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相邻权与地役权是具有各自独特内涵的两项权利,两者都是以调整不动产利用过程 中所产生的权利冲突为目的,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因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二者的关系都 存在争议。试从相关学术争议、历史渊源、发展趋势、各国立法、司法实践等方面进行 剖析,明确相邻权与地役权的不同,进而建议在立法中将二者分别安排。  相似文献   

2.
地役权制度在我国《物权法》中的确立,有着多方面的成因,其中人本性和社会性是最为主要的。地役权和相邻权相互作用,共同调整着土地不动产关系,弥补了物权法定主义的缺陷,这既是我国土地不动产关系发展的要求,又是我国物权立法成熟和完善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航空器噪音损害及其补偿性救济途径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器噪音损害不容忽视.严重的航空器噪音不仅直接造成相临土地价值及其地上利益的减损,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损害.现行有关调控航空器噪音的法律法规多是预防性措施,而对噪音的现实和潜在损害少有直接的补偿性救济.基于民法"权利"运用的视角,人格权、相邻权、地役权和所有权等"权利"工具是对航空器噪音损害补偿性救济的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相邻关系的形式日益多样化,相邻权纠纷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处理的难度较之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怎样公平合理地处理相邻权纠纷,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衡平法上的地役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衡平法上的地役权是在城市土地分割开发规划 ( Schems for SubdivsionDevelopment)中产生的 ,对美国城市社区的合理分布、良好居住环境的保持、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衡平地上的地役权与普通法上的地役权不同 ,是权利人对供役地所有权行使方法及行使步予以限制的权利 ,以否定地役权和双方地役权为特征 ,以衡平法院责令义务人停止违背地役权行为为救济手段 ,但与普通法上的地役权同具有地役权的一般属性——排他性和对世性 ,与普通法上的地役权构成了美国不动产法上完整的地役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相邻权”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法通则》仅对相邻作了些粗线条的规定,这与实际生活中相邻表现出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很不相称。因此,加强相邻立法及理论研究很有必要。笔者拟从《民法通则》“相邻关系”立法及理论界说、相邻在现实生活中的纷繁性、相邻权之历史渊源、相邻权理论及立法之完善等方面作些探讨。一、《民法通则》“相邻关系”立法及理论界说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  相似文献   

7.
相邻关系和地役权是两种互相独立且又相互协调的法律制度,各有其不同的基点和调整空间,然而在适用区分上却极易滋生歧义和困惑。本文试图从两者的定义及性质入手,对相邻关系和地役权作一剖析,揭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王兆雷 《兰州学刊》2006,(9):185-188
相邻关系和地役权是两种互相独立且又相互协调的法律制度,各有其不同的基点和调整空间,然在适用区分上却极易滋生歧义和困惑。本文试图从比较法学和两种制度的意义及机能入手,对相邻关系和地役权作“度”的深入剖析,以权利行使正常化和相邻不动产间损益因果关系的视角,揭示二者的适用区分,总结一条成功的裁判杠杆。  相似文献   

9.
矿业开发选择临时用地方式的价值仅限于特定条件下的非常时期,外化社会成本、扰乱土地秩序、缺乏权利定位等弊端,要求必须果断终止临时用地制度.国家垄断供给建设用地的格局面临变革,农村集体土地可直接进入矿业用地市场,创新性的地役权、空间使用权以及现代相邻权等权利体系已基本形成.这些因素为短期与局部的矿业用地从临时模式向常规方式过渡提供了成熟的条件.强制性制度变迁需要顶层设计,依靠矿业法以及土地法共同引导、规范和调整矿业常规用地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住宅问题乃是一切国家的重要社会经济问题。我国应改变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研究和立法的滞后现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应由专有部分所有权、共用部分共有权、基于相邻或共有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三要素构成;应自成一个完整的法律关系体系;其专有所有权、共有所有权、共有部分附属的专有使用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区分所有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与一般财产权相比,均具有独特的法律特征和内在涵义,应作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1.
宅基地使用权物权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的颁布确立了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地位,但短短四条的法律条文并未体现出用益物权的应有权利。单一的住房保障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已不能满足农村生活的需要。对宅基地使用权物权化的讨论既要考虑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反映宅基地使用权的福利属性;也要重视现实需求,突出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属性。由于宅基地使用权兼具福利和财产双重属性,与传统物权法上的保障特定主体生存利益的人役权和提升土地资产效用的地上权具有相似之处,因此在体现福利属性的初始取得阶段,宅基地使用权应体现人役权特点,在之后的体现财产属性的流转及消灭阶段,应适用地上权规则。  相似文献   

