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保存留传于后世的古代重要碑刻,数量虽然不多,但其中不乏有对古文字的发展和古代书法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珍品.1937年,在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战国中山国都灵寿城址发现的《监囿守立刻石》,就是秦统一文字以前战国时的中山国刻石文字.在此之前,三代的石刻文字流传下来并为金石家著录和传拓的只有《石鼓文》一种.《守丘刻石》的发现,为三代金石文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从考古发现谈中山国的崇“山”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八年两座战国中山王墓在河北平山县三汲公社相继发掘以后,引起了我因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广泛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山国的物质文化,保护好遗留下的遗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曾连续几年在三汲公社范围内对中山国的遗址进行了考古工作。通过对中山国的观察与分析,战国中山国的文化性质开始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出土的大批文物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山形器饰为它处所罕见,成为中山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因而得到的印象是:中山国是崇山的。本文拟通过山形器饰的观察,对中山国崇山的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山国文字与西周金文及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之文字的比较,可以将其构形特点归纳为:附加义符、增加声符、形近互作以及类化、选择不同构件造字、附加饰笔等,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山国文字所具有之特色,已经使它可以作为独立于三晋系之外的一系文字。  相似文献   

4.
蟾兔飞鸟图(上图):1955年9月在陕西省绥德县刘家沟前川崖底东汉墓出土。 这幅刻石画面是我国古代流传很早的神话故事。画面周边饰以蔓草。右侧刻石太阳一轮,中有一鸟;左刻石月亮一轮,中有蟾蜍、玉兔。在太阳与月亮中间,刻有东王公端坐一物之上,旁站一人,手持一物扬起。月亮右侧刻有西王母盘曲端坐,周有数人,有的作兔形,跪伏、作揖拜谒西王母的场面。在东王公与西王母中间,分别刻有飞鸟、蟾蜍、玉兔捣药等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刻画中的太阳和月亮,象征墓中日月照临,也是日月合璧之意,是极难得的“祥瑞”。  相似文献   

5.
北陛石     
<正>鲁北陛刻石,简称北陛石,1942年出土于曲阜城东周公庙东侧高地。石长95cm,宽42cm,厚20cm。其一侧刻有"鲁六年九月所造北陛"九字,由此可知此石刻于鲁恭王六年,即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为迄今国内已发现的西汉早期刻石之一。所刻九字篆隶并用,为研究西汉书体的沿革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此陛石出土后运至北京,初存古物研究所,后存北京大学图书馆,1980年移存曲阜孔庙,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仅次于齐、察、楚、燕、赵、魏、韩的,与东西周、宋、卫诸国并称的千乘之国。关于中山国的历史,《战国策》、《左传》、《史记》、《吕氏春秋》以及《水经·滱水注》等文献虽有零散记载。但它的兴起、发展、诸王世次等问题,文献记载不明,这给后人研究中山国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墓葬和遗址的发现,使人们得以看到二千多年前中山国的遗物和文字,给人们深入探讨中山国史和中山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然而,战国时期的中山究竟是何族建立的国?战国中山与春秋鲜虞的关系究竟怎样?目前史学界和考古界尚有异议,这些问题如果不首先解决,对于中山国史的研究无疑是有影响的。 辨中山族属诸说之是非 战国时期的中山与春秋时期的鲜虞有一定的关系。《史记·赵世家》载:“中山武公初立。”《索隐》:“中山,古鲜虞国,姬姓也。”杜预《春秋释例》也悦:“鲜虞、中山、白狄、姬姓。”正由于史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中山国是我国北方鲜虞族所建的诸侯小国.长期以来,由于古代史籍中有关中山国的记载非常简略零散,人们很难对其工艺美术进行研究.平山中山国墓群的发现和成功发掘,给我们提供了追寻中山国文明的物质文化载体,也为我们研究考察这个"神秘王国"的工艺美术提供了鲜活的标本.中山国作为弱小的争霸者,带着本民族固有的优秀,整合到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文化之中,吸收绵延无尽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美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序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所发现之历史文物,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可称空前。商周铜器铭文及甲骨文而外,以战国文字发现为最多。楚国竹简、晋国盟书、曾侯乙墓之器铭、中山王(?)墓之器铭,皆为研究战国文字有系统之珍贵资料。海内学者已先后发表论著。今读张守中同志编写之《中山王(?)器文字编》,其征集资料之全,摹写文字之精,成书传播之速,为网罗一国文字之第一部字书,信难能而可贵矣。余意晋、楚、曾三国文字,如有同志分别辑为文字编问世,将使读者明辨某国文字之特点,对于研究战国文字,便利多矣。即以中山国文字特点而言,如大鼎:“早弃羣臣”,早作(?),从旦为义符,以枣为音符。周敔(?)有早字,鼎文不用早字而创(?)字。方壶:“遂定君臣之位”,  相似文献   

9.
中山国是先秦时期相当重要的千乘之国,其地位仅次于战国七雄,而与东西周、宋、卫并称.然而,由于受文献记载的限制,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兴起、发展、世系等基本问题始终未弄清.直到1978年6月中山国墓葬遗物出土后,各方面的研究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而使历史上久已湮没的中山国开始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本文拟分两个部分,对中山国史记载和研究的过程以及近年来问题争论的焦点与进展,做一概略的回顾,以促进方兴未艾的中山国史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战国中山国史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记]:自从1974年,在河北省平山县发现了战国中山王铜器及其长篇铭文以来,人们对于中山国的历史获得了新的认识。顾颉刚先生的笔记中,曾经搜集过一些有关中山国的资料,并与当前的讨论有一定联系。为此特把它摘录出来,并分成如下几个问题整理成文。希望它对于充分利用古籍中的历史资料和新发现的实物材料互相印证、更深入地研究中山国历史有所裨助。顾洪记。(编者按:顾洪同志为顾颉刚先生之女)  相似文献   

