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第一个非洲裔总统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白人主流文化社会控制力下降、出现"族裔认同"这一文化取向的背景下诞生的,是美国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与非洲裔、其他各少数族裔长期融合的历史性成果。奥巴马当选是美国选民对"族裔认同"这一新的文化取向的认同,是对政府促进这一文化取向的"授权",将有助于美国构建"一个社会"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Hispanic译谈     
众所周知,当今美国社会的主体仍然是占总人口74%的欧裔或白人。按种族划分,除欧裔外,美国共有4个少数族裔或少数种族,即非洲裔、西班牙裔、亚洲裔和原住民(美国印第安人)。美国普查局对非洲裔、亚洲裔和原住民的界定和称呼虽然不能说完美无缺,但大体上还是可以接受的。而对西班牙裔(Hispanic)的界定和称呼则有片面性和不够确切。长期以来,美国媒体和公众将移居美国的拉美人士通称为Hispanics。美国华文媒体及我国国内刊物将Hispanic译为西班牙裔。这一译法妥否,值得商榷。“西班牙人(裔)”这个字…  相似文献   

3.
美国少数族裔优惠政策肇启于国内广泛存在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发展不平衡,以及由此诱发的社会动荡和国家撕裂。为纠正这种社会不公,美国在"肯定性行动"中实施了包括就业扶助、教育促进、企业扶持和政府合同支持等一系列扶持少数族裔的优惠政策,客观改善了少数族裔的处境。但这些政策中基于族裔身份的区别对待,冲击了美国所追求的"无肤色社会"、"无(民族)集团宪法"的自由主义社会价值,受到了来自社会与国家的双重牵制而几近消停。在有关少数人保护不断加强和少数人身份特殊对待已成为国际人权共识的后"肯定性行动"时代,美国"色盲"族裔政策面临着价值困境和制度转型。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主义对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主义关注的核心焦点是族裔文化多样性和族裔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的问题,它的发展过程就是对族裔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的建构过程。贯穿多元文化主义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逻辑始末的线索就是族裔少数群体的三重身份问题:差异公民身份是多元文化主义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事实基础,公共公民身份是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政治逻辑,而文化成员身份则是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道德空间。族裔少数群体权利不仅保护了群体内的个人自由,而且还可以促进群体间的平等关系,它是对公民权利的有效补充。多元文化主义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具有突破性的积极价值,同时也存在潜在的结构性危险,它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国西班牙裔人口的变动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奕平 《世界民族》2002,16(5):37-49
当代美国人口变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少数族裔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 ,其中西班牙裔人口的增幅尤其令人瞩目。西班牙裔人口的急剧增加不但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社会与经济 ,也强烈地冲击着美国政坛。根据美国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及美国政府和民间机构一些有关西班牙裔人口的报告 ,本文分析了当代美国西班牙裔人口的变动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今美国越来越重视对族裔问题和多元文化问题的研究,少数族裔心理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美国心理学家的关注。一、美国少数族裔心理学研究中的几个概念在美国,“族裔心理学”(ethnic psychology)研究是指对具有文化差异的个体在社会中所产  相似文献   

