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系统论的研究视角出发,力图揭示新写实小说的整合特征.新写实小说在对中西各小说流派的兼收并蓄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它是特定阶段中国文坛的理性选择,是中国真正的"现代派".  相似文献   

2.
一不管人们视新写实主义小说为白猫还是黑猫,大概都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这几年领风骚于文坛,最能引起读者瞩目者,当是非它莫属了。一些刊物辟出专栏,为新写实小说搭台演出,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范式和角度,纷纷参与对新写实小说的批评。从理论上来看,新写实小说只是人们在谈论这一文学现象时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对于这一概念的内涵,各家的说法是不尽一致的。对于写实主义,人们并不陌生,它亦即现实主义,是realism的两种译法。“新写实主义”冠之以“新”,我们在寻究它的艺术张力时,自然要从这个“新”字入手。  相似文献   

3.
郑新安 《中州学刊》2006,(5):270-272
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新写实小说”作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无论从思想内涵还是叙事方式上,都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前期的“新写实小说”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着力于对现实生活进行“原生态”的刻画。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开始把目光转向对历史叙述的挖掘。“新写实小说”虽然也有着种种不足,但它毕竟把中国当代的小说创作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潘海鸥 《阴山学刊》2009,22(6):55-58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后期崛起于文坛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小说创作潮流:新写实小说关注普通人的世俗欲求,将日常生活叙事提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是受到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的影响,新写实小说带有种种先天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小说创作形态或者说是一种小说创作理念很难维持较长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5.
浅论“新写实小说”产生的渊源李香枫80年代末,小说创作中引人注目的新趋向,莫过于"新写实主义"浪潮。最先是理论批评界开始注意到某些属于现实主义艺术形态的小说创作的新变化,并在阐述和评论这些新变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关于"新写实小说"的种种特征和看法。嗣后...  相似文献   

6.
李倩 《理论界》2008,(4):137-139
新写实小说中的欲望描写是人们谈论较少的一个话题,不是因为不典型,而是因为在新写实小说中有其他更突出的特点及先入为主的理解将这一特点遮蔽.本文试图从欲望的合法性这一立场出发,以文本分析为手段,探讨欲望描写在新写实小说中的表现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写实小说关注当代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不粉饰不雕琢,力求细节的客观真实。新写实小说在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上遵循非典型化原则,同时,小说在叙述态度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使其呈现出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不同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8.
马德翠 《河北学刊》2007,27(4):124-127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文学现象,作为90年代文坛第一个聚焦点,它在新时期文学史上留下了难以湮没的痕迹,重要的文学史著述都没有回避对它的言说,或认为"新写实小说""对于中国文学在90年代的走向,特别是对于文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消解,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1](P306);或将"新写实小说"的登场看作是"在'先锋小说'出现的同时或稍后,小说界的另一重要现象"[2](P339).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9.
新写实小说作家的"写实"意向为其极富个性化的文本写实方式创造出必要的前提与内核,在此基础上也就出现了诸如池莉的直白式写实、方方的理想式写实、刘震云的隐喻式写实和刘恒的宿命式写实等生成于新写实小说内部的多元的"写实"表达路径。本文选取池莉、方方、刘震云和刘恒等四位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及其文本作为个案,试图从"写实"意向与文本表达的角度审视之,力求重新认识新写实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书讯     
近年来,我国文坛出现了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的小说,体现了小说艺术的 深层变革。浙江文艺出版社为了鼓励文学创作的积极探索,呼应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系统地总结1985年以来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成果,推出《中国当代最新小说文库》,该文库根据近年小说的创作现象,分为《新写实小说选》、《新笔纪小说选》、《新实验小  相似文献   

11.
"新写实"小说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一种极端化反叛,它向人们展示"毛茸茸"的生活本色,不加雕饰,不加评判.对"新写实"小说进行话语分析,可以发现平庸的背后隐含着别样的深刻,它用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在与社会人生的"零度"距离接触中,以所谓的平庸唤起了人们对现实的感受力.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的新写实小说,以其丰硕的成果和多元共生的属性而引人瞩目。通过对新写实小说文本的拆解,以还原方式直逼文本的原生状态,可以把握新写实小说的血缘体系,发现新写实小说的多重属性。  相似文献   

