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江花月夜》这首婉约、圆润的古代诗歌,有着一套并不简单的内在文本结构。这种"结构"大致可以总结如下:以大自然,也就是"道"为依托的哲学时空文本结构;以男女悲欢离合为代表的人类情感时空文本结构;宇宙哲学与尘世间的伦理相互交叉、重合,最终合一的时空文本结构。这种三位一体的结构模式,即从哲学到人生再携带着人生返回哲学,就决定了这首诗歌不但有"情味",也有哲学味,更多的时候这两种"味"还是融合、互化为一体的。这一结构特点其实也并非是该诗所独有,古代的不少诗歌也是沿着这样一个路数写下来的。  相似文献   

2.
多重空间的构建——论《红字》的空间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自问世以来,各种评论层出不穷,大有"说不尽的霍桑"之势.但绝大部分研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该小说多义性的主题及其宗教特征上,而忽略了它独特的外在叙述形式以及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密切关系.从今天的视角重读这部经典作品,不难发现,这部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杰作实际上已经蕴含了不少现代空间叙事的特征以及鲜明的视觉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人雄 《西域研究》2014,(4):105-109
本文试图以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和实叉难陀翻译的《华严经》等为例,分析佛经文本线性结构、佛珠式结构、网状结构等叙事程式,与以后的小说中的同类程式略作比较。  相似文献   

4.
《狂人日记》叙事特色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鲁迅对中国文学叙事艺术养分的汲取。二者间的联系表现在:开端叙事方面,"文言小序"承续了《史记》列传的故事起始叙事传统、《游仙窟》的开端叙述者模式和戚本《红楼梦》第一回的"托言+预叙"结构方式;反讽叙事方面,《狂人日记》在叙述声音、人物描绘、修辞三方面承续了明清奇书的多种反讽叙事策略;意象叙事方面,"月光""赵家的狗""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书房"意象,对相关传统意象的内涵和叙事功能既有承续,也有创新。对《狂人日记》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关联的厘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狂人日记》叙事艺术的民族性特征及其从传统叙事向现代叙事过渡的继往开来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使其具有超越历史时空的独特魅力,被誉为具有超验性的文本。本文即从其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及叙事结构入手,探析《呼啸山庄》文本叙事之魅力产生的缘由,及其叙事中隐含的深厚的历史叙事内核。  相似文献   

6.
7.
作为当代英国文坛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昂斯沃斯及其作品以历史为媒介,生动地展示了各个时期人类社会的生活画卷,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以及人性的贪婪与邪恶.本文拟从复式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其转换等层面探究代表作《神圣的渴望》的叙事策略及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志 《天府新论》2019,(3):134-142
“救救孩子”作为文学母题曾被反复书写。追溯莫言的创作谱系,该文学母题的书写具有共性和个性,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之为社会或者启蒙主题。莫言《酒国》是一个独异的文本,它是文化、市场和社会的合力的结果,这些细微的征兆可由文本的微观和宏观隐喻显现;莫言从社会问题切入,链接问题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层面,以审美现代性质疑经济现代化的病症,他从制度、引导者和批评的角度思考拯救孩子的可能性。莫言没有提出具体的拯救路径,但不能简单地将《酒国》贴上隐喻批判的标签,他从人物设置、情节处理和叙述者声音视角等方面探索问题的解决;莫言在时代限制和书写的阈限中试图勾勒现代“救救孩子”的文学路线,从叙述多重声音、戏仿经典“拯救”模式、文体互文等角度突破“救救孩子”的原有模式进行解构书写,尝试突破书写困境,凸显拯救书写的纵深性和复杂性,简单用“晦涩”和搁置评价的态度视之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9.
程伟 《阴山学刊》2009,22(2):23-26
《创业史》与《平凡的世界》所采用的不同叙事方式体现了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小说在“十七年”和“新时期”从集体化叙事到个人化叙事的转变。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文本结构的安排、“家”意象的讲述来看这一变迁,可以窥见“十七年”到“新时期”对于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小说讲述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叙事结构的"有机"还是"无机",是学术界长期以来讨论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触摸长篇小说的生命形态,是把握作品人生和审美意蕴的根本.本文在厘清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对<水浒传>的叙事潜隐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阐明了<水浒传>叙事结构的"有机"内涵,印叙事结构的形态及其组合性和转换性.  相似文献   

11.
英国当代著名女小说家詹妮特·温特森的元小说《守望灯塔》(2004)袪除了同类小说标榜晦涩的小说理论、文学性减势的通病,而以其故事游戏性和诗性品格成就了一部心灵成长史和原创性的故事理论学说。小说担当着演绎虚构故事和言说故事新技法理论的双重使命: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巧妙地回答了何为故事、如何讲故事等重大的诗学问题;由是把在现代化进程中失落的说故事传统召唤回来,从体验故事中洞烛生活的本相、理解生命的真义。一系列元叙事观念展示了小说家批判性的叙事立场,同时为叙事理论增加了富有活力的话语。  相似文献   

12.
《哈利·波特》系列儿童小说中运用独特的叙事艺术展现了小说的无穷魅力。多元整一的叙事结构,将七个独立的故事单元有序地整合起来,按照一定的行动序列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杂而不乱;“草蛇灰线”手法的应用让故事灵活生动,情节曲折紧致,有助于作者对故事的构建;灵活多变的叙事时间,改变了传统儿童文学中按故事时间发展顺序讲故事的方式,让时间在故事中被折回、重叠、扭曲,增强了小说叙事的层次感。  相似文献   

