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的旅游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旅游的灵魂是文化,茶文化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茶文化旅游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兴事物。云南省作为我国普洱茶的唯一产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开展茶文化旅游。将普洱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开拓新的旅游市场,促进茶叶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双向发展,对我国普洱茶文化的宣扬和传承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旅游餐饮的设计和安排是旅游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在茶文化旅游设计中,品尝茶宴是一种既传统又时尚的项目。本文对中国传统茶宴的历史沿革、种类作了研究和总结,就如何做好福建茶文化旅游中的茶宴设计、在旅游饮食文化中发挥茶元素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可以融合地方特色与茶文化元素开发设计多款不同类型的茶宴,使福建地区的旅游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可以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7  
本文通过对 1985年以来有关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从概念界定、民族文化旅游供给研究、民族文化旅游需求研究、民族文化旅游影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四个方面 ,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章反映了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进展、学术动态 ,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在种茶、制茶、饮茶、颂茶的过程融入了儒家礼仪、佛家禅道和道家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出发,浅议公共图书馆徽茶文化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和搜集要点。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社会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它的魅力。茶文化光辉灿烂,在数千年的繁衍生息、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茶文化系统。茶文化有利于创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康乐性等,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茶文化可以促进开发,推动文化交流;茶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系统体现传统中国社会文明的载体,其蕴含的"天、地、人"绿色协调发展理念,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极具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开展旅游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被同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和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旅游发展的实际,探讨社区参与作为一种策略在保护民族文化中的措施和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云南沧源独特的佤族文化资源,选取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翁丁佤族村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翁丁佤族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可持续性及其价值解读与展示,遴选出可用于做旅游工艺品的系列茶具作为创新设计对象,重点围绕翁丁佤族的自然景观、民风民俗、杆栏式茅草屋建筑、佤族的牛头崇拜、沧源崖画及茶文化等民族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可用于旅游纪念、收藏和馈赠的两组翁丁佤族特色的茶具系列.  相似文献   

8.
基于云南沧源独特的佤族文化资源,选取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翁丁佤族村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翁丁佤族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可持续性及其价值解读与展示,遴选出可用于做旅游工艺品的系列茶具作为创新设计对象,重点围绕翁丁佤族的自然景观、民风民俗、杆栏式茅草屋建筑、佤族的牛头崇拜、沧源崖画及茶文化等民族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可用于旅游纪念、收藏和馈赠的两组翁丁佤族特色的茶具系列。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中越边境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带的概况,深入分析和论证了对该文化旅游带进行合作开发的重要意义、可行性以及开发策略。认为在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应该拓宽中越两国旅游合作的视野,以跨境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对中越边境的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带进行整合开发。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国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和日趋增长的私家车也使旅游已成为很普遍的大众娱乐项目。旅游小镇项目在此背景下具有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但建设开发必须以旅游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杜绝"一次性"旅游建设开发,因此,研究深度旅游文化建设开发的策略和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深度旅游文化建设开发的相关概念,并对旅游小镇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旅游小镇文化建设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推出文化建设开发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湖南瑶族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文脉传承”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璐 《民族论坛》2007,(8):23-25
跨入新世纪后,旅游业的文化特质显著增强。文化寻根、文化体验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旅游热点,民俗文化资源也因此倍受旅游开发者青睐。湖南瑶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怎样延续民俗文化文脉,这是评价瑶文化旅游开发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在探讨开发瑶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文脉传承的策略及规划要点。  相似文献   

12.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民俗文化是具有典型特色的海洋文化的一个构成。青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海洋民俗文化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近几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海洋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立足青岛,对其海洋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青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毅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旅游》(《民族》2004年第三期)一文中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地区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就业、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该文阐述了民族文化旅游的涵义与特征,民族文化旅游的现状与问题,揭示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地位与作用、开发模式与举措。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该文章在论述了民族文化旅游的涵义、特征后,对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一是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投入有较快增长,近年来,民族地区加大了文化旅游的开发投入,如云南已经确立了文化立省的战略;二是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14.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民俗文化是具有典型特色的海洋文化的一个构成.青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海洋民俗文化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近几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海洋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立足青岛,对其海洋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青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毅 《民族论坛》2003,(10):63-64
所谓民族文化旅游是指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开展的系列旅游活动。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有本民族的文化,可以很好的开发成旅游产品加以利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以展示、宣传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尤其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开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地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经济、扩大所长期以来,基于民族地区的现状,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保持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来振兴民族文…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是世界萨满文化发源地的母源地之一,吉林省具有世界上保留相对完整、内容比较丰富的萨满文化遗存,有着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通过对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总结现阶段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萨满文化旅游开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试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式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商业化和庸俗化、民众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等现象普遍存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生存和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茶文化为线索,介绍了宋代时期茶文化的繁荣昌盛,又进一步阐述茶文化的兴盛推动了吉州窑的发展,从而论证茶文化与吉州窑的关系,并通过阐述禅茶文化在日本的大力传播、日本的茶道精神,从而论证日本茶道是在中国茶文化与禅宗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最后通过阐述吉州窑对日本的影响,得出吉州窑与日本茶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存,承载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台山德昂族乡为例,从有关旅游开发中"真实性"的研究视角,结合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德昂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试图探寻出一条适合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见证,也是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转化的文化资本。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也可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提高国家凝聚力。文章结合广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典型案例,从抗战文化、革命文化和边防文化三方面分析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价值,并提出广西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应有之策: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融合;协调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环境;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