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英国,警察拘留期限的多段式延长制度旨在为拘留权的行使布下若干"跨栏式"障碍,约束其理性行使,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拘留,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自由权利.在此期间,警察可以针对被拘留人员进行讯问、辨认、采集指纹及其他私密样品等,最重要的当然是讯问;被拘留人员享有沉默权、法律咨询权、适当成年人负责权和医学检查权等;拘留警察则扮演了权利的提示者、拘留记录的制作者和拘留待遇的提供者这三重角色.拘留实践中,警察权力和犯罪嫌疑人的权利相互搏弈,拘留警察则对这种冲突机制进行监视、管理和调和,从而形成一种司法性与行政性高度融合、平衡,同时也颇具实效的刑事程序.  相似文献   

2.
公民权利是治安行政强制措施的权力来源,保障公民权利应是治安行政强制措施的最高价值准则,它必须为了公民权利而设置和行使。两者之间密不可分,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实践中权力与权利关系的明显错位,与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二者的相对平衡是现代法治国家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权利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据行政法所享有的权利。现代行政法主要是通过规范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相互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私人权利对行政权力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参与与配合、监督与制约、抗辩与申诉,通过这三种作用机制,私人权利能有效地发挥促进行政效率、启动权力监督机制、制约行政权滥用等重要作用。现代行政法应保障私人权利对行政权力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以实现公民权利与行政权力的平衡互动。  相似文献   

4.
汪海 《甘肃社会科学》2006,1(5):177-178
公民权利监督国家权力,是国家权力来源及其行使正当的根本保障.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丰富公民权利体系内容,完善公民权利救济制度,保障公民权利广泛、有效监督国家权力是国外通行做法,并成为各国宪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借鉴国外经验,分析研究我国公民权利监督国家权力的现状与问题,丰富公民权利体系内容,完善公民权利救济制度,对我国宪法的发展乃至宪政建设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作为确立和保护国家民主的基本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它维护和捍卫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尊严和权利,授予国家权力并严格界定各种权力行使的范围界限,为保护公民权利和防止滥用国家权力规定了基本原则。对十年“文革”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到建立法治、维护法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法治的第一要义便是树立宪法权威,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即依靠完善的宪法监督制度。宪法监督制度是保证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宪行事的一切制度和措施的总和,是宪法运行机制的…  相似文献   

6.
两权博弈与国家义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与权力的平衡状态是宪政秩序运作之基本保证,通过法律规范和约束权力来保障公民权利是控制权力之基本途径,那么设计以国家保障人权为重心之法律规范并构建完善之国家义务体系,则定当能消解权利与权力博弈之困境,所以,国家义务具有制衡功能。  相似文献   

7.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现代宪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制度民主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世界各国宪法(包括资本主义类型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对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都比早期宪法更为重视。所谓公民权利是指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公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享受的权益和行使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公民义务则是法律规定的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该履行的一种责任。由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被称为基本权利和义务,它对于其他各项权利和义务说来,具有首要的意  相似文献   