13.
新写实小说成为一个文学史事件的同时,有关“新写实”的文学批评也成了一个颇受争议的理论命题。在现实主义批评内部形成了两派:“折衷派”与“回归派”。“折衷派”认为,新写实出现在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双重低迷的情况下,它是在对两者超越和改造后形成的新的创作理念和倾向。“回归派”认为,新写实小说是对现代主义文学围攻的突破,是传统现实主义在新历史阶段的回归。“折衷派”和“回归派”的理论阐释都体现了在现代主义话语冲击下,现实主义话语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坛出现了一股文学思潮:新写实主义。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对生活原生态的艺术还原。新写实主义具有以下艺术特质及文学价值:其一,叙事节奏的碎片化。在新写实小说创作中,历史的样貌构成了碎片化叙事的经纬和脉络。其二,创作手法的悖论化。新写实小说追求平庸,平庸之中却潜隐深度,小说人物意象消解了生活的深度,破除了精神的崇高。其三,叙事方式的尴尬性。新写实小说既要写出主人公在凡俗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又要给读者展示一种无限趋近于真实的虚构想象,并由此产生一种对"世界"的观望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意味与新写实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联成 《文史哲》2005,4(4):61-66
新写实小说是跨越20世纪80、90年代的唯一文学潮流。从文学价值学着眼,它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主要表现在:宣告形而上意义与价值的无效,使意义与价值回到形而下,回到凡俗人生。因此,消解政治话语,以生存话语取而代之,拒绝形而上的乌托邦遐想,以形而下日常生活的平面化叙事为价值旨趣,便构成了新写实小说文本叙事的出发点和最后的归属。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一种没有表现出显在解构冲动的具有强烈解构特征的文学现象,它的解构性没有表现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性,是不动声色的。正因为这样,它的解构与颠覆意味则长久被人们所忽略或漠视。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文学传统看新写实小说鲍云峰新写实小说作为新时期以来最有实绩、最具影响的文学潮流之一,已引起了评论界相当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些讨论尽管见仁见智,臧否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大都满足于把这种小说创作拘囿于我国当代文学的狭小视野,用以往现实主义理论的...  相似文献   

17.
“新写实主义”是80年代末以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在90年代即将过去的今天,人们回视这一文学现象时,却发现“新写实主义”从来就不曾得到过准确的描述,其内涵和外延也不曾得到明确的界定。其实这一现象的命名就很混乱,曾有过“新现实主义”、“新现象小说”、“生态小说”、“后现实主义”等不同的称呼,而“新写实主义”一词的流行无疑与1989年《钟山》杂志推出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并取得很大影响相关。而更为混乱的是对“新写实小说”范围的界定。在批评家笔下,各路作家都有人被圈入“新写实主义”旗下。这不免令人感到困惑,也表明了人们在…  相似文献   

18.
将《八五年后小说研究》开成一门选修课,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校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只述及截止于八六年的文学态势,而当代文学日新月异的变化又产生了大量的新作家、新作品、新思潮,对此,关心当代文学的同学都渴望系统地了解。这样,我便开设了这门选修课,将我研究近年文学新潮的心得作些系统的整理,与同学们交流。众所周知,八五年以后,文学新潮迭起: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女性文学、新生代文学、后现代主义……都是文坛上的热门话题。同学们应该了解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我更觉得:研究文学现象,人云亦云是很难找到自…  相似文献   

19.
毫无疑问,曾经在文坛上盛极一时的新写实主义,是从现实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创作方法,但它又不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复制与翻版。由此而产生的新写实小说,则是在传统现实主义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现代小说的某些观念和技巧,从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审美品格的小说,并因此而一度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在这股潮流虽已逝去,但冷静地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应该是不无意义之事。笔者以为新写实小说的最大特征就是现实的潜入和理想的匮缺,现试述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逐渐式微,现代主义倾向的实验小说又难以走出困境,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下,一批描写普通百姓生活而且小说形态上有着某些共通特点的新写实小说便在当代许多实力派作家的创作中诞生了,这也是新时期文学以来最重要、最具影响的小说创作现象.在一大批被人津津乐道的新写实小说当中,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可以说是新写实小说的经典性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