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立新 《学习与探索》2005,1(6):216-218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不断扩张的必然,也是民族、地域的历史不断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观点分析经济全球化,从而得出: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全球经济资本主义化”,经济全球化不是“西方化”、“美国化”,社会主义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不是回归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
依附论是以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宏观发展理论,通过不断修正和对新现象的诠释使其仍会保持持续的影响力。全球化语境下,依附论的意义和局限都更加清晰,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中心———边缘”结构仍是世界体系的基本结构,“边缘”国家谋求发展只能在此结构内上升,全球化使“边缘”国家具有更多依附发展的机遇。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国际战略是实现中国顺利发展的关键。中国发展的国际战略应以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心”为目标,以参与、利用和改造现有国际秩序,扩大对外开放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方洪鑫 《社会》2022,42(3):125-158
本文以艾滋病为例探讨社会应对风险的可能路径,分析了“中心”与“边缘”两种治理模式的互动过程,进而挖掘社会创新的可能性。“中心”逻辑以保卫社会之名推行规范性教育话语,并在实际运作中固化秩序,追求成本效益;“边缘”逻辑则在特定善的理念引导下进行探索性社会行动。二者是当代世界应对风险的体制性道德驱力。随着边缘与中心的互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境况从被排除翻转为例外性纳入,由此体现了当代世界生命治理的元结构。中国边城的感染者同伴小组内嵌到中心体制之中,促使感染者人口更加平稳地进入医学体系,同时也开启了全新的社会行动领域,激发了生命活力的涌现。艾滋病作为社会实验所彰显的边缘能量,对探索社会本身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潜能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球场域“双重结构”中的人类交往,凸显多元行为体的相互建构、共同演化以及共同走向“类的共同体”的世界历史进程。全球性是这一进程的产物,核心特征是重视人类本位以及人类交往的“非中心化”。开启人类公共伦理讨论,指向的是构建基于全球性的公共性伦理框架,维护全球场域的公共性和多元行为体的合作共存,发展彼此承认、承诺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集体行动策略。因全球性彰显的“类本质”,全球治理成为推动人类关系“再造”以及人类主体重构的“人类治理”,构建人类公共伦理并推动伦理内化则是全球治理的主要内容以及人类关系重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既是一个客观历史进程,也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政治进程。国家尤其是大国所扮演的角色深刻影响了全球化进程,而全球化进程也不断塑造着国家新角色。20世纪80年代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积极建构“自由市场”,推动了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也巩固和强化了自身的世界领导地位。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全球化负面效应的不断累积,西方世界涌起了一股强劲的“逆全球化”风潮,美欧等国纷纷“夺回主权”,全球化受到严重阻遏。在全球化处于十字路口的当下,国家角色的意义更加凸显。国家应积极构建治理型国家,推动全球化转型。构建治理型国家的基本路径包括:转变观念,树立共同体理念;促进多元参与,搭建公共政策网络;秉持正义价值,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建设责任政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6.
从前,人们一般以非历史的个案研究方式研究革命,只强调引发革命的内部原因,而现在学者们越来越多地采取一种历时的(diachronic)比较方法来研究革命,更注重外部的、宏观层面的参数。许多学者认为,不仅应在某一社会背景中研究该社会的革命,而且应将革命看作历史的、世界体系的现象。在对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称“边缘”国家)中的革命作出全球性、历史性分析方面,世界体系论者的观点最有说服力。他们指出,核心-边缘关系呈现的支配-服从结构不断为革命创造条件,世界体系中积累的长期趋势如地理扩张、商品化、无产阶级化、资本集中和都市化等,造成了边缘革命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探求》2016,(6)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在新的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中发出中国声音的重大载体。"一带一路"战略有中国与世界互动中"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交流共存的时代特征,也是中国参与改革和完善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新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化信息时代背景下顺应时代潮流的区域乃至全球融合战略。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前沿地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要立足其区位优势,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建设东南亚交通枢纽的重大发展机遇,珍惜和善用各类基金等资源,发展好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8.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是世界各国面临的2020新议题。由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直接表现为全球供应与需求的突发性中断,临时性贸易限制措施加大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跨国公司全球运营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全球经济复苏也受制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经济贸易相互依存,但其脆弱性也逐渐显现。各国调整全球化利益目标将推动全球化结构性转型,全球价值链将从快速扩张走向稳健布局和产业风险可控。一国的全球竞争优势也逐渐从全球化初期基于产品成本的比较优势,转向更加重视营商环境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优势。应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亟需国际合作克服疫情影响,通过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相似文献   

9.
李存山 《求是学刊》2002,29(1):21-25
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的必然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联系、交流和互动的强化 ,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发展是相互促动、辩证统一的。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多元起源走向愈来愈广、愈高层次的“多元一体”。在现阶段首先要强调全世界多元民族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对话中产生“重叠共识” ,从日益增多的共识中逐渐走向全人类文化的“多元一体”。儒家文化的仁爱精神、实践理性与“和而不同”的思想将在人类文化达成“重叠共识”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5,(11):18-20
全球化时代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话题的时代,政治全球化是全球化或经济全球化时代衍生出的一个命题,已经成为不可阻挡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政治全球化过程,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面对一系列政治领域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追求兼容的政治文化、协调的政治行为、平衡的政治格局的国际政治过程。全球化时代的政治走向,在总体上表现为政治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政治行为从对抗走向合作,政治格局从单极走向多极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