13.
李瑄 《社会科学研究》2003,9(6):139-144
魏晋时期 ,中国古典叙事在子史文体中发生了从“纯粹”到“模糊”的转变 :子书中充斥“谰言”“琐语” ,史部大量出现“杂史杂传” ,由此为叙事突破子史走向文学提供了契机 ,有一部分叙事渐渐脱离了实用———纪传褒贬 (历史 )、说理工具 (子书 )———而走向审美娱乐 ,文学性叙事作品由此产生 ;而《世说新语》在对以往叙事作品的分辨中认同了文学性叙事 ,因此决定了其基本叙事特征 :超越功利目的、以审美态度进行、以意象塑造为主体 ;但由于其材料来源和体制均脱胎于子史 ,因而又和它们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 ,如“实录”精神、“全景”意识、“写意化”叙述等。  相似文献   

14.
《炖马靴》是迟子建的最新短篇力作,讲述了作为东北抗联战士的父亲在一次雪夜的袭击中被一个日本兵穷追不舍并与之斡旋、战斗的过程以及途中与独眼狼互救的故事.本文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从叙述者、叙事空间、叙事意象、叙事伦理四个方面解读迟子建的《炖马靴》,表明《炖马靴》不仅在主题思想上意义深邃,而且在叙事策略上,也体现了高超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5.
《尚书·酒诰》与《诗经》中写酒的诗篇所反映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都与周初崇尚节俭的政治思想有关 ,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在《诗经》产生的时代 ,已经形成了十分严格的用酒制度 ,各种礼仪都离不开酒。《诗经》中写酒的诗篇体现出了两种精神 :一为饮酒观德 ,二为戒溺酒。周人既重礼又重德 ,饮酒之是非得失 ,看其社会效果如何 ,是否合乎礼仪 ,有否酒德。  相似文献   

16.
王宏图 《学术月刊》2020,(10):116-129
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自问世后争议不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呈现的是一种丁字形的结构。具体体现在:其第一部与传统的家国叙事传统叠合,第二部则聚焦个体精神叙事。当后者包蕴的精神性叙事渐渐壮大、膨胀,并自成天地后,与专注于世俗世界的叙事模式便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原有的以家国命运盛衰荣枯为主轴的叙述框架已无法容纳如此丰富繁杂的主观内容。貌似整全统一的叙述结构产生了断裂,而《财主底儿女们》全书显现的第一部与第二部间的丁字形结构正是这一冲突外显的症候。这两种叙述方式间的断裂,不仅仅是外在叙述形式上的歧异所致,更是不同的文化选择和精神价值取向间的摩擦和冲突。  相似文献   

17.
<宠儿>是托尼·莫里森的颠峰之作,二十世纪下半叶流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其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多聚焦组合式的叙事结构,小说将内聚焦、外聚焦和零度聚焦巧妙地进行搭配,优势互补,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叙事效果;其次是娴熟地运用多变的叙述话语,使小说的叙述话语既保留了传统的话语技巧,又有了创造性的突破;第三是在小说叙事时间上的重构.莫里森在具体的文本中运用不同的叙事节奏和叙事技巧,从而使读者对作品的历史性阐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前五回的尝试性拆解:第一回为叙事框架的设置与主题的暗示,也是作者给予读者的一种导读,或者说是设置一个圈套;第二回中冷子兴的超然叙述隐含醒世意味,为主人公性格提供了一种先验诠释;第三回由概述转为描述,由远转近,由虚转实,带出贾府主要人物;第四回以贾雨村与薛蟠的行动为中心,使叙事背景向全社会延伸,“护官符”与“判案”的出现代表着一种对时代背景与社会结构的政治诠释,为后来人物活动打下铺垫;第五回与第一回相对应,它既是宝玉向前缘的逆时性回返,又是一次对现实人生的全知性预见。在叙事结构上,前五回的套合结构形成了一种命运的循环,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19.
《百年孤独》的叙事过程蕴含着一个三维立体空间:神话叙事在文化维度赋予作品神秘而浪漫的美学特质;民族志叙事在历史维度赋予作品目的一致、清楚的民族意识和种族历史感;自传叙事则在现实生活层面为拉丁美洲民族觉醒建构了一个精神家园,这三种叙事策略的运用打通了神话、历史和现实这个三维空间沟通的渠道,使读者获得了一种亦幻亦真的阅读体验。在这个三维立体的叙事空间里,神话叙事、民族志叙事和自传叙事互相建构和解构,并呈现出一种强烈的"互文性"特征,最终,文化的力量使作者在这个多维叙事空间完成了对拉美民族"身份重塑"和"认祖归宗"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史记》的叙事成就最鲜明的体现在它的动词上。在单音节动词为主的历叙体语句中,史公多采用一些延续性动词来贯串动作主体与行动对象。这类动词元音突出,音调铿锵,动作持续时间长,动感强烈,较好地传达了动作运行的空间、时间及产生的动作效果。复杂谓语历叙句主要有并列的单音节动词谓语句,多个动词并列组成的谓语句,并列的动宾短语谓语句,连动式动词谓语句等四种情况,这些复杂谓语句把特定情境下的人物动态、心理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具有强烈的现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