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生产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利用动植物的生命机能,不断地转化能量或改变加工对象的物质形态,最终以一定数质量的农产品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些需要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与工业生产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成为统一的再生产系统,而这个再生产系统,又实质上是不断转化能量和不断改变物质形态的过程。二是人类利用和改造动植物所支付的劳动,分布在能量转化的各个环节之上,而能量转化的诸环节,又往往表现为一定的生产结构形式。三是经济效果的取得以与能量转化相应的生产结构为物质基础。这三方面中,能量转化是前提,生产结构是杠杆、经济效果是归宿。昕以,探讨经济效果问题,必须从分析能量转化入手。  相似文献   

2.
资源是物质生产的基础。人类在生产上、生活上、精神上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信息等,都属于资源。从经济角度看,资源限定于现存的各种自然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环境和人类利用自然要素进行加工、改造,生产出各种经济物品,最后人类在上述基础上不断增长的人口、知识、文化、管理体制等,只要进一步有利于物品的生产和使用价值的提高,都可称为资源。资源可分为三类:自然资源,如土地河流、矿藏、生物等;经济资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视域看,科技劳动是科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体,而科技具体劳动是指科技劳动者为了解决或解答人类在为满足其物质、精神和自身全面发展等需要的基础上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动性地运用实验技术装备、图书情报资料等手段所进行的探索、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等"实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类自身的潜能,实现与"实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制造"各种物质、精神、劳务等有形和无形产品即科技使用价值的活动过程和系统方式。其中,科技劳动者是其主体要素,它属于"广义工人阶级"的范畴,并且由分工与协作的关系而形成了各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群体结构;实验技术装备是其硬件要素,它是科技劳动者生产科技使用价值的物质性手段;图书情报资料是其软件要素,它是科技劳动者生产科技使用价值的知识性手段;自然、社会、人自身所构成的"实在"世界以及人类在其中为满足其物质、精神和自身全面发展等需要所确立的课题是其对象要素,科技劳动者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将"实在"世界中的"自在存在"转化为人的"为我存在",使之成为人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即科技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环境和生态问题在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生产力经济学是研究、揭示生产力自身运动发展规律的经济学科。而劳动生产过程“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以人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1—202页)“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提供劳动的材料,而劳动则把材料变为财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961年曹葆华等中译本第137页)经济再生产过程不是在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中运行的,而是和环绕人类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看,也就是经济再生产过程和环境之间复杂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其主要渠道,一是农业各部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以及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化为食物或原料,输入经济系统;二是通过采掘工业将自然界的各种化石燃料(如煤、石油、油母页岩等)和矿产资源,输入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 首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包括三个要素,即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并用于生产过程的劳动资料以及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构成了生产力的主体,但是并没有把生产力的复杂系统包括无遗。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真理,农业的发展是受自然、技术经济条件制约的。因此认真研究自然和技术经济条件对农业的制约作用,对于我们制订正确的农业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制约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是指天然形成的土地数量质量、植物的种类数量、气候和水源资源等。农业生产活动就是直接以这些自然条件为活动舞台的,它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马克思指出:“种种商品体,都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人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这里讲的“资源”,不仅是指物的资源,自然也包括人(劳动力)的资源。因为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它既可以用于提供劳务,以非物质生产的活动形式,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也可以用于生产物质产品,通过各种不同质的具体劳动,生产出千差万别的商品,以满足人民各方面的物质需要。作为资源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属性,就不能再回避,必须从理论上给以正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是在干旱地区的地理环境下,由绿洲生态系统和绿洲经济系统偶合而成的巨系统。因此,有必要在分别研究生态与经济两个子系统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 一、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特点 1、系统要素结构的特点。 (1)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组成要素是生态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这不同于一般的系统,系统结构要素本身就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特殊结构、运行特点和功能的巨系统,而不是由性质单一的元素或事物构成的简单系统。 (2)生态和经济两个子系统之间,不存在由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联系起来的、类似生态食物链那样串联和并联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它们之间只存在着某些环节上相互重叠、相互交织偶合的相关关系。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相互交织偶合的基础环节是农业。马克思指出:农业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生产部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借助生物的自然再生产、实现经济再生产,借助生态系统的运行,完成经济系统的运行,实现人类的经济目的,在这  相似文献   