12.
论农地集体所有制陷阱——基于农地征用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属性实际上构置了一个陷阱:人们只注意到表面的使用权,而背后的所有权却被掩盖了。在征地过程中,农民表面上只是卖掉了使用权,但实际上是连同所有权一起让渡了,这是一个极具欺骗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使用权的交易是明的,土地所有权的丧失是暗的,而拿走使用权就拿走了所有权才是最要命的。这正是农民失地贫困成为"三无"人员和"圈地运动"愈演愈烈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3.
《民法典》的“物权编”在对《物权法》总体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增益,农地经营权的构建、建设用地的规范、居住权的设计等都体现了当代用益物权的价值功能:“利用”、“受益”与“归属”三者的协调统一,其中从利用到单纯的“受益”体现了用益物权财产化的趋向,更加规范的登记确权体系体现了对于权利“归属”的重视。从“地役权”的入律到《民法典》中“居住权”的法律构造,我国用益物权类型正在以一种更加开放与务实的姿态呈现出来,而一些关于增扩物权类型的建议则应置于尊重现实需要、稳定法律关系的角度审慎考虑。  相似文献   

14.
林广瑞  王彦林 《河北学刊》2007,27(6):159-163
所有制和产权制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辩证统一关系。将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独立使用任何一种理论指导实践都是不可取的。应该把二者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所有制理论体系,以指导中国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运行。正确认识二者关系,有利于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的《企业破产法》和《物权法》颁布之后,取回权有了新的内涵。它在性质上属于在破产程序进行中行使的实体法上的财产权,是取回权入可不依破产程序直接从管理人处取回自己财产的权利。在相对人破产的程序中,应认定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出卖人对标的物享有的所有权、信托关系中委托人对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让与担保中担保设定入对担保物的所有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般取回权,同时排除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所有权人的一般取回权。一般取回权,在标的物毁损灭失或标的物因添附被破产人取得所有权时转化为一般破产债权。特别取回权除法律规定的出卖人取回权以外,还应包括行纪入取回权和代偿取回权。  相似文献   

16.
论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需要从民法理论上科学类型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更需要适应土地利用方式和农村社会经济改革的现实要求。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应当以增强所有权主体的独立性、健全“重在利用”的权利体系、拓展土地的价值支配形式以及逐步实现农民土地权利与农村居民身份分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所有制理论虽然能指引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但关于所有制结构、所有制实现形式、所有制自身运行的微观产权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和指导力相对不足.要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中国的经济改革,要求创新、完善所有制理论新体系.这种新理论体系是包括所有制是生产关系总和的理论、所有制性质划分的理论、产权理论、所有制结构理论、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所有制变迁理论等内容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绝对所有权观念在制度上构建一个保护所有人对物的权利,减少了个人自我维护的成本。这种制度要求最初有相对简洁合理的逻辑,但是却不断受到来自社会现实的否定。绝对所有权观念与社会现实背离既有其概念本身的内在缺陷,也有社会历史发展的外部原因,其中社会经济的变迁是最主要的原因。不动产所有权在检讨绝对所有权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所有权观念,这种所有权观念是对绝对所有权概念内涵的修正,也是观念上一种全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产权”不仅仅是个简单的法律概念,而且是反映人类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关系的经济学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现实的产权关系已不再是不可分割,它逐渐地形成包括经济资源所有权、使用权、收益分配权、处置权、以及以上4种权利的转让权的基本权利结构。产权的基本结构在经济活动中也是根据具体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环境,表现为权利组合的多样性和变化方向的多元性。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开始自觉地以明确“产权”关系为前提,“产权”已经成为涉及经济、法律、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十分重要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20.
自 2 0世纪 80年代下半叶以来 ,产权这一概念在中国广泛使用 ,然而什么是产权、其与所有权的关系是什么却是国内外一直争论的问题。在剖析西方产权理论 ,阐述我国产权制度范畴内涵的基础上 ,本文对我国产权制度的选择提出若干建议 ,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公司享有法人所有权是理顺产权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