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分析传统耕作方式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寿阳县进行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情况,阐述了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南方稻区农户适应气候变化保护性耕作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南方稻区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保护性耕作行为,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结合农户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步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适应气候变化保护性耕作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不仅包括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而且还包括社会资本、信息可获性及地量位置等因素,为政府制定推进适应气候变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部地区保护性耕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新的耕作模式,对我国北部农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经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推广,已显现出非常广阔的前景。对我国北部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情况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是利用先进的机械和技术,以免耕、少耕、作物覆盖及在草控制的方式[1]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方式。相对于常规耕作,保护性耕作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通过分析保护性耕作的效益及受益主体,界定其受益主体享受效益的比例,为外在效益的补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人工,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旱作区开展示范应用,并得到快速发展.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农户的选择行为对其推广和应用将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通过农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户主是否接受过保护性技术的相关培训、秸秆是否主要还田,以及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预期收入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业选择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北方农业的特点,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对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各项技术措施 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这项技术推广应遵循的原则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黑龙江、河南、山东和山西四省814份玉米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借助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测算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并进一步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本地区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0.6225,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分地区来看,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山西、黑龙江、山东和河南.(2)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会显著提高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较平均水平提高0.0345,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3)相较于兼业I型和兼业II型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纯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提升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力度,重点以纯农户为技术推广服务对象、因地制宜探索适应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以及推广轮作制、鼓励农户参加合作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豫宁两省(区)797户粮农调查资料为基础,在代际差异视角下,运用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分析粮农资源禀赋、内在感知对保护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新生代和中生代粮农在保护性耕作投入的积极性上高于老一代粮农。资源禀赋和内在感知对粮农保护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响显著,且存在代际差异。资源禀赋特征下,外出打工和耕地自然质量、年龄、技能培训分别是新生代、中生代和老一代的关键影响因素。共同关键因素中,性别对中生代和老生代粮农的保护性耕作投入意愿具有程度相近的正向影响,而对新生代粮农的影响为负;耕地块数对中生代粮农和老一代粮农具有程度相近但方向相反的影响。内在感知特征下,耕地保护重要性认知变量对中生代影响显著;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变量对中生代和老一代影响显著,且对中生代影响程度较大;耕地保护责任人认知变量对新生代和老一代影响显著,且对新生代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西省农业耕作的旱情条件,充分论述了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可行性,并将其旱作区域进行了分类与整体布局,建立和创新了一整套机械化配备技术体系及运作机制,包括:机械深耕、深松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机械播种技术;机械镇压;旱作节水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出了我省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和国际农业接轨的可持续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户认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是技术最终采用的主体,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程度关系到此项技术能否大面积推广。本研究从农户角度评价旱作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模式适宜性问题,以阜新市保护性耕作重点示范推广区域开展的高茬覆盖、碎秆覆盖和整秆覆盖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模式的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种模式在当地的认知程度为:高茬覆盖模式>整秆覆盖模式>碎秆覆盖模式,高茬覆盖模式农户认知程度最优,碎秆覆盖模式农户认知程度最差。其中,高茬覆盖模式中,农业投入、产出投入比、播种质量、保苗率、作物长势、预防病虫草害、劳动力接受该项新技术所需时间、示范推广面积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以秸秆为主要燃料和秸秆作饲料的地区;整秆覆盖模式中,农产品产量增长率、保墒效果、受过技术培训的劳动力比重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碎秆覆盖模式中,农产品产量、土地净生产率、土壤肥力、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农业用工减少量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劳动力短缺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辽宁省抚顺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作者指出抚顺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装备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投入资金不足、农机推广机构不完善等问题,并对今后一个时期抚顺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从推广新技术和新机具、改善装备结构、加强基础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向入手,大力推动东部山区坡耕地半机械化全免耕保护性耕作模式、对乡镇农机站改革分区域组建中心站以及抓好新型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2.
试论保护性医疗措施的法律特征及行使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法律上尚无保护性医疗措施的明确定义,对于行使的基本原则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这为临床工作中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实施增添了障碍和困惑。文章试图通过对保护性医疗措施的法律特征以及保护性医疗措施与知情权的冲突的讨论,分析保护性医疗措施的行使原则,为我国保护性医疗措施的立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耕地质量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818份调研问卷,探索并验证新一轮确权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确权能够有效激励农户采纳土壤肥力提升和养分平衡行为,激励农户更多采纳保护性耕作行为。具体表现为:确权颁证增加了农户施用有机肥、施测土配方肥和施石灰三类行为的概率,提升了农户采纳秸秆还田、免耕和深松三类技术的可能性。考虑到确权颁证的内生性和不同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相互之间可能的关联,分别使用PSM模型和Mvprob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上述发现。进一步分析表明,确权颁证的政策效应有滞后性,相对持有确权证期限较短的农户,持有确权证期限较长的农户更可能采纳上述各类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并且,农地确权对部分类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受到土地调整经历的负向调节,二轮承包期间经历过土地调整会削弱新一轮确权对农户施有机肥、施石灰和采纳免耕技术三类保护性措施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古代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土壤耕作制度作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对此前关于北方旱地“耕、耙、耱”的耕作体系和南方水田“耕、耙、耖”的耕作体系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并且总结了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土壤耕作的优良传统 ;同时 ,对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如何在新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上建立新的耕作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藏粮于地”是我国面对时代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而形成的核心粮食安全战略,客观剖析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路径依赖,明确相应的实施策略,对于切实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国“藏粮于地”目标实现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石,“藏粮于地”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二是要立足于现有耕地的产能提升,聚焦于耕地的质量建设;三是要着眼于全球化的粮食保障,“藏粮于地”需要国内外的统筹;四是针对保护性耕作是“藏粮于地”的内在需求,配套制度创新至关重要。为此,“藏粮于地”战略的实施策略在于:一是提高公众耕地保护意识,形成全民为“藏粮于地”作贡献的社会氛围;二是严防耕地“非农化”,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三是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区域耕地质量整体提升;四是提高耕地实际耕种者的质量保护意识,严格规范耕种行为;五是加强相关制度创新,提升耕地质量建设工程的实效;六是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维持耕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保护性法律关系在法律调整机制中执行着保护职能,它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其它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保护性法律关系的种类有:刑事法律关系,民事、经济保护性法律关系,行政保护性法律关系;社会主义保护性法律关系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恢复正常的法律秩序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范式,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对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的10项主要的类属依次是:亲情、尊严、友情、国家利益、贞操、守信、健康、爱情、生命、理想追求;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的核心类属为:归属感价值内容和价值感价值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刘正礼 《小康生活》2001,(12):19-19
科学合理的茶园耕作,是提高茶叶产量、质量的重要环节。茶园耕作可分为浅耕和深耕两种。 (一)浅耕。一般来说,茶园耕作深度不到15cm的都叫浅耕。通常,每年都要进行春耕、夏锄、秋锄和冬耕。春耕和冬耕以松土为主。耕作深度春耕  相似文献   

19.
裂区试验研究了免耕、浅耕和常规翻耕三种耕作法和四种过磷酸钙施用量对稻茬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法间油菜产量无显著差异,而施磷量间油菜产量差异达极显著,耕作法和施磷量间存在互作关系.在免耕和浅耕条件下施磷的增产效果比常规翻耕条件下要明显得多.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开发思路,目的在于实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提出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必须进行保护性开发,并遵循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益均衡及社区参与三个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体系,并对涉及旅游开发主体、客体及介体的保护性开发体系内容进行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