8.
传媒法是调整传媒组织与国家的关系、传媒组织与一般社会成员的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核心是调整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因此,传媒法具有宪法属性。英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传播法规的制定、实施与废除,都与现代宪法规定的国家或政府的权力与宪法应保障公民享有的基本人权、新闻与出版自由、民主等权利紧密相关。我国尚无现代意义上的传媒法。在传媒的立法和实践领域,需要我们对政府权利和公民的权利给予恰当配置,限制政府公权力的范围,培养公民的能力,保障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哈伯先  李兰色 《河北学刊》2005,25(2):193-197
依法执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含民主与法治、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融汇法律至上、权力制衡、权利保护 等诸多价值目标,涵盖执政党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全部政党生活,贯穿执政党执政行为甚至自我管理的全过程。一般而论, 依法执政的核心内容是执政权的依法确立、依法行使和依法制约。具体而言,可以从依法执政的主客体、内容、目标价值、依据及 其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加以理解。依法执政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公民权利和 自由的保障,对国家权力的有效制约,以及促进执政权威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秦强 《兰州学刊》2007,(4):89-92,138
从本质上讲,宪法体现的是一种控制权力的理念,但控制权力并不是宪法的根本目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规范必须以控制权力和保障权利为宗旨,合理安排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和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价值关系,最终通过对宪法规范的价值定位,来实现我国宪法的价值转变.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权力结构 ,包括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内部结构是指人民警察权力的构成要素 ,即权力必须是法律赋予的 ;权力必须是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行使的 ;权力行使的目的必须是为履行职责。外部结构 ,其一是权力的种属结构 ,即权力可分为 :总权力、类权力、权力项 ;其二是权力的法律结构 ,分为三层 :即《人民警察法》 ;其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2.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也是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一项重要保障。联合国也对此加以强调和保护。应在明确沉默权原则的含义、渊源、确立和发展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际 ,对沉默权在我国实行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进行立法思考。通过立法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原则 ,以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3.
对暴力使用权的合法垄断是国家权力的本质特征,国家对暴力的垄断集中体现在军队和警察身上,警察的暴力垄断使用权是其对内政治表达和稳定秩序的需要。目前。我国的警察权设置过于狭隘,已不能满足社会和民众的需要。调整现在的警察机构设置和警察权的设定,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警察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只有采用新的工作原则和制度安排,才能使分散化的警察机构设置产生更大的效用,发挥机构分散化带来的优势,克服分散化带来的劣势,推进警察和社会安全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宪法被奉为“法律的法律”,普通法律应合乎宪法,依据宪法而定,以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经之路。但是刑事诉讼法个别条款的规定却违背了宪法的原则及其精神。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而刑事诉讼法第七条却规定公检法机关要互相配合;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而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却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  相似文献   

15.
“被遗忘权”在欧盟个人信息立法改革中的存废问题扑朔迷离,至今尚未有定论。被遗忘权是信息主体要求信息控制者删除过时的、可能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的信息的权利,其来源于人们控制个人信息的需求。该“信息”包括网络信息与纸质信息,并特指在过去发布但仍保留至今的信息。被遗忘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其实质上不是一种具体的人格权,而是个人信息权的权能之一。我国现有立法已有与被遗忘权相对应的请求权基础,但其法律位阶过低及立法分散的现象也亟待完善。与此同时,对被遗忘权的保护应有所限制,在利益冲突时应让位于言论自由、人文社科研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妇女文化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目前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妇女受教育的权利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任何人不允许周任何手段剥夺妇女的受教育权利。但是,现实当中妇女受教育的权利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护,有很多偏远山区,重男轻女现象非常严重,女孩子的义务教育都很难保证,因此,我们呼吁社会保护妇女的文化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7.
休息权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思良 《云梦学刊》2007,28(2):78-81
休息是指人们具有某种直接目的的工作和学习等活动的停止状态或人们恢复体力与脑力的行为。作为一种法定权利.休息权是居民和劳动者享有的使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得到恢复,以及得到闲暇以享受生活和获得充实与发展且不受非法干涉和骚扰的权利。休息权的内容包括休整权、休假权、休闲权和安宁权四个基本方面。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它具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念;作为劳动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它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前提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作为自然人的一项重要人格权,它是树立人本观念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休息权应当得到宪法、劳动法、民法和刑法多种法律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一经国家机关授予,即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诉讼主体,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应享有广泛的权利,但长期以来,被害人的权利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在被害人所应享有的权利中,知情权是其他权利的逻辑前提和基础。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被害人在侦查阶段享有知情权,但在知情权的内容、享有的方式以及这一权利受到侵害后救济途径等方面的规定还有不完善之处,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损害了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因此,应以司法实践中创新的立破案回告制度为基础,通过将此制度法制化来完善被害人在侦查阶段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20.
平等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宪法权利,具有丰富的宪法内涵。在美国和欧陆,无论是从权力制衡出发,还是从自然权利出发,抑或是从人权保障出发,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结论,立法应受平等权的拘束。从我国的宪法文本规范和立法主体权限这2个方面来看,全国人大原则上并不能制定违反平等原则的法律,如果全国人大确实制定了涉嫌违反平等原则的法律,尽管从目前违宪审查的角度没有救济的可能,但仍然要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和道德责任。但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违反平等原则的法律,很显然,是存在被全国人大推翻的可能性。以选举权平等的路径为例,可以进一步分析,平等权的宪法内涵究竟是什么,在实践中又是如何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