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政府时期是江西地区开展电影教育的繁荣时期,当时在江西地区开展电影教育工作的机构,以江西省巡回教育电影团和励志社南昌分社为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政训处电影股、江西省农业院和励志社庐山临时分社等单位以及省会和各地的电影院也参加了这项工作。各个机构开展的电影教育工作,主要为国民政府的政治教育服务。国民政府时期电影教育在江西地区的开展,在为国民政府施行统治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为江西地区民众开阔眼界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游云谷 《老友》2012,(12):22-23
1970年,新华社对全社的记者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大调整。我就在这一年的春天.从新华社四川分社被调到山西分社工作。  相似文献   

3.
二叔说过的第一句话是:“我是党员,这样的便宜我不能占。”那是1987年的中秋节,在乡下信用分社工作的我到大社报帐,由于当时是农行营业所与信用社一起办公,我报完帐很自然跑到当时任营业所主任的二叔办公室里,对二叔说:“你们营业所对供销社支持  相似文献   

4.
《老友》2003,(11)
50年代江西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江西是个好地方》,几乎人人会唱:"江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呀嗨,南丰桔子甜又香……"当时我脑海里就对"南丰蜜桔"留下了极深印象。毕业后正好工作分配到了南丰,成为著名桔乡的一分子。现在,我已是年逾古稀满头  相似文献   

5.
纪念吴文藻先生诞辰95周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我在吴文藻先生领导下工作时间不长,我是1931年秋到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吴先生是社会学系主任,1937年“七七”事变,我就辞职去了江西从事抗战工作,后到了上海。吴先生一家到了云南,有许多年不通消息。在吴先...  相似文献   

6.
《老友》2003,(1)
江西是"人杰地灵"的地方,是人民军队和井冈山精神的诞生地,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江西人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在改革开放中,都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江西人的形象在历史上是有口皆碑的。我深为工作、生活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而自豪。历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中共中央制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江西省委与时俱进,作出了"塑造江西人新形象"的决定,这是贯彻"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7.
《源流》2007,(8)
我第一次过建军节是在1949年,地点在韩江西岸的大埔县赤水。那时我还是刚从闽粤赣边纵队青干班分配到政治部工作团的新战士。  相似文献   

8.
1957年3月上旬的一天下午,我正坐在新华社四川分社的大办公室里写材料,分社社长邵挺军推门进来,要我夜里到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去参加一个会。到了那里才知道,由威廉·西罗基总理率领的捷克斯洛伐克党政代表团即将访华,并将到成都来访问。他们之所以要来成都,是因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朱德委员长正在成都。1956年,朱老总曾去捷克斯洛伐克访问,给他们留下很美好、很深刻的印象,此次访华,捷方要求会见朱德元帅。我国外交部告知:朱德委员长到四川去了,我们请他回北京来会见你们。捷方西罗基总理说:朱德元帅是中国也是亚洲的大英雄,怎能劳动他?我们去成…  相似文献   

9.
1961年1月,我还不到30岁,在新华社新疆分社当记者。一天,分社突然通知我,说中国第一支女子登山队将在当年攀登海拔7595米的帕米尔高原上的公格尔  相似文献   

10.
怀念爱妻     
康家林 《老友》2011,(10):40-40
我的妻子罗惠珍于1940年出生于江西萍乡上埠的贫苦农民家庭。1960年7月,她考入了江西大学(现为南昌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她被组织上选中分配到新华社工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她被评聘为新华社的主任编辑,成为资深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我是江西萍乡赤山镇人,1951年3月参军,在江西公安总队服役。1952年我担任班长,同年10月的一天,连长把我叫到连部说:小钟同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组织上决定调你到中央警卫团去!第二天上午,我流着眼泪告别了连长和战友们,赶去向中央警卫团报到。  相似文献   

12.
象鹏 《人力资本》2008,(1):52-53
一个慌张的开始 大概没人知道我多孤独或无聊,当然这个问题也很蠢。我们只需要工作,和别人开玩笑,回到自己的窝里,再多余的事没必要关心。 2006年10月,我准备辞去工作,朝南方进发。路线是从安徽到江西、湖南、广东,最后是广西桂林。我大概以为那个地方可能适合隐居。  相似文献   

