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当前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估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大,要建立适应他们的统计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浅议大学生非正规就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正规就业是一种从事非正规经济活动并取得收入的行为 ,当前它已成为解决我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渠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将不可避免。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 ,正视非正规就业 ,社会特别是政府也应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心态调查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戴树根  何佳振  陈广  冯玉 《理论界》2005,(2):123-125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心态比较复杂,其中既有积极向上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应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帮助学生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心理素质;强化诚信教育,建立校内信用评价和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就业法规与毕业生就业市场;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和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4.
东北老工业基地非正规就业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失业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失业问题已成为该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性因素。在正规部门提供的岗位有限的情况下,发展非正规就业以吸纳失业群体十分迫切。目前,东北三省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非正规就业的政策,为此,急需制定更为具体的政策法规以发展非正规劳动组织,并保障非正规从业者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非正规就业市场空间极大。加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教育着重要加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课程教育,提高大学生对非正规就业的认识;建设非正规就业的教育基地,增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能力;制定非正规就业的支持政策,鼓励未就业学生参加非正规就业。同时,要树立非正规就业的示范榜样,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6.
非正规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就业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就业形式的创新。非正规就业对改善我国就业压力,缓解贫困状况,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及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非正规就业的存在有其内在的规律,探求其存在的微观机理是研究非正规就业、更好地推动非正规就业发展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托达罗的乡城人口流动模型和三部门理论对解释中国非正规就业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却无法解释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和主动的非正规就业问题.为弥补以上缺陷,本文借鉴“三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解释非正规就业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主动型和被动型非正规就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国非正规部门就业存在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就业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非正规部门就业作为一种非常规的就业形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目前和未来面临的就业压力,而且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文章对非正规部门进行了界定,对我国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外非正规就业动态及其理论发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国外一般称非正规就业为非正规部门就业或非正规组织形式就业。它是不注册、不纳税的经济活动中的就业 ,原意指劳动者不依靠政府创造而自主就业的过程 ,非正规就业理论来源于二元经济论、发展经济学、非正式经济、地下经济等理论 ,争论在于非正规就业是市场力量爆发的必然还是边缘性质的就业或不充分就业。本文分析并比较了非正规就业理论起源与发展脉络 ,并就其国外发展动态及对策趋势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厘清非正规就业概念,推动非正规就业发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通过对非正规就业的概念进行文献梳理和国际比较 ,分析了非正规就业的不同概念定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论证了由于概念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政策导向和管理上的问题 ,提出了在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阶段应以就业优先为目标开展非正规就业研究 ,推进非正规就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福君 《理论界》2004,(5):121-122
社区就业是通过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来实现就业的一种形式.它是我国今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点,是一种就业方式灵活多样的非正规就业.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目前社区就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卢天庆 《南方论刊》2007,(12):55-56,51
非正规就业在解决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国内外非正规就业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非正规就业的作用及特征做进一步的诠释,以求从中得到有益于我国非正规就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探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机会不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 《兰州学刊》2004,(1):158-159
20 0 3年是我国第一个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年。“机会平等原则”应是实现毕业生公正就业的基本保证。然而 ,现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却存在着诸多“机会不平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公正就业。本文着重探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多方面原因 ,并分析了其所引发的不良社会后果 ,以期社会相关部门对此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 ,充分实现毕业生公正就业。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城镇就业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大的同时,其社会保护状况却令人堪忧。由于法律、政策和观念等方面原因,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护陷入严重困境:非正规就业者作为劳动关系中的弱势群体,基本权益受到侵害,社会保障无法解决,生产就业面临资源障碍,权益诉求困难,社会地位地下。非正规就业社会保护的缺失对整个社会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后果。因此,应尽快形成完整的非正规就业社会保护政策,使非正规就业者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就业,使社会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非正规就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我国非正规就业占总就业比重逐年上升,但某些税收政策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非正规就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应适当降低非正规就业者的税负,完善非正规就业的税收征管方式。改革企业所得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值税;税式支出政策形式多样化;开征社会保险税;开征教育税;利用税收政策改善非正规部门融资环境等。  相似文献   

16.
非正规就业:概念辨析及价值考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非正规就业为中国庞大的城镇失业人口、流动人口及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生存空间,由此我国就业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迄今我国学术界对非正规就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框架。这样一来,科学界定非正规就业,正确评价其社会价值,就成了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得以健康发展的现实所需和研究所需,这也是城市管理者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所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失业问题日显突出,非正规就业作为现阶段我国就业增长的主要源泉,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系统分析了非正规就业的社会经济效果之后,探讨了促进我国非正规就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职毕业生的特色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在人才就业市场上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毕业生的职业意识淡薄、求职观念落后、就业教育不足是其主要原因。加强就业指导,做好就业准备;服从社会需要,保障学生就业;更新就业观念,面向农村就业;改善实践教学,增强就业实力;抓住就业机遇,适应就业岗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高职毕业生实现就业梦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在促进劳动力非正规就业方面的作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的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异质性,数字经济主要提升了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高学历以及拥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主要提升了城镇居民和东部地区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高工作自主性和工作收入并降低了工作强度进而提升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概率。研究结论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就业效应,也为通过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劳动力就业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完善非正规就业"上海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远 《社会科学》2008,(1):119-124
1996年上海市从国际劳工组织引入"非正规就业"概念,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带动,建设"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形成了非正规就业的"上海模式",其核心特征是政府主导和政府运作.这一模式在具体运行中发挥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改革和完善"上海模式"的建议包括:扩大对各类非正规就业管理的覆盖面;加强对各种非正规就业管理的规范性;推动非正规就业的创业孵化作用、向中小型企业转制;加强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对非正规就业发展的调节与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