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俄国工业革命的前提──俄国工业化道路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上半期,俄国封建社会内部新的资本主义关系成熟和过时的农奴制瓦解,构成这一时期历史发展进程的主线。社会劳动分工深化和国内市场发展推动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工商业城市和乡镇工业活动领域的拓宽,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和技术进步的强有力的载体。早期资不原始积累一方面促使雇佣劳动力市场形成,另一方面推动货币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机器取代手工劳动标志着手工工场向工厂过渡。俄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终于使俄国在19世纪50年代徐徐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帷幕。  相似文献   

2.
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政策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政策的性质,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而不利于贵族地主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3.
1861年农民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尽管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有关改革的研究成果大量问世,但与农奴制废除相关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俄国学者因此而继续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争论。这些争论主要包括:农民改革的历史背景,尤其是改革前农奴制是否遭遇危机以及19世纪上半期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和成因;社会舆论尤其是俄国知识分子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沙皇、官僚、贵族在改革准备过程中的力量对比及作用;对改革总体评价的演变趋势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具体影响。随着国内政治气候和学术环境的改善以及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俄国和西方学者逐渐密切交流、相互影响,不仅使研究课题呈现交叉态势,还促使俄国学者重新审视以往的研究方法,积极采用新的研究范式,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4.
18世纪的俄国价格革命,对俄国的外贸结构、经济结构、城市发展、财政收支和社会政治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它具有矛盾性的后果: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促进了俄国与西欧国家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强化了农奴制关系,使农业过度膨胀,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工商业职能的发挥。地位不断加强的贵族独得政治和经济利益,而资产阶级却难觅立锥之地,使封建的政治结构和社会阶级结构异常稳固,专制统治加强。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生产力根本变革的工业革命,使俄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大规模的劳动社会化是俄国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社会后果。无产阶级的数量增长是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俄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重工业的技术进步及迅猛发展;工业生产结构的根本变化;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6.
当西欧农民运动早已沉寂,农村居民对城市工人的起义和革命迷惑不解时,俄国农民反对沙皇制度和反对剥削的斗争却此伏彼起,从未间断,并且始终是工人阶级忠实的同盟军。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俄国农民始终未成为土地的主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产阶级本有机会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即解决土地问题,使俄国走上健康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它仰承沙皇政府鼻息,依附外国资本,不敢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所以,到20世纪初,俄国农村中土  相似文献   

7.
18世纪下半叶,三次瓜分波兰导致大批波兰犹太人成为俄国犹太人。至1917年十月革命,犹太人在俄国生活的一百多年里,广泛而深刻地参与了俄国的经济生活。犹太资本的原始积累始于19世纪上半叶,从19世纪下半叶起,犹太人把聚集起来的资本主要投向蓬勃发展的工业和金融业,开始了犹太中等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形成的过程。犹太人在俄国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促进了俄国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形象地在各个时期的作品中演绎了俄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壮大,直至最后完成了对贵族地主阶级的完全征服,乞乞科夫、瓦尔科夫斯基公爵、梁比宁、洛巴兴……,对这些资产阶级系列形象的塑造,作家们步步为营,既表现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彰显出社会历史深度,又突出其共性与个性,在形象连锁中呈现文学审美价值。一、时代性与阶级属性19世纪上半期,俄国逝代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了剧烈的撞击与冲突。这种撞击与冲突,主要表现在野蛮、落后的农奴制与西欧社会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标志的启蒙思想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刘爽 《北方论丛》2005,17(5):82-85
19世纪是俄国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社会史研究引人注目.19世纪俄国资产阶级自由派史学家,面对俄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各种矛盾的日益尖锐,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出发,试图对造成各种矛盾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行广泛而深入地分析,而这些研究的重要方面是围绕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民族文化传统、日常生活方式、各个阶层的生活及心理状态等社会史方面进行的,形成了俄国传统史学的突出特征.19世纪俄国的社会史研究传统,对苏联和当代俄罗斯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1861年农民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系列"大改革"的开端。农民改革不仅影响了俄国大多数民众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俄国此后数十年的走向。若想深入理解农民改革,就必须厘清俄国历史上的农奴制问题。自19世纪上半期开始,俄国农民农奴化史一直是俄国史学界经久不衰的话题。学者围绕俄国农民农奴化的确立和强化展开大量讨论,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包括农民农奴化的确立是通过法律途径还是非法律途径、17—19世纪国家立法在强化农奴制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导致农民农奴化的深层原因三个方面。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和史学方法、史学理论的更新,俄国学者将继续在俄国农民农奴化研究上取得新的成果,推动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1.
1861年改革后,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是俄国近代化的关键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俄国整个资本主义的进程,特别是农业资本主义的进程.正因为如此,认真研究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才能准确地揭示19世纪下半期俄国农业关系性质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以及19世纪下半期俄国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仅就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的历史条件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19世纪90年代以后,俄国工业出现了高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热潮,从而使俄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在近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基础定位.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吸引外国资本以尽快发展本国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交往的动态分析,通过对俄国在其中位置与作用的系统研究,剖析外国资本在俄国经济发展中的运作机制以及对俄国社会所产生的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的俄国启蒙哲学张百春关键词启蒙运动启蒙哲学东正教改革革命物质运动农奴制对于整个欧洲来说,18世纪是启蒙时代,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启蒙运动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来说法国启蒙运动更引人注目些。不过,18世纪德国和东欧的俄国的启蒙运动对本民...  相似文献   

