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70年代末我国人口学研究复兴以来,在人口学界有一位人们熟知的不知疲倦、硕果累累的耕耘者,他就是杭州大学人口研究所刘长茂教授。刘长茂教授,a西青铜)11市N,193a年8月生。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曾任郑州大学经济系人口研究室主任、河南省人口学会副会长。现任杭州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研究室主任;并担任中日人。学会人口与社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一)刘长足教授早已与人口学结下了不解之缘。70年代前期,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国逐步推开,正在河南农村插队劳动的刘长街萌发了对人口问题的兴趣。1978年11月,他出席了在北京召…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户分离人口的基本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与户籍分离的现象日趋加大,人户分离人口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几年,许多实际工作部门和学术界对于人户分离人口状况,在缺乏全面数据资料的情况下,作了一些专题调查和理论探讨,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至今仍缺乏从全国整体上对人户分离人口的研究。本文利用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全国性人户分离人口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资料。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户分离人口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各民族人口死亡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以前,我们对各民族的人口死亡力状况知之甚少,虽然许多民族学者、人口学者、健康问题专家对此问题有过一些调查研究,例如哈尔滨医科大学董情教授对吉林的朝鲜族人口死亡的调查等,在民族人口死亡研究上是一些好的范例。但是,他们的研究属于局部地区个别民族的死亡力研究。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以华西医科大学钱建明教授为首的研究人员,曾对全国375个少数民族聚居县的人口死亡资料作了分析,使我们对少数民族人口死亡状况有了基本轮廓,但该项研究中提到的各民族人口指标,确切地说,还不能完全反映该民族的状况。这是因为该项研究中的民族人口,只是聚居区的人口,没有包括散居在各地的该民族人口;另外,在聚居区中还包括了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在内。总之,由于资料的原因,我们还缺乏对民族人口死亡的全面了解。第四次人口普查第一次把人口死亡的民族成份列入了它的调查内容,为我们把握各民族人口的死亡力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史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比较冷落的研究领域,从事这种研究工作的最大困难之一,是缺乏可靠的系统地历史人口资料,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杨子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在填补这方面空白上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努力和极其可贵的贡献。这本共计1770页近370万字的鸿篇巨著,是由杨子慧,王维志教授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八五”重点科研项目最终成果,有9个研究机构的34名专家教授参加,从立项到最终完成历时8个春秋,在中国人口史的耕耘上,作者们可称得上是筚路蓝缕,呕心沥血。  相似文献   

5.
地球能养活多少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8年2月 5日,原国务委员、国家计生委主任彭珮云访问了美国哈佛大学并与哈佛大学的人口学家们举行了座谈。在座谈中,正在哈佛大学访问的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人口学家科恩(JoelE. Cohen)教授介绍了他对地球承载力问题的研究。众所周知,“地球承载力”问题是在对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探索中的一个十分敏感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对“地球承载力”的认识将影响到人口态势的认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确定、对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努力。科恩教授对400年来众多的关于地球承载力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陈卫博士对科恩教授的研究进行归纳翻译成中文,他的丰富的人口学知识和娴熟的语言能力保证了译文的通畅和达意。我们推荐《人口研究》把陈卫博士翻译的科恩教授关于地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以飨读者,相信对中国人口学界和政府部门增强对人口发展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和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实现,都会有启示意义。在译文的最后列出了科恩教授的有关出版物(译文也是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翻译而成的),供对这一问题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畲族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畲族人口已达371965人。浙江省是畲族人口较为集中的一个省份,1982年,居住在浙江的畲族人口为148259人,占全国的39.86%,仅次于福建省。畲族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然而目前对该民族人口的研究仍然很少,资料更是缺乏,鉴于此情,笔者试图通过所掌握的一些有限的资料,对畲族的婚姻、家庭及其人口结构作一次探索,旨在为发展少数民族人口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西北人口》和《中国人口报》、《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人口动态》、《中国人口科学》、《人口与优生》、《南方人口》等八家报刊联合举办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论坛”征文颁奖会议于1991年5月29日在北京召开。获奖作者、国家计生委领导、在京的部分人口专家学者和有关新闻单位的记者60多人出席了会议。国家计生委副主任彭玉、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邬沧萍、田雪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查瑞传教授出席会议并就我国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就我国人口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梁自鸣教授近照梁自鸣是暨南大学人口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广州市人,1954年毕业于4b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在北大学习期间,曾多次听到马寅初校长讲及我国的人口问题,从而对人o理论产生了较大的兴趣。那时,教政治经济学的老师是苏联专家,他在讲课中也曾讲及人口问题。他认为:“人口的迅速增长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的原因。社会主义不会有人口过剩,也不会有人口问题”。马校长的观点和苏联老师的说法在理论上有显著差异。年青的梁自鸣感到有.戏迷们,从而产生一个疑问,难…  相似文献   