11.
论晋伐中山与文公复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末期,中山之地在亡于楚国后不久,又遭到了晋人的攻伐。对此,《竹书纪年》记之为:“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荀瑶(又称知瑶、智瑶或智伯)为何要伐中山?中山在晋国知氏、赵氏、魏氏之争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它与中山文公的出现又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些问题至今未见有学者论及,笔者试撰文析之,愿成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2.
小臣(广鸿)玉,六十年前出于殷虚。方氏旧雨楼曾以银元千枚得之。方氏故后,流落天津某委托店,售者未知其珍贵,索价甚廉。后被韩慎先(即夏山楼主)为天津市文化局购进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此玉惜不知其名,殷虚出有与此同形而无文字者。玉之一面刻有铭文二行,共十一字。释读如下:  相似文献   

13.
灵寿,本战国时中山国地,名称始见于《世本》一书,以后沿用至今.关于古灵寿城的地望,由于受史籍阙略的限制,自汉代以来.学者虽多有考证,依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连近年来新出版的《可爱的河北》一书,也出现了与古灵寿地望相悖的情形.1974年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平山县东部和灵寿县西部进行了长时期的考古勘察,发现了两座古城址:一座在灵寿县城西北十五里的故城村周围,为叙述方便,暂称之为“故城村古城”;一座在平山县东部的上三汲、访驾庄、蒲北、河曲、张家庙等村的周围,暂称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中山国是我国北方鲜虞族所建的诸侯小国。长期以来,由于古代史籍中有关中山国的记载非常简略零散,人们很难对其工艺美术进行研究。平山中山国墓群的发现和成功发掘,给我们提供了追寻中山国文明的物质文化载体,也为我们研究考察这个“神秘王国”的工艺美术提供了鲜活的标本。中山国作为弱小的争霸者,带着本民族固有的优秀,整合到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文化之中,吸收绵延无尽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美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率着大队车骑、随从,由咸阳出发,浩浩荡荡地向东南巡行。当他走到会稽(今浙江绍兴)的时候,像以前几次巡行一样,在山上刻石留念。在这块会稽刻石中,除一般颂扬秦始皇的文词外,还有以下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在其巨著《史记》的《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当赢政在位的二十六(前221)年,已併灭了关东六国而统一了中原地区,使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真正的统一。当时秦帝国统治的疆域是: “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二年后,秦始皇东游琅玡,在这里的海滨筑台刻石,以纪念其空前的伟业。在《刻石》的铭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交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关于古中山国的研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对其经济的研究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不仅有中山整个经济面貌的论述,而且出现了研讨货币、城邑等专题文章,反映出中山经济研究的活跃.为此,笔者拟利用以往的史书记载和新近的出土文物,对中山国较重要的经济部门—交通,这个联系中山地区、促进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纽带,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18.
1951年广东中山县在土地改革中发现旧香山县孙氏祖尝旧契約四张和管公尝旧賬簿一个。这四张废契約包括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孙梅景等卖田契一张,同治二年(1863年)孙达成兄弟二人开荒合約一张;同治三年(1864年)孙达成兄弟三人开荒合約复本两张,原归翠亨村孙中山故居陈列館保管;因同治三年的合約有两份,該館把其中一张贈給中山大学“孙中山先生紀念室”,其余三张,去年由中山大学历史系陈胜粦同志从中山县借回来。感謝他們将这些資料提供給我写成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论近代诗四十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诗在胜朝,不囿旧天地。当时万马喑,风雷作生气。欲近摩邓伽,毋忘如来偈。龚自珍龚自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前夜之启蒙思想家,生活于充满黑暗、“万马齐瘖”之道光年代,无愧为召唤“九州生气”之“风雷”。彼自云:“一事生平无(齿奇)龁,但开风气不为师”、(《己亥杂诗》)。其诗笔乃横扫一世之彗星,光芒辐射,拔奇于古人之外,境界独辟。其瑰玮之形象,  相似文献   

20.
在对澳门妈祖阁的实地考察研究中,笔者有了一系列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可以修正以往澳门民间以至在学界都相当流行的误说。 一、新发现了在“神山第一”亭(殿)后的神龛后石壁顶上刻有一行文字为:“钦差总督广东珠池市舶税务兼管盐法太监李凤建”。以往由于神龛的遮挡,故从来没有人能看到此刻文并将它公之于世。本人是在一次考察时看到管庙人为神龛搞清洁,便趁机查询和察看,才发现该处有这一行石刻文字。后又再度考察拍照,得到了清楚的确证。据明清有关史籍的记载,太监李凤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至四十一年十月出任广东最高税务官员,其职掌及官名曾有:采珠廉州兼征市舶司税课、税监、珠池市舶税务内监、市舶太监、税使、税课使等,但尚未见有如刻文中的完整职衔且有“兼管监法”一项。李凤来粤之初,曾因欲驰节香山县城,以及派人到香山县属下的鸡拍诸山采矿等事,与该县的知县张大猷(任期由万历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有过一些争议过节,李凤放弃了进驻香山县城的计划。但是据此石刻文字,可以推断李凤本人最终在张大猷任满的万历三十三年到过香山县,而且来过今澳门半岛妈祖阁处,主持了天妃庙的创建,关于其主建澳门天妃庙(妈祖阁在明代的官方正名)之事,迄今未见有其他史料记载。此一刻文的发现,不但可以补史料之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