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的企业管理实践中薪酬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好的薪酬设计能够对员工的激励效果的非常大。在众多的激励理论中,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无疑是最具有激励作用的激励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将双因素理论的保健和激励因素两方面融入到企业的薪酬管理中去,试图建立合理科学的薪酬模式,希望能够对现在的企业薪酬管理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对企业管理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新医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医院要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而如何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积极性,出色完成工作目标是当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的主要工作内容。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双因素理论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之间的关系,其次探讨了医院人力管理激励现状,最后基于双因素理论提出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一、双因素理论:大学生村官激励管理的重要理论武器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学术界习惯称其为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通过长期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发现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有两类因素,并且这两种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双因素理论也称为"保健-激励理论",它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该理论重点研究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赫兹伯格在匹兹堡地区的11个工商机构中,向近2000名白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引起人们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一些工作的外在因素,引起人们满意的因素往往是工作本身。由此,赫兹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是保健因素,就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  相似文献   

5.
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将工作中的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本文将“双因素理论”应用于高校教师管理中,分析“双因素”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有效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回顾法,对高管内部债权激励的独特属性、测量方式、作用路径及治理效应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薪酬及股权激励,债权激励具有对未来支付的不确定性、对公司清算价值的高敏感性、对高管冒险倾向的抑制性等独特属性;基于最优契约理论与管理层权力理论,债权激励具有两条迥异的作用路径,一是实现激励相容降低代理成本,二是凸显权力寻租增加愤怒成本;在当前实践中,债权激励对公司风险承担水平、公司治理水平、战略决策、公司价值及利益相关者行为等均会产生积极的治理效应。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债权激励治理效应实现的理论框架及主要不足。  相似文献   

7.
刘金城 《经营管理者》2013,(7X):228-228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资源,它具备企业核心能力的四个特征。员工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形势下,小微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其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新时期企业管理的工作核心和自身建设的重点内容。本文基于赫兹伯格(F.Herzberg)双因素激励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运用工作丰富化方法,通过对案例企业的员工管理实践,对当前小微企业广泛面临的员工流失和保留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以资企业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双因素"问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双因素"关系存在于诸多的管理问题之中.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基本资格的保健因素,具有壁垒性、同质性、动态扩展性、系统性和沉没成本等特性;而对企业竞争能力起关键作用的激励因素,具有异质性、生命周期性、增值性、自觉生成性和单项突出性等.本文还就"双因素"现象的来源、类别,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经济学内涵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移动问诊服务日益成熟,但患者满意度仍有待提高。现有研究对医患交互过程关注不足,且忽略患者不满意评价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引入"激励-保健"理论视角,研究医生的信息-情感交互模式对移动问诊服务满意及不满的影响机制。本文筛选国内某领先移动问诊平台中的300次医患沟通记录,采用"先定性后定量"的混合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性研究旨在识别医生交互模式的细分维度,定量研究则用于提出并验证不同交互模式与患者满意及不满的关系。研究发现,医生的信息交互模式是移动问诊服务满意度的保健因素,而情感交互模式是激励因素。结论丰富了移动问诊服务患者满意度的研究框架,对改善医生行为和医疗服务APP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对含有抽象属性的多属性层次结构而言,层次分析法即AHP(包括DIS-AHP、ABS-AHP、IDE-AHP和SUP-AHP四种具体方法)会因比率比较基准缺失、权重内涵模糊不清或方案评价不保序而缺乏科学理性。为发展AHP,基于摆幅置权(SW)判断模式和多属性决策属性价值公度方法,首先给出了能为层次结构抽象属性上的SW判断提供支持的规约性多属性决策属性价值公度方法,然后由此并结合多属性价值理论给出了能够克服现有层次分析法内在缺陷的目标导向层次分析方法即ToAHP。相对于AHP,ToAHP在判断模式与权重内涵、方法建构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假设检验、方案评价保序与其内在数理依据上具有明显的相对科学合理性。应用分析表明:在输入信息可比的条件下,ToAHP明显优于AHP的四种分析方法之中最具可信性的SUP-AHP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双因素理论视角下“职场囚徒”现象的产生既源于激励因素层面成就感缺失、挑战性不足、追责机制乏力与成长空间触顶,也受限于保健因素层面的激励手段机械、行为监管缺失、竞争氛围不足和工资福利有限。领导者应增加员工对组织事务的参与度,拓展员工个人发展空间,借力竞争机制适度增压,强化责任意识教育,完善组织追责机制,预防和化解“职场囚徒”现象。  相似文献   

