快感逻辑”。其本质却是一场“孤独的欢愉”。情感本体论认为情感不仅是以往认识论上与理性相区分的感性,而且是哲学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一种世界观,即情感是个体存在于世的最初方式。以情感本体论的新视域,有助于洞悉网络时代青年群体“孤独的欢愉”的本真性:情感是个体介入世界的一种见解与态度,“孤独”是个体化时代人的“原子式”生存境遇的呈现;情感是一种与他人发生关联的交往实践活动,“欢愉”既是倦怠社会的反面,也是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连接性不足在虚拟空间得到有效补偿的方式;情感是个体应对世界的一种生存策略,“孤独的欢愉”便是对竞争与规训的现有体制的逃避与抵抗。不过,我们必须明晰青年群体网络上建构的情感连结终究难以真正克服个体在现实世界的孤独。因此,青年必须积极克服“群体性孤独”,建构“关系式生存”,从而达至在现实世界中真正的“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狄金森的诗歌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包括诗人对上帝的背离与对天堂的向往等各种复杂的基督教情感。诗人以其独特的方式运用《圣经》的语言和意象对这些情感都加以具体和细致的描述。尽管狄金森不是基督教教徒式的虔诚宗教诗人 ,但是由于狄金森对基督教有着浓厚的情感和宗教诗歌在现代社会中所发生的衍变 ,狄金森诗歌的确具有某些宗教诗歌的某些特点。通过对这方面的讨论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到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发生变化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由传统的盲目性向现代人的更高思想境界追求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自2013年5月中国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来,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进展,为巴基斯坦经济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一带一路"对接的两个重要项目,其建设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一带一路"在南亚的对接。对接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宗教的政治化。"一带一路"的倡议对接,把克什米尔问题与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三个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克什米尔问题不会因为"一带一路"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解决。"一带一路"可以和有意愿的南亚国家及其邻国先行对接,最终实现与南亚的整体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