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建设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各种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文章在客观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受侵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维护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为我国城市的繁荣和现代化建设树立了无言的丰碑,但他们多年来被当成"二等公民"受到歧视;农民工虽然是"工人"和"农民"的结合,但本质上属工人范畴,已经是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给他们以产业工人的待遇;作为中国产业工人主体部分的农民工,应当享有与城市市民的平等待遇,得到应有的权益保障。本文从这三个视点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有别于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庞大社会群体。他们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为城市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自身的权益却始终无法得到保障。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他们,但是对于城市而言,他们仍旧是边缘人。尽管当前社会对于农民工的关注程度有所增加,但是,非正规的就业状态仍然无法保障广大农民工的正当权益。本文主要分析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遭遇到的社会排斥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进城务工的青年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具有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但受目前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的城市融入仍然面临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消除体制壁垒,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推进城乡联动改革,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基本权益;三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使新生代农民工公平分享改革成果;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五是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营造理解、尊重、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等。  相似文献   

5.
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在城市务工不能拥有和城市人相同的机会和平等的权利,他们的权益普遍缺失并屡遭侵害。如何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安全网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根本途径和制度保证,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严格规范用工制度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实质是公民权益问题。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因城乡二元体制而出现的一个特定群体,农民工不是一个稳定的同质群体,不是一个阶层,更不宜划为政治界别。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数以亿计的公民因离开户籍所在地而难以获得公共服务,是城市若干矛盾、问题、冲突存在的重要原因,也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障碍。随着城乡统筹社会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法制的不断完善,当劳动者权益和公民权益在城乡都能得到同样的保障之时,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将会得到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农民工问题也将逐渐消解,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重要的生力军,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而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权不尽如人意,他们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地带。本文根据我国农民工自身特点和社会保障现状,提出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基本思路:对农民工分层分类;分清轻重缓急;进行网络化管理,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险管理的转移和连接机制,最终为农民工获得公平的社会权益寻找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当前,农民工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地带,保障现状不尽如人意。根据我国农民工自身特点对其社会保障现状进行分析,从制度创新、思想观念改造两方面提出完善建议,并针对我国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提出具体改善措施,最终为农民工获得公平的社会权益寻求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9.
刘振杰 《中州学刊》2007,(4):113-116
农民工是我国农业生产力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而催生出的一个群体,他们在获得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因工伤残甚至付出生命的风险.目前,我国有关工伤保险的法律制度日益完善,而工伤事故却频繁发生,这充分表明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权益并未在根本上得到保护.为此,必须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政府的法制伦理建设和企业的伦理责任建设,清除农民工维权的制度障碍和人为障碍.  相似文献   

10.
洪卫中 《兰州学刊》2010,(4):59-61,85
农民工不仅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市化建设中最主要的力量,因此,他们的文化和教育不仅关系着城市的继续建设和发展,也关系着农村的改变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的改变,而且与诸多社会问题譬如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城市治安、农民工犯罪、农村观念的改变等都密切相关,目前它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瓶颈”。而改变农民工的文化和教育水平首先在于政府法律的制定,其次是城市用人单位和社区对农民工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文化和教育,最后是政府对农村的文化和教育投资的加大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的自主提高。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制环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耀玉  杨星 《学术探索》2003,(11):82-84
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21世纪,平等早就成为人权法的首要原则,任何公民在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一切领域内依法享有同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但是作为边缘人的城市农民工却依然缺少与城市公民同等的机会与待遇,缺乏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的保障与援助。本文从法律的视角对云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现状进行考察,以期为云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制环境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已经建立了农民工权益保障组织领导、政策措施和目标责任体系,下一步应当完善农民工工作机构,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集中解决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险方式,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的社会救助,加快农民工权益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农民工政治权益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农民工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从而构建完善的河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山西省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是我国首部通过省级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唤醒了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确立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催生了政府与社会对农民工的关爱,体现了和谐社会法的精神,为在山西就业的农民工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之困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众多青年农民梦想着能改变身分成为市民匆匆来到城市.但城乡分割政策的制约、法制不健全和保障不到位及青年农民工自身的不足使其在城市中生存困难不断,发展阻力重重,权益保障匮乏,导致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很难实现.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愿望的实现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加快消除城乡壁垒,切实保障青年农民工权益,增强青年农民工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姣 《江汉论坛》2004,(12):117-119
农民工保障问题与我国二元社会结构高度相关,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期出现的“民工荒”已为我国农民工问题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农民工保障的缺位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必然产物,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是顺应我国社会转型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形式,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要求,应将为农民工提供保障作为解决目前“民工荒”的应对之策。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必须消除目前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同时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也不能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在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过程中,自身的主观感受与情感却被人们所忽视,而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同样是农民工创业榜样的张全收在组织、转移大规模的农民工到城市就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保全模式"实现了给农民工多一点关爱,为农民工城市就业搭建了情感保障的绿色长廊。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他们对自己奉献的城市却没社会认同感。本文站在农民工的视角,从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经济认同三个方面来分析他们对城市的社会认同状况,并提出了增强其社会认同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农民工劳动权益被侵害的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工资被拖欠、劳动条件恶劣等.而在其权利被侵害之后,维权道路的艰辛又使他们望而却步.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国法治的不健全所导致.这提醒我们应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其法律上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由农民转变为市民,由过客转变为主人,与实现经济权益、政治权益、社会权益相比,更为根本的是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在城乡文化冲突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对农民工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不仅是实现农民工文化融入的落脚点,而且对提升农民工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行为习惯,消弭与城市居民隔阂与冲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房彬 《兰州学刊》2014,(7):99-103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主体,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城市融入进程中,他们的乡土观念、消费观念、价值观念都发生重大变迁。与城市文化的接触是新生代农民工观念发生变迁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第一,城市较为发达,城市文明对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第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有利于他们的城市融入和观念变迁;第三,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接触相对广泛,并且他们能够自我调适,逐步适应城市社会,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