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与理论初创时期。中国现代散文批评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0年代的"三足鼎立"———言志说散文批评、社会学散文批评、文本说散文批评。第二阶段,30年代至70年代的政治化散文批评。第三阶段可分两个时期,前期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散文批评开始蜕变,从"自我"解冻深化为启蒙;后期从80年代后期开始,散文批评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将周作人从"文学革命"到"抗战前夕"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与同时期鲁迅的散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人品的高低和从时代的需要来看,周作人的散文固无法与鲁迅的相提并论;但如果仅就文学作品的本身而言,那么,应该承认,周氏兄弟确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两大派别的代表.也就是说,周作人的散文远远没有得到它所应得到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两汉散文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汉初到宣帝时期。其散文艺术,主要是在继承先秦散文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自出变化,显现出逸气纵横、个性突出的特点。二是从宣帝以后到桓帝时期。这是汉代新儒家散文艺术的发展期,成熟期,诸多散文都有依经立义、典雅深厚、茂密阐缓的特点。三是从桓帝时期到汉末。其散文艺术的发展,主要是在继承先秦散文艺术传统和吸纳前二阶段散文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自出变化。抽心作论、清峻通脱为其突出特征。两汉散文艺术的嬗变,与两汉思想文化和辞赋艺术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撇开这一点,简单地以朝代为界区别两汉文风,用盛、衰二字分辨其特点,并不能正确地揭示两汉散文艺术嬗变的规律和评论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白话文战胜文言文,是体裁大解放,空前大发展阶段。这时,现代散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随后便出现了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正如鲁迅所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  相似文献   

5.
我国先秦时期的散文主要有甲骨卜辞、《周易》、《尚书》、钟鼎铭文以及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经历了萌芽、雏形、成型和成熟几个阶段 ,它们是在巫卜文化的土壤里产生 ,在巫卜文化向史官文化的转型中生长并成型 ,在史官文化和士人文化的哺育下发展、成熟和壮大  相似文献   

6.
两汉散文艺术嬗变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散文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汉初到宣帝时期。其散文艺术,主要是在继承先秦散文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自出变化,显现出逸气纵横、个性突出的特点。二是从宣帝以后到桓帝时期。这是汉代新儒家散文艺术的发展期,成熟期,诸多散文都有依经立义、典雅深厚、茂密阐缓的特点。三是从桓帝时期到汉末。其散文艺术的发展,主要是在继承先秦散文艺术传统和吸纳前二阶段散文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自出变化。抽心作论、清峻通脱为其突出特征。两汉散文艺术的嬗变,与两汉思想文化和辞赋艺术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撇开这一点,简单地以朝代为界区别两汉文风,用盛、衰二字分辨其特点,并不能正确地揭示两汉散文艺术嬗变的规律和评论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这篇文章里,准备谈两个问题:一、《孟子》一书在先秦时期散文发展中的地位;二、《孟子》一书的艺术特点。在这两个问题中,以谈第二个问题为主,并且以它为文章的题目。 一 先秦时期,随着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我国的散文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而诸子散文在其中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诸子散文的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他人记述某人简单的言行发展到私家专著。《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片断。《论语》中虽然也有一些章节描写得较为生动,用人物的对话及  相似文献   