14.
俄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俄国历史上 ,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 ,自上而下的社会调节成为专制制度的基本运行机制 ,沙皇在处理国内外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亚历山大二世及时意识到了欧洲现代化潮流的挑战 ,被迫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使俄国步入现代化之路 ,揭开了俄国工业革命的序幕。然而 ,他却始终抱着专制制度不放 ,政治民主化进程步履维艰 ,这正是俄国现代化进程缓慢、曲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研究俄国经济史的科学巨著——《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运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对俄国自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研究。学习这部著作,对于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史,仍有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韩小凤 《东岳论丛》2012,(11):88-92
列宁在登上俄国社会政治舞台之初,总体上将俄国界定为一个半农奴制的国家,这意味着他实际上承认俄国面临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和行将面临的革命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后来,他的这一定位逐渐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在1905年革命期间,他将俄国革命界定为工农民主革命,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继而在一战发生后,提出了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彻底腐朽、就要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从外部条件上模糊了俄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界限;最后则是在二月革命发生后,认为俄国已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条件.通过理论演变过程中的这三次大跃进,列宁最终为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合法性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朱旭红 《文史哲》2002,19(5):94-99
俄国社会发展的世界性意义 ,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社会革命形势的急剧高涨 ,是马克思晚年关注俄国的重要原因 ,而当时俄国国内围绕着俄国社会发展前景问题所展开的激烈争论则是其直接原因。马克思关于俄国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 ,讨论的是俄国走一条不同于西欧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可能性问题。事实上 ,在俄国社会发展前景问题上 ,马克思始终没有得出明确的和最终的结论。当代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完全超出了马克思当年的设想和思考 ,马克思的晚年思想并不能为后来东方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提供理论依据。但是 ,它仍然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进行的1861年废除农奴制及其后的一系列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虽然不是国家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同时发生了巨变,但它奠定了所有变革的基础,排除了再次恢复到革命前秩序的可能。俄国的现代化是建立在解放农奴、发展私人资本和力图构建公民社会基础上的。1861年改革使俄国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持这种观点的既有改革者本身,也有反改革者;既有俄国学者,也有国外学者,对于许多研究者来说,这个课题总是能够引起其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李海坤 《北方论丛》2015,(5):99-10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企业主阶层为代表的社会慈善活动,占据了俄国慈善事业的主导地位,俄国企业主在传统济贫、社会助养、教育、医疗、宗教等广泛的社会领域,进行了规模巨大、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其动机既有传统宗教伦理的道德导向因素,也有新兴资产阶级追求个人名誉、渴望社会认同和获取经济回报的现实利益诉求。企业主阶层的慈善活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再分配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调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改变俄国社会普遍的反资本主义情结,其自身最终也随着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消亡。  相似文献   

20.
俄国效仿英、法国,走现代化国家发展道路,工业化是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俄国工业化的先天条件不足:农奴制的残余影响自由雇佣劳动力,由此只能靠国家采取保护关税政策等强制和优惠措施刺激工业发展,形成了莫斯科、彼得堡、乌拉尔等主要工业区.俄国工业化具有行业垄断、欧洲技术扩散效应、受传统文化阻碍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