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坚定"四个自信",应正确理解和把握四大辩证关系:坚定"四个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改革开放前后两段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与社会主义的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坚定"四个自信"与坚持对外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树立科学自信观。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坚持党的领导,做政治立场的坚定者共产党员严守政治定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于广大非公经济人士而言,"三个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对党和政府有信任、对企业发展有信心。以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是巩固党在非公经济领域执政基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这一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抓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首次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提出与之并列的"文化自信",而且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集中体现了前三个自信的价值取向与精神特质,是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动力。坚定文化自信,是全国人民的精神追求,而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坚定文化自信,对普通群众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就更加明显。201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要求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文化活动对于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增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活动,向职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定广大职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新党章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下简称"三个自信")!这"三个自信"源于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三个自信"铿锵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在这30年间,我们回击了"中国崩溃论",驳斥了"中国威胁论",现在又面对世界范围"中国模式"热,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这些评论,正确理解"中国模式"的内涵和本质,看到它所凸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国际社会的积极影响,坚定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约稿启事     
正"坚持制度自信与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单位事业发展活力"专题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班中发表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领导力研究角度来看,建立在核心价值及崇高精神目标之上的文化领导力可以营造更加强大持久、更具竞争活力、更具人性化的组织文化,确保组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坚定地提出:到党成立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党中央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目标提出的新要求,这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坚定决心,集中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时代强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提供"中国方案"?上溯5000年,中华民族展示了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指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毫无疑问,文化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党史学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客观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找出事物的根据。通过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文分析了党史的学习方法及时代价值,以期使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干部正确认识党史、学习党史,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坚定的信心,让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得到不断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正>道路自信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过去发展成果的充分肯定,对目前中国所处发展阶段与状态的坚定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道路自信的三个方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一、肯定以往的发展道路:坚持道路自信的基础道路自信首先是对过去发展成果的充分肯定,是对以往走过的发展道路的充分肯定。肯定以往的发展道路是坚持道路自信的基础。道路自信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来源于我们在道路发展过程中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这段话,确认了党的庄严使命,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是庄严使命的内在要求任何使命的提出和实现,都离不开时代大背景。科学地分析时代背景,是认识使命和实现使命的前提条件。因…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大高校需坚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引领学生团结坚定地行走于"中国梦"发展道路上。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4,(34):26-27
正1坚定总坐标总坐标是政治上的基准,是管根本、管方向、管原则管定位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增强政治意识、看齐意识、坐标意识,坚定方向,消除疑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定总坐标,坚定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三个自信"。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实践和理论的鲜明主题,也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题。二,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  相似文献   

19.
正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并起着主导作用,必须把住带有根本性、原则性和方向性的大问题。把政治方向。一把手执政处事要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出发,一切从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着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20.
省部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11,(18):M0002-M0002
刘云山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 要精心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宣传教育.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坚定人们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要认真做好宣传报道,推出一批重点理论文章、文艺作品和出版物,全景式地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