13.
刘云 《中华魂》2013,(2):6-8
1965年7月初,我有幸陪同郭沫若副委员长访问南昌和庐山文化遗址。重温郭老在江西红土地上的革命足迹和战斗诗篇,思绪万千,十分怀念。在庐山,他叙述了早年在江西时激动人心的经历,吟颂了他在江西写的诗篇,使我永生难忘。1965年6月23日,郭老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偕夫人于立群同志从广东东江进江西,这是他第五次到江西。当时,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这年他已74岁高龄了,长途跋涉,不辞劳苦沿着毛主席走过的路,每到一处便挥毫作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诗中,表现了他对党、对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的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14.
不变的本色     
王宗如———一位年过八旬的离休老人。王宗如同志是1937年在抗日战争的隆隆炮声中,走进抗日革命队伍的。他曾在八路军一二○师司令部当机要员,1944年转到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当译电员。解放后,调入新华社山西分社,先后担任过分社党组成员、秘书(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分管机要、人事档案及行政后勤工作。我们在同王宗如几十年相处的日子里,深深感到,他真不愧为发扬新华社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楷模。去年,在山西分社举办的“纪念新华社建社70周年座谈会”上,我作为一名退休干部,在介绍分社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  相似文献   

15.
<正>我于1974年调入,至1986年调离,在长沙师范工作和生活整整12年。先是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参与筹备恢复长沙师范的工作,其后从事语文教学、幼教工作研究及编辑刊物,但更多更长时间则是收集、整理、研究徐特立史料和教育理论。其中让我终身难忘的是,为了撰写《徐特立传》,在10年多的时间里,我到北京、上海、江西、湖南等全国各地,包括长征路上,走访了一大批革命老干部、著名作家及教授专家。现在回忆起这一段经历,仍令我激动。我也深感百年长师是一个好学校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 你们的事业,我是完全赞成的。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不要国家一分钱,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分散在全省各个山头,少数在平地。这样的学校确是很好的。在校的青年居多,也有一部分中年干部。我希望不但在江西有这样的学校,各省也应有这样的学校。各省应派有能力有见识的负责同志到江西来考察,吸取经验,回去试办。初时学生宜少,逐渐增多,至江西这样有五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17.
刘锋  梁伯钧  谢佚芳 《源流》2012,(2):26-29
"我是老区的孩子。"这是见到《源流》记者时,这位年轻县长的第一句话。刘锋,祖籍江西,生于井冈山精神的红色摇篮——吉安市。广州中山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工作,后来作为广东省实施"双百"人才计划中的一员,被选派到粤北革命老区始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县长,为改变老区的落后面貌不懈努力。刘锋县长是那种有思想善思考的领导。他常常出口成...  相似文献   

18.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直接影响到江西农业和农村发展,影响到江西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到江西农产品能否在未来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在运用TC、RCA、MS和RRCA四大指数对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阻碍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就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老友》2014,(3)
正1958年"大跃进"后期,物资紧张,特别是汽油、电力匮乏,交通运输困难。全省学校教材均靠南昌供应,先是印不出来,后又因运力不足,不能按时送到全省各学校去。我当时在江西文化出版行政部门工作,具体负责这项任务,正值学校开学之际,各地书店催要教材的电话不断。我心急火燎,多次到副省长李杰庸任总指挥的运输总指挥部去求救。每次那里总坐满了人,都是要求解决运输问题的各路"诸侯"。我找到李省长的秘书请求帮助,  相似文献   

20.
吴继军 《老友》2014,(12):23-23
正1976年,我退伍回到南昌,1978年初从南昌钢铁厂调入江西宾馆新成立的江西影剧院工作。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江西影剧院首场正式对外营业的电影放映。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978年3月1日,放映的影片是朝鲜宽银幕彩色故事片《农民英雄》。那时候,在"文革"中遭受严重摧残的电影放映事业,经过拨乱反正,正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原先被禁映的中外影片陆续恢复放映。由于当时电视尚未普及,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枯燥,面对突然开放且日益丰富的大量中外电影,南昌人争相观看电影的热情和欲望如井喷般高涨,促进了南昌市的电影放映事业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