12.
胡国栋  王天娇 《管理世界》2022,38(2):188-207,239
以股东利益至上为治理逻辑的现代股权激励制度,具有物质报酬本位和短期行为色彩,难以从根本上打造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如何避免股权激励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并长期激发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治理难题.基于社会嵌入理论,本研究运用建构扎根理论对乔家字号身股激励进行理论挖掘,乔家字号以儒家共同体思想为社会价值观基础,以儒家义利观为商业伦理,将情感、信任等社会因素嵌入于经济组织之中,其身股激励形成了构建"地缘文化共同体—社会身份共同体—经济利益共同体"的生成路径,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中国古典企业的共同体式身股激励以"价值生成—制度耦合—利益强化"为逻辑进路的内在机理.本研究深化了对于中国古典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认识,对于修正股权激励以物质利益为本位进行理性计算的制度逻辑,从社会嵌入角度改进企业治理方式和员工持股办法具有启发意义,有助于解决员工激励的稳定性、综合性与长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粗糙集与主成分分析的属性约简的启发式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反映了一个决策表的本质信息,为信息系统的数据挖掘奠定的基础。生成一个决策表的所有约简或计算出最佳(定义为属性数目最少)的约简都是NP难问题。目前已有的基于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算法由于计算复杂较高,而不适用大规模数据。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区分矩阵和主成分分析的算法,该算法利用属性在区分矩阵中频率及属性贡献率做为启发规则,寻找最小约简,并在海关通关风险评估系统中得到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范柏乃  盛中华 《管理世界》2022,38(1):118-137
官员激励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国家长治久安。行为公共管理学界对干部工作活力问题提出敬业和倦怠两种竞争性观点,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前后一致的理论框架将两类现象同时予以解释。本研究采用中性视角﹐以行政动力这一构思衔接上述两大领域,构建了包括工作、组织、社会、个体、前景等因素的第五代激励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基层治理的现实逻辑,引入组织制度主义理论,对模型进行情境化建构。以东中西部地区的干部为调查对象,采用横截面数据研究行政动力的测度、前因,机制和边界。结果表明,我国基层党政干部的行政动力位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地区、级别、工作时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政绩考核构成组织层面自上而下的制度规制环境、工作任务(岗位工作、中心工作、非岗工作)构成水平层面的制度规范环境,对动力的边际激励效应呈非对称倒U型关系;(2)民众诉求构成社会层面自下而上的制度认知环境,对动力具有正向激励作用;(3)职业理想作为个体层面内隐激励工具,推动政绩考核的激励拐点右移、工作任务的激励拐点左移;(4)晋升前景是激发动力的边界条件。据此,本研究编制一套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测度工具,拓展了行政动力的二重属性和双元形态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激励模型,对促进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政策参考和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激励水平和约束机制两个方面研究了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虽然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率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都比同类的其它企业具有显著更高的已有激励水平,但是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意愿与管理层约束机制显著负相关,而民营企业的情况则恰好相反.本文的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符合“管理层权力论”,是管理层利用自身权利寻租的表现,而民营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则符合“最优契约论”,是对管理层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16.
激励政策是每个公司在日常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何有效的运用激励政策,鼓舞员工士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产值是每个企业必修的课题。笔者以激励政策的客观性为角度,分析了中山园林绿化工程中心在现行激励政策存在着片面重视保健因素,忽视激励因素、忽视人是复杂人,激励措施针对性弱、激励制度在制定、实施与评价时执行不全面的问题。本文旨在调查分析中山园林绿化工程中心现行激励政策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完善激励政策,增强激励政策的激励作用,提升公司员工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马轶德  张旭梅  陈伟 《管理学报》2012,9(12):1838-1841,1855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基本激励模型和考虑监控信号的激励模型,研究了监控信号对增加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激励契约合理性、降低成员企业知识共享过程道德风险的作用,分析了监控信号下激励契约设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一 《领导科学》2005,(13):44-45
激励理论是领导科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不仅在任何一本系统阐述领导科学的论著中都占有一定篇幅,而且在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培训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然而,在我们的论著中,抑或在我们的干部培训中,所介绍的激励理论不外乎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保健——激励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弗罗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还有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等,但是却拿不出中国本土的激励理论。原因在于中国的激励理论至今还没有形成诸如外国学者的各种专论,而是散见于各种文献和行为习惯之中,缺乏系统的表述。本文试…  相似文献   

19.
  目前社会化电子商务对用户分享行为的激励措施单一,缺乏吸引力,急需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上,除了普通用户分享产品和购物信息外,一些电子商务卖家也分享产品相关信息以吸引消费者,拥有不同身份属性的用户被不同因素所激励。因此,为了设计个性化的激励方式,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需要进一步了解激励用户信息分享行为的关键因素的影响强度是否随着卖家与非卖家身份属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提出影响用户分享行为的关键因素,包括预期个人结果、预期社区结果和自我效能。采用目标理论,认为卖家为自我卷入型用户,非卖家为任务卷入型用户,并对卖家和非卖家不同身份用户的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建立理论研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1 177位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的信息分享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 19.0进行测量模型和t检验分析,以验证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对信息分享意愿的影响强度在卖家与非卖家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卖家的分享意愿更多地受到预期个人结果和自我效能的影响,非卖家的分享意愿受到预期社区结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拓展了社会化电子商务领域关于信息分享行为的相关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建议电子商务网站运营者在制定和实施激励计划时,应充分考虑用户的不同身份属性,有针对性地提供激励,以最大化地鼓励用户参与,保障网站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双因素理论是现代最具争议的激励理论之一.企业要发展,员工是关键.如何运用双因素理论来激励企业中的员工,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