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由之路,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是实现工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和当务之急。基于中国30个省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化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揭示数字化影响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具体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数字化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了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而数字化引致的能源回弹效应则降低了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产业化应用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U”型关系,同时仅有东部地区数字化水平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显著的“U”型关系。为此,应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和能源数字化转型、加快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提升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为基础,通过计算各省的诸要素成本份额,进而测算了各省要素配置效率的变化率.初步结论为:全国的要素配置效率从1994年开始逐年增长,但2007年后开始下降;东部地区的要素配置效率每年都有增长,中部地区的要素配置效率大部分年份都在提高,西部地区的要素配置效率的增长率全部为负.  相似文献   

4.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对2005~2013年福建省的能源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福建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福建省整体能源效率值偏低,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完善地区能源效率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总体上,福建省能源效率的分布呈现出由沿海到山区逐级降低的阶梯式特点.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2001-2009年我国31个省份中小企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应用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两种方法实证检验中小企业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效率整体偏低,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测算结果高于随机前沿分析法,但后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东部地区中小企业技术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技术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   总被引:90,自引:0,他引:90  
本文选取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生产效率演进进行了研究。通过对1978—2003年分省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东部地区的生产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和西部。(2)各地区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地区间差异基本保持不变。(3)国有化程度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对生产效率有负面影响。出口占GDP的比重、初始人力资本对生产效率有正面影响。(4)国有企业比重、财政支出比重和出口比重越高,生产的不确定性越高。初始人力资本存量越高,生产的不确定性越低。相对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生产不确定性较高,西部较低。(5)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主要由技术进步率决定,而且从1990年代中期以后有所下降。对生产效率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选取全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运用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L指数法测算各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构建空间滞后模型,考察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且产业结构高级化比合理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产业结构优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会显著提升临近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各省要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不断促进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要素禀赋与技术选择具有"相依性",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影响要素禀赋结构及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在要素替代弹性的框架下构建异质性区域随机前沿模型,通过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选择结构的适配性来剖析TFP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要素禀赋与生产技术水平相匹配,有效要素组合使生产处于经济区域,但技术选择惰性使得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呈负增长;中部地区要素投入结构与技术进步结构的匹配失当;西部地区技术进步与禀赋结构低效匹配,丰裕的劳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与开发;东北三省要素禀赋与技术选择低效匹配源于有效资本与劳动的双重短缺。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过程既是产业和人口集聚、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能源大量消耗、碳排放高度集中的过程,加快促进城镇绿色低碳转型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呈现出较大地区差异,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生活消费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影响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国情,把地区间对口帮扶关系纳入空间关联矩阵。进而,采用我国28个省、市1993~2010年的相关数据,探讨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影响因素,并重点检验了地区间的帮扶效应。结果表明地区间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空间溢出显著地提高了被帮扶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各地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存量的空间溢出和进口贸易溢出的国外R&D存量也对三者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不仅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中国各省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参差不齐,其中,技术进步是各级政府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节能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山东省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效率变化情况,然后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企业效率以及山东省17地市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2000至2008年,山东省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其主要是来自技术进步的贡献,技术效率的作用还有待于发挥;外商投资企业对我省投资环境存在适应性问题,效率增长和规模扩大没有得到较好协调;四种类型外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的效率最高;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资企业效率比中西部地区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资源丰裕度对区域经济效率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在东部资源缺乏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在中部地区,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不显著;在西部资源丰裕而经济相比落后的地区,确定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制度弱化是主要的传导途径。制造业实物资本投资及教育不但不会引起"资源诅咒"效应,反而是传导了正向的资源效应。制造业人力资本对"资源诅咒"现象的传导途径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要解决西部地区"资源诅咒"问题,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0~2013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有必要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 (GML)指数测算了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对能源效率演交趋势进行分析,最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可靠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碳排放测算模型,将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性产出纳入全要素分析框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以上海市制造业面板数据为依据进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并进行收敛性检验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但存在较为明显的条件收敛,并在不同类属制造业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主要影响因素来看,行业集中度、创新度和规模度对大多数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相对显著的影响,而行业外向度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能源效率与能源安全——基于浙江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连续30年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费的大量增加,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的政策目标.浙江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资源小省",本文分析了浙江省能源供需和能源效率的变化情况,介绍了浙江在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采用节能技术等方面所作的努力.阐述了中国和浙江省应对未来能源瓶颈,确保能源安全的政策思路和"十一五"能源规划的战略重点.希望通过浙江这一能源短缺省份的分析,增进人们对中国能源发展状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由此引来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在促进结构调整的同时如何兼顾落后地区的发展空间?客观地评估和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现状,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先决条件.本文在随机前沿边界分析框架下,直观地定义并测算了碳排放效率,然后对我国1995~2009年各个地区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收敛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效率存在比较大的地区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还会不断扩大,地区差异始终是我国减排政策实践中应当考虑的因素.此外,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城市化进程、清洁能源的替代、出口贸易的发展等对我国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6-2012年的数据,应用超效率DEA模型和ESDA探索工具对我国连锁零售业的效率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虽然我国连锁零售业规模增长迅速,但是营运效率依然相对较低;第二,连锁零售业的效率表现出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现象;第三,连锁零售效率呈现出弱空间自相关性;第四,连锁零售业的效率空间集聚大致可以分为效率空间低值集聚、效率空间混合集聚和效率空间集聚不显著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为研究对象,以其在中国各区域工业发展差异中的作用为研究起点,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改革以来整体工业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三大地区之间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广东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估算出1980年至2004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率。分析表明,广东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的,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