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尔德与丁西林:机智喜剧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喜剧从来就是一种笑的艺术。而这种笑的艺术又可分为几类。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是有极强的社会批判功能的讽刺喜剧。而在他之后承继喜剧衣钵的新喜剧代表人物米南德,却以描写恋爱故事和家庭生活为中心,开创了世态喜剧的先河。米南德不仅培育了罗马喜剧,而且影响到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在世态喜剧中,虽然也有讽刺的因素,但更富有机智和幽默,喜剧精神极为丰富。其实,机智与幽默也是有明显区别的。幽默中可以有机智的成份,但机智并不等于幽默。陈瘦竹先生曾论述到机智与幽默的不同:“机…  相似文献   

2.
贵族文化是随着贵族阶层的确立而盛行于中世纪欧洲的重要文化形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是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英国被认为是贵族文化色彩最浓郁的国家,莎士比亚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大环境背景中,他与绝大多数英国人一样有着强烈的贵族情结,并将贵族文化元素渗透融入到其戏剧创作中.文章对莎氏悲剧与喜剧中的贵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阐述了贵族文化的形成及特质的基础上,对莎士比亚的贵族情结以及受此影响的戏剧创作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莎氏喜剧中的贵族人物的塑造以及莎氏悲剧中的政治精英人物的刻画,以全面解读莎剧中的贵族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3.
论喜剧与喜剧美的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的喜剧(滑稽、喜剧性)是审美活动中常见的与崇高、悲剧性形成鲜明对比的范畴。喜剧涉足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它以文艺的体态——幽默画、漫画、丑角表演、讽刺诗、谐趣雕塑、长篇小说中的滑稽人物、诙谐情节以及舞台喜剧、小品、哑剧等形貌出现,同时也以人类社会历史中怪诞、不一致、以丑为美、不自量力等言语、行为作为显现点。毫无疑问,喜剧及其变体在人类生活和艺术的几乎所有区域都有呈现,因而深入认识和把握喜剧美的形态对我们创造更富有意味的人类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宜剧性的涵又喜剧的外部特征…  相似文献   

4.
喜剧研究的新收获──评《中国现代喜剧论》张鹰胡星亮博士的《中国现代喜剧论》从宏观的视野出发,将中国现代喜剧置于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即从其所受欧洲和中国喜剧传统的多元影响中进行考察,深入地探讨中国现代喜剧的三种美学样式之形成的社会的、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5.
婚恋观是青年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价值观是青年对爱情、婚姻的本质、美满婚姻的基础及有关道德问题所持的内在尺度。它是个体的价值观在婚姻问题上的体现,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而婚恋价值取向是研究婚恋价值观的出发点。当代中国青年的婚恋价值取向为:(1)当代中国青年婚恋价值的总体取向已从单一价值、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变化;(2)性别、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学历等因素显著影响当代中国青年婚恋价值取向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创造第一时期的十六世纪九十年代,是英国历史上伊丽莎白统治的盛期.当时,封建统治正在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得到迅速发展,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文学也进入了繁荣昌盛的阶段.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满怀反封建的战斗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全力投入到写作中.在这一时期创造的历史剧中,莎士比亚称颂了集中统一的王权对封建割据势力的胜利;在喜剧中则满腔热情地描绘了青年男女争取自由恋爱权利的斗争.他深信人文主义的道德理想可以战胜封建的道德偏见.因此,他的作品洋溢着战胜禁欲主义以后生活的幸福和欢乐.《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威人》和《第十二夜》是人们所公认的莎氏第一时期最富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喜剧代表作.在这几部艺术珍品中,莎士比亚以大量的笔墨塑造了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妇女形象.赫米娅、海丽娜、鲍西娅和薇奥拉这些理想化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形象,之所以长期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她们不仅出身高贵,温柔美丽,而且聪明机警,敢作敢为.她们勇敢地冲破封建束缚,要求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新女性.一、赫米娅、海丽娜赫米娅身材娇小,肤色浅黑,口齿伶俐,活泼可爱.她爱情专一,性格直爽,倔强而又泼辣.为了争取婚姻自主,她敢于对簿公堂,违抗父  相似文献   

7.
乡村婚恋模式转变是社会转型期家庭生活的重要变迁。文章分析了贵州西江苗族妇女婚恋途径、婚姻仪式的转变,认为大众媒体、打工经历是影响苗族乡村妇女的婚恋模式发生自由化、混合化趋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论五四时期探求"婚姻自由"的社会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文联 《江汉论坛》2003,4(6):78-80
五四时期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婚姻观念变革的现实土壤,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把婚姻视为影响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在揭露和批判旧式婚姻实质及其习俗的基础上,大力张扬婚姻自由,对婚姻自由的本质与内涵、伦理价值与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建构,并形成了一种颇有社会影响的社会思潮.五四婚姻变革思潮虽存在某些局限性,但对现代婚恋观念的形成和近代妇女解放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抹煞的.  相似文献   

9.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再论雷锋塔的倒掉》 别林斯基说过:“果戈里的《塔拉斯·布尔巴》既充满了悲剧的雄伟,又充满了喜剧性;这两种对立因素在这个人物身上不可分割地、完整地融合为一个统一的、自成一体的个性;你对他又是惊奇、又是害怕、又是好笑”(《别林斯基论文学》)。中外文学史上许多具有人民性的优秀文学作品,都往往把悲剧性和喜剧性融合在一起。关汉卿、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吴敬梓、果戈里、契诃夫等名作家的作品中不难找到这类例证。可以和这些文学大师们比美的我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他的部分小说创作,就有把喜剧性  相似文献   