9.
物质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地积累起来的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以智力对自然的征服为前提,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作为独立形态的精神生产力,不仅是人类在理论上对自然的胜利,而且它一旦并入生产过程,转化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但农业生产作为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将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各种动植物产品的本质没有改变。基于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受到土地稀缺、水利环境条件恶化、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与生产组织程度差等约束的现实,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要以新的现代农业理念为指导,以系统论观点认识现代农业,从农业生产子系统角度要尽可能提高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效率,从农业科教子系统角度要助推农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农业管理子系统宏观层面要着眼提高农业能量转化效率、中观层面要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 生态经济效益是生态经济学的最基本范畴,从理论上弄清楚它的涵义,必须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做必要的研究。一、劳动过程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生性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劳动是人使自身上的自然力进行的一种运动,是人以自身的这种运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其目的是要在对自身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通过劳动不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要在人和自然通过劳动进行的这种“物质变换”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要从自然界取走一些物质和能量,并以不同形  相似文献   

12.
论管理劳动的生产属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强 《齐鲁学刊》2001,23(1):92-96
管理劳动,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考察,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从人与人关系角度考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所以它是生产性劳动。管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增值主要来源于管理创新所实现的超额利润。管理劳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在所有社会形态并无实质上的不同,而其社会属性,则因经济关系不同而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的剖析要阐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阐明它的重要意义,首先就要对构成这一规律的基本要素、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等进行一些剖析。(一) 对构成这一规律的两个基本要素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认识。所谓生产力,就是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它是由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几个要素所构成的。生产力表示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而劳动者则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和决定的因素。所谓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总体,它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等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是这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生产力范畴的内涵与外延 生产力表示的是人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的关系,是人在改造自然、谋取物质资料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物质力量。它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人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对生产力进行不同界说。比如,人们可以按照生产力的存在形式及其在人类获取物质资料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将生产力划分为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也可以按照利用层次的不同,将生产力划分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与间接可能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关于物质的两种属性—质量与能量关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物质、质量与能量的物理意义和两上实例出发,说明爱因斯埋质能方程E=mc^2揭示了物质的两种属性之间的相应关系。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有等价性。物质与其属性之间无相互转化,其两种属性-质量与能量之间也无相应转化。  相似文献   

16.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当前哲学界普遍承认的说法。我认为外因本身是复杂的,它对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一切外因都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对于这一问题,我想作一初步探讨。外因作为一事物以外的他事物作用于该事物,它的作用方式可以表现为:或者释放出能量去促成、影响、制约、阻扰、破坏该事物内部要素的矛盾运动;或者以其一部分要素或其内部要素矛盾运动所产生的新要素,直接进入该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或者以其全部或部分要素的整体性矛盾运动直接作用于该事物。先讨论第一种情况。倘若他事物释放出能量去促成、影响、制约或阻扰某事物内部要素的矛盾运动,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外因是需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因为能量不过是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它可以在物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是有关新技术(含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应用的经济技术活动,是新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可能性建构并转化为现实性的社会行动。它是目前企业谋求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方法。然而,实践告诉人们,技术创新这种“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企业活动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社会诸要素的系统整合效应。因此,有必要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说明技术创新行动的社会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一) 农业是最悠久最基本的国民经济部门,又是以自然的再生产过程和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为基本特征的物质生产部门。因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是具有生命活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以农业生产的基本内容,是创造最优条件使生物与自然环境互相适应,以便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生产出日益丰富的植物性产品和动物性产品,来满足人类不断增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辩证法的视域中,观察经济现象存在着以下三种语境:一是以个人生存和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物质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形式,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动力,这种活动贯穿于人类历史迄今为止的各个阶段,作为经济的基本语境,它直接体现人类生产和再生产的特征。其二是在上面所说的第一层经济语境中发展起来的市场为取向的物质生产和交换活动,它的前提是新的生产力的获得和交换的发展,经济的自然属性逐渐被社会属性替代,新的社会关系被生产出来①,因此,经济规定“是个人借以互相发生交往关系的规定”②。在这种经济关系下,人类物质生产的首…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化客体我们认为,我国的现代化应该以“大文化”──即广义的文化为内容。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文化是人在实践过程中认识、掌握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保存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社会制度的总和整体。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物的层面,即物质文化,指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生产及相应的技术、工艺,直到造成适宜于人类生活之物质环境的各种活动及成果。它包括:1、人们为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2、人们运用生产力改造自然,进行发明创造的物质生产过程;3、人们的物质生产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