7.
姬虹 《世界民族》2006,(4):60-65
民权运动以来,以黑人为代表的美国少数族裔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另一方面,种族主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司法领域。1996年10月,纽约白人警察利沃提杀害波多黎哥裔青年贝兹后被判无罪,贝兹的父母在得知判决结果后对媒体说:“司法对于我们少数族裔从来就不是平等的”。①本文拟从执法、司法的各个层面分析种族主义的种种表现,以此折射出美国当今紧张的种族关系。一、“种族形象定性”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种族形象定性”(racialprofiling)这个词就频频出现在美国的各种媒体上,专指…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适应了加拿大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多元文化主义坚持以族裔集体权利为基础、强调不同族群"差异平等"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国家并未全盘照搬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说明该政治思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逻辑上并不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在全球化的今天,仅仅从形式上承认和保护少数族裔的集体权利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通过经济和文化的合作促进各个民族的共同进步与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9.
德国人大规模地向美国迁移的原因很多,而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美国德裔人的同化进程显现出明显的特点,即在保留传统文化和适应美国的环境与文化的折衷过程中变成美国人,因而使得美国德裔人形成了一个高度多样化的种族群体;美国德裔人的真正历史不在于他们为自己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他们为美国的兴旺发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来华外国人数量倍增,在一些贸易热点城市形成一些外国人社区.本文以广州的小北非洲人社区为例,探讨该社区生成的原因及演进逻辑.非洲人社区形成及演进的逻辑路径体现为:基于族裔性的链式迁移和聚群居住而形成的群体聚居;基于族裔熟人网络而形成的族裔经济共同体;以及族裔共同的生活、文化等前提下形成的生活、文化共同体;并在这一系列共同体基础上,非洲人在广州的小北地区形成了社区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伊玛堪以东北地区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三江流域为地理环境基础,以渔猎为物质文化基础,以萨满教为精神文化基础,以相邻民族文化涵化为多元文化基础而产生并代代相传;作为赫哲族独有的一种口耳相授的古老文学样式,在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哲学、宗教学、美学、语言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中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为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佐证资料,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党项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形成,传统的说法是根据极其有限的范例,认为是在氏族部落及其联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即是在氏族部落的废墟上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建立。西方学者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提出了被一些国内学者所接受的“酋邦”说,似乎看到并论述了宗族部族政权的存在,但“酋邦”说概括不了宗族部族政权的性质和形成的原因。笔者从历史史实和逻辑推理两个方,论证了党项民族是直接在宗族部族的新基础上,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建立。在西夏国建立之前,《宋史·兵志五》就详细记载了党项人处在宗族如林的宗族部族发展阶段。最富强的拓拔——李氏宗族的几代人,利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实现了统一党项和建立国家的任务:利用中原王朝的加封在其民族中树立起任何势力也代替不了的威信与地位;用姻亲关系联络强宗大族以加强同各宗族部族的联系;“委豪右分统其众”,“以兵法勒部众”,提纲挈领地抓住了变宗族部族首领为国家官员、变宗族部族武装为国家武装的金钥匙;用官爵、钱物笼络各宗族部族的大小首领为其保卫国家和统治人民服务;用首领子弟组成“六班值”亲军来控制各个宗族部族组织;向各宗族部族的人灌输儒家思想,使其忠于皇族;用宗族部族制宗族部族,以巩固皇族对全国的统治;善于处理与宋、辽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对刘智及其著述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对刘智著作版本的系统研究成果较少。《天方典礼》为首部刊印的刘智著作,版本最多,传播最广。本文以各地图书馆、清真寺以及民间收藏家的藏书实物为依据,对《天方典礼》的不同版本,如清代、民国时期的各种刻本、印本、点校本,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简体字整理本、注释本和白话文本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与述评,以期推动对《天方典礼》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甲壳质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分子,目前主要利用化学加工法(酸碱法、酶法等)从虾、蟹壳中制备得到。甲壳质的溶解性能较差,通过脱乙酰化反应可得到壳聚糖,即可溶性甲壳质,甲壳质、壳聚糖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相应的衍生物。甲壳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有许多优良特性,因而在许多领域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吴激、蔡松年同为金初著名词人。二人有着相似的仕宦经历,在入金前既已定交,入金后,交往颇深。以词而论,二人虽同号为“吴蔡体”,奠定了金源一代的词的创作,却因个人身世、词的题材、内容等方面的不同,在词的创作上亦表现出同中有异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遗产与旅游: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与背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并延续的传统,蕴含着人类存续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如今时代、权力、商业等因素的操控中,遗产成为了一种被出售的传统,特别是20世纪以来大规模的群众旅游,为这一传统的出售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群.以遗产作为品牌的遗产旅游,一方面体现了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并置;另一方面,旅游者对遗产传统文化的消费本身根植了现代性对这一文化的损害,如何消费传统的问题成为了关系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初生公牛犊肉及其副产品的加工和利用做了探讨。公牛犊肉可作为肉制品的原料向,尤其与猪肉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一个初生犊牛可采集无菌血清800-1300ml;从犊牛第四胃中能提取皱胃酶,促进乳业的发展。小牛胸腺、肾脏、睾丸、皮等资源也可利用。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所能见到的明、清时代绘画与流传的16种版本的<山海经图>入手,试图修复"山海经图"的传承之链,追溯山海图的原始风貌;并探讨山海经图在国内与近邻日本国的流传与变异.  相似文献   

19.
Integration is often considered to be comprised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which can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a linear fashion. For instance, if one becomes more proficient in the host country’s language, one’s labor market participation should also increase. In the Netherlands, this assumption has led to a plethora of policies (like mandatory integration courses) having targeted especially ‘Muslim’ women of Moroccan and Turkish descent, who are perceived as most isolated in society. Obliging them to learn Dutch was believed to increase their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ir sense of home, the latter being considered pivotal for overall successful integration. However,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dimensions of integration really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this linear fashion – under all circumstances. With the help of biographical research conducted with first- and second-generation women of Moroccan and Turkish descent in the Netherlands and focusing on both linguistic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sense of belonging, this study shows that mastering the new language and increasing labor market participation can actually have paradoxical non-linear, even curvilinear effects, 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sense of belonging. We try to capture this paradoxical phenomenon with the term doubleness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相似文献   

20.
马建春 《回族研究》2006,3(1):103-108
蒙·元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扩张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格局,致使亚欧陆地境域获得全面开放,加之东西方驿站通道的设置及伊利汗国与元廷始终保持着陆、海两道的密切联系,乃使这一时期中国与波斯的交往,较之以往大为拓展。而这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又为大量波斯地区的回回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东向迁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可以说,蒙·元时期中国与波斯间的人口往来,始终未曾间断。而随着他们的东来,波斯地区的学术、技艺等亦随之传播到元朝,因而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并对元代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