10.
恋爱、婚姻是人生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社会价值观和情感需求的重要体现,在青年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农村青年的恋爱婚姻体现出与城市青年不同的特性,而生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郊区的农村青年,婚恋价值观在保留一部分传统观念的同时,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新的特性,体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的时代特点.保留青年婚恋价值观中的合理成分,引导社会青年坚持理性恋爱,健康婚姻的良好理念,对于维护社会主流价值观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将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文章同时提出了通过加强知识教育,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主流观念等手段来促进农村青年婚恋价值观的演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喜剧摆脱传统的程式化结构和僵死的观念,走向自身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本文以莎士比亚为个案,考察中国现代喜剧作家和理论家在建构自己的喜剧文化和喜剧样式的过程中,如何向西方寻求理论资源和审美范型.  相似文献   

12.
幽默、讽刺和喜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讽刺、滑稽、调侃是喜剧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但在喜剧创作过程中各具不尽相同的艺术功效。幽默要温敦些,讽刺则冷峻些,二者不是截然而异的。喜剧是以其喜剧手法,对社会生活的矛盾和不协调做大快人心的揭露或赏心乐事的炫展。喜剧性情节、喜剧性性格、喜剧性语言,构成喜剧艺术的三要素。讽刺性喜剧与诙谐剧的区别在于对不同喜剧机制的运用。在充分调动喜剧的直接效果一“笑”的艺术心理基础上,才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笑的艺术创作心理和创作技巧,从而产生最佳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研究理论化趋势自1980年代以来日益显现,对应了文学研究在学科交叉和多元视角下的发展态势。本文以亚登书局的莎士比亚理论系列(Arden Shakespeare and Theory)中霍克斯(David Hawkes)的《莎士比亚与经济理论》为切入点,对其跨学科的莎学批评视角和观点进行分析与评述。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经历着各种经济转型和重大变化,而其中新经济语境下社会、心理、美学、伦理等方面的微妙变化让莎剧和经济学发生了批评的关联。莎剧创作、表演和莎士比亚时代的剧场究其根本并非单纯的美学艺术事业,更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商品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梳理和厘清“经济”一词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莎士比亚影响的关系,莎士比亚时代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的经济学转变,以及相关的重要观点和案例分析等一一被阐明。通过莎士比亚的创作和经济学视角的批评,我们能进一步领悟人类和金钱相互主客体转化的现象和进程,并深入观察和了解莎翁时代英国社会在心理、文化和社会上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美学者和留学生交流协议,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教授伯顿·帕斯特奈克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在天津市进行了“一个中国城市居民的婚姻、家庭和生育方式”的社会调查,了解和研究中国城市居民婚姻、家庭和生育的现状及历史,研究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对婚姻、家庭和生育的影响,分析不同的婚姻模式对家庭的影响,不同的婚姻和家庭模式对生育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和婚姻基础问题的看法,婚恋观与其恋爱、婚姻行为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稳定。当前.各种新观念、新思潮层出不穷,年轻一代婚恋观正在发生着温和而又深刻的嬗变。本文将古代婚恋观与现代婚恋观进行对比,研究青年婚恋价值取向的变化,引导青年端正婚恋动机,接受系统的婚恋教育,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讽刺喜剧从 2 0年代兴起 ,经过 3 0年代的发展、40年代的鼎盛 ,到 5 0年代中期 ,迅速走向衰落。从讽刺喜剧本体构成的角度看 ,导因于讽刺性因素对喜剧因素的耗散 ,强大的非喜剧化倾向摧毁了凝聚喜剧美的可能性。在认识论意义上 ,剧作家在讽刺喜剧创作中忽视喜剧性因素的价值 ,不尊重喜剧的艺术规律 ,从而把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引领到一种生存和发展的绝境。  相似文献   

17.
伊丽莎白时期的七位"大学才子"在借鉴希腊罗马戏剧的基础上,传承了乔叟的写实主义传统,创立了英国的悲剧和喜剧,对莎士比亚的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莎士比亚创作了历史剧、悲剧、喜剧、传奇剧和悲喜剧,丰富了英国戏剧类型,也对英国语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和爱情文学作品等对爱情和婚姻生活做出了规范和描述,展现了历史悠久且特色鲜明的古代婚恋文化,其蕴含的诸多积极有益的元素,对当今社会的爱情婚姻生活都有所裨益。当代社会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婚恋观也出现了变革,"不婚同居"、"闪婚"、"闪离"和婚外情等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古代传统婚恋观中对婚姻的谨慎态度、对婚礼的规范、对婚姻长久稳定的要求、对爱情和婚姻的真挚与忠贞的强调,都可以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供参考。同时,古代婚恋文化中对夫妻相守之道和如何处理好婚姻与家庭现实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喜剧中的狂欢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欢是喜剧的重要特征,中国现代喜剧也不例外。在中国现代戏剧中,狂欢色彩主要表现为:语言狂欢、庆典戏谑、殴打与谩骂以及骗术表演。在狂欢的笑声中,喜剧的民主意识、对生命力的张扬和强烈的社会斗争功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论李健吾的喜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吾于30年代中期在“艺术幻象说”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喜剧观。其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张扬主体内在的精神性因素;以“哲学的心境”养成乐观的基调;强调豁达和宽容。这一喜剧思想的形成,为李健吾的戏剧创作带来了一系列明显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