8.
自然或人文的物态景观作为散文抒情写意的物化载体,在当代散文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中,其审美功能经历了不同的定位阶段。物态景观审美功能的不同的定位,对于一个时期散文创作的总体艺术风貌具有潜在而决定性影响。本文尝试以“十七年”、80年代初中期的散文创作为参照,来分析物态景观的审美功能定位在90年代散文创作中所发生的质的变化,并藉此探讨90年代散文艺术风貌演进的内在肌理。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散文流派源远流长,其发展与整个中国古代散文史相始终。它的演化大体可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三个时期,经历了由早期初成阶段到开始成熟阶段,再到完全成熟阶段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江苏50年的散文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发展分为前(1949~1976)、后(1976~1999)两个阶段.尤其是后一个阶段散文,由于回归五四现代散文的审美特征、更新17年的散文观念及作家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江苏散文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时代;不仅表现出江苏的地方特色,而且表现出作家的鲜明个性与艺术风格.江苏散文创作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1.
在战国中后期七强并立的形势下,产生了合纵连横运动.合纵连横运动可分为初创(前344-前308)、鼎盛(前307-前284)、持续(前283-前221)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产生了许多记录纵横策士游说行事的记事文和记录策士游说言辞的记言文.合纵连横初创期的记事文叙事条理,写人形象,且有长篇,已较成熟;但记言文没有长篇,说理逻辑性差,还欠成熟.这是纵横家散文的奠基阶段.鼎盛期的记言文大发展,长篇多,且说理充分,逻辑性强,已有初具文气的文章;记事文已注意表现人物特点.这是纵横家散文的发展阶段.持续期的记事文情节曲折,有了小说意味和传记意味的文章;记言文论证方式多样,推理技术成熟.这是纵横家散文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2.
张清芳和陈爱强在其完成的《台湾当代散文艺术流变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以台湾当代散文的艺术流变为经,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至今的三个历史阶段的时间跨度为纬,详细而精准地总结了台湾当代散文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状况和独特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导言因都是名家所作而在文学史上有着相当3的分量,特31是分别由周作人和郁达夫执笔的散文部分的两集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散文观,比较二者之异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两篇导言的特别的两个部分“香炉论”和“作家论”入手,来对比两人在此时期散文观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散文的自觉出现在中唐时期,其突出的标志是韩、柳散文,尤其是柳宗元的文学散文.但是,散文的自觉是否完全因"古文运动"?笔者认为古文运动的出现,是儒学复兴和元和中兴这两大要求的必然,是新兴庶族地主阶级试图建构儒家道统和干预社会政治要求背景下的产物.中国古代散文在中唐古文运动之前经历了缺乏独立文学意识的散文阶段、较为自觉的骈散相间阶段、在纠正骈文之失中完成骈文向散文转变的阶段.韩、柳文学散文以其极高的文学价值确立了中国古代文学散文的完全自觉,其虽受古文运动的影响,但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已决定了它自觉的必然并非依赖于古文运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散文理论批评中的“气”本论,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一是魏晋南北朝是古典散文以“气”为本论的提出与确立期;二是唐宋是古典散文以“气”为本论的发展与兴盛期;三是元明是古典散文以“气”为本论的承传与充实期;四是清代是古典散文以“气”为本论的深化与完善期。上述四个时期,标示出我国古代散文理论批评中对以“气”本的标树与论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先秦这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散文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从殷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文章由简而繁,由质而文,由简单记事到长篇大论,由官府独占到百家争鸣,这是一次飞跃的发展.散文的产生,始于文字记事.从现有的材料看,中国的文字记事,到了商代,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了.这时不仅有了甲骨刻辞,而且有了铜器铭文.《尚书·盘庚》  相似文献   

17.
散文是文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体裁,而“五四”散文在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五四”散文与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变革的时代潮流相契合,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主体和接受的群体异常庞大,“五四”散文不仅与古典散文渊源密切,而且也受到外来文学的影响,这些共同促成了“五四”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在“五四”时期的成就应为最高,影响应为最大。从现实关怀、人间真情、散文意境、散文构思及其语言几个角度去解读朱自清的作品,阐释其散文艺术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撰述,散文发展演变阶段或时期的划分,应注意从作家创作、散文自身和散文文体三个角度审视,其中从作品自身的状态体认散文发展演变的规律较为适当;对散文内容的安排,应当循序渐进而不是跳跃性的内容缺失;散文史作家选择的不一导致散文史撰述作家层面上的不平衡,影响对散文史流变的体认;散文史引用的作品,谁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客观上形成散文史撰述不同的文本走向,继而有了作品层面的不平衡;散文作品艺术特色的评价见仁见智实属自然,但或东或西及同一文本的不同评价易让读者迷惑,撰述者需寻求评价的客观性;散文流派的论述,分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共性,合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个性,显然需要将分论与合论综合在一起考察彼此之间的联系;辞赋与骈文入散文史素有分歧,它本是不同散文观念的结果,而文体限定性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使撰述者的论说往往有一定的程式,缺乏活力.因此,重写散文史成为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叙述和分析契丹建国前的三个发展阶段:古八部时期、大贺氏时期、遥辇氏时期的势力及其发展状况,得出契丹的发展受两个因素影响:部落组织是否有序和农业发展的程度,且这两个因素互相促进,共同推进了契丹民族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