9.
继《中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国人口科学》1988年增刊Ⅰ)问世以后,《黑龙江老年人口调查与预测》(1988)和《河南省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问题研究》(1989)也先后出版发行,这是非常值得称颂的事情。这些资料的公开发行和尚有若干省区老年人口调查资料的即将出版,标志着我国老年科学研究领域资料匮乏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也表明我国老年学研究已开始步入绚丽的春天。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今天的人口是我国历史人口的继续。研究当前人口问题,现实而重要,但也不能忽视过去。可惜,至今在这方面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国的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保存着世界历史上少有的丰富的人口资料。自西汉起,代代相传,连绵不断。整理这些资料,去伪存真,剔粗取精,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对于了解我国国情和加深对人口学的研究很有意义。这里首先碰到一个问题,是怎样看待我国历史文献的人口资料。几十年来在这个问题上看法不一。有的人基本否定,有的人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11.
继续降低死亡率,延长人们的寿命是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中,应努力争取的一个目标。随着生育率的降低,我国人口老化日趋明显,因此,对死亡现象的研究在人口老化对策中就会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就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现行的人口政策,预测未来我国人口发展,特别是人口死亡状况的趋势,为进一步分析人口老化进程,完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本文在研究中曾得到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系林富德教授、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所长冯立天教授的热情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12.
时间:2005年3月18日。地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采访对象: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桂世勋。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之后留校担任政治经济学教师。1976年,当时的上海市南市区计划生育办公室邀请桂世勋教授作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报告,兼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因为这样一个契机,桂世勋教授开始涉足人口学领域,并产生强烈的兴趣。由于历史原因,当时人口学研究在我国尚处于恢复、起步阶段,桂世勋教授的研究全凭顽强的自学,在大量深入研读前人著述的同时,紧紧抓住我国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所面临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相似文献   

13.
(一) 今年十月份,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访华团来我国访问。代表团副团长社会学教授青井和夫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理论研究所负责接待,并和人口理论研究所的同志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 十月十六日上午,青井教授为人口理论研究所的同志做了题为《日本百岁老人调查》的学术报告。下午,他简单介绍了日本的人口普查,日本人口研究机构的状况,以及目前日本人口研究的两个中心课题:向静止人口过渡和人口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说明本索引是为便于人口研究工作者查找资料而编辑。内容主要收辑1979年以来我国报刊发表的有关人口论文和资料的篇目。初步计划,大致有如下的几个专题,即:一、人口理论;二、国内外人口史、人口思想史、人口政策;三、中国人口问题;四、世界人口问题;五、人口与环境;六、人口统计与预测;七、人口资料;八、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城市人口问题的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由南开大学主办的人口城市化和城市人口问题国际会议,于1987年10月26—31日在天津召开。这次国际学术会议得到了国家教委,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的支持和各高等院校人口研究机构的合作。会议规模比较大,约有140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其中作为正式代表的外国学者有39人),他们分别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近百个研究机构。一些知名的外国学者如美国布朗大学哥德斯坦教授,哈佛大学默顿斯教授、印度孟买国际人口研究所斯尼里瓦森教授等都在会上发了言。此外,参加会的还有国际人口学会的代表小川直宏教授、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驻华副代表拉奎恩博士、联合国人口司游允中博士等。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区域人口与发展》是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系列著作之一,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胜今教授和尹豪教授主编,近日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人口与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人口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发展问题,人口问题的本质也是发展问题。本书以东北亚区域为研究对象,从人口与发展、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生育转变、死亡水平、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迁移、产业结构、城市化、婚姻与家庭、人口老龄化、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不同侧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 在战后半个多世纪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丛书《港澳人口》分册,经国家教委批准,由中山大学副校长胡守为教授担任主编。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已认真进行了各项准备工作,并于1987年3月中、下旬分别和港澳有关学者,就中国人口丛书《港澳人口》分册的组织和编写问题,进行商谈和交换意见,现正积极开展该分册的研究与编写工作。其中澳门人口部分已进行了具体分工,目前正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在抓紧研究与编写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众多,固然是建国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人口问题缺乏足够重视,人口发展太快所致,但建国前人口基数很大也是重要的原因。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曾指出:中国是“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根据有关资料记载,1949年我国有人口54,100余万,比公元前2100年夏禹时的1,300余万,增加了将近四十倍。在建国前的四千多年里,我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人口资料主要靠普查取得,而人口普查需要消耗大量的大力,资金和时间,加之两次普查之间,城市发生的变迁、人口与住房变化的速率和方向,都无从监测,普查资料在几年后就会过时,使用价值就受到影响。当前,人口学界、城市工作者面临的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及时的和可靠的人口数量信息。 遥感技术为人口估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人口动态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本文根据国外有关论著和作者的一些探索性研究,综述遥感在人口估算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20.
1985年12月至1986年1月,法国巴黎政治经济学院的著名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G·塔皮诺教授,应中国人口学培训中心邀请,来我国访问和讲学。 G·塔皮诺教授现任国际人口学会秘书长,他对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对西方人口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