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念陈述先生暨辽金西夏史学术研讨会综述友之,古清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研究)编辑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编辑部等12个单位于8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大觉寺联合召开了纪念陈述先生暨辽金西夏史学术研讨会。大觉寺是辽代名刹清水院故址,陈述先生的骨...  相似文献   

2.
周峰 《民族研究》2012,(1):105-106
2011年适逢我国已故著名辽金史、民族史学家陈述先生(1911—1992年)百年诞辰。为缅怀学界前辈,促进我国民族史研究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在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于2011年10月22日在北京举办了"纪念陈述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社会科学院、吉林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马邻翼先生的著作《伊斯兰教概论》的研究是忽略的,每当提及民国时期伊斯兰教的研究成果,主要关注金吉堂先生的《中国回教史研究》(1935年北平成达师范出版部出版发行);傅统先先生的《中国回教史》(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马以愚先生的《中国回教史鉴》(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白寿彝先生的《中国回教小史》(194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等。从中国伊斯兰教史的角度来说,这四部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在学术界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4.
<正>自沈从文先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开创示范性的样板之后,有关中国服饰史的研究正可谓方兴未艾,成果斐然。蒋玉秋博士的《明鉴——明代服装形制研究》一书,正是关于明代服装史研究的新范式。多年前,我在上海博物馆作《明代社会生活史》学术分享,会后与玉秋博士初相识。后又蒙陈芳教授盛情,我得以参加由北京服装学院主办的敦煌服饰论坛,与玉秋博士有了更多接触,且在对明代服饰的看法上产生了共鸣。我治明代社会生活史多年,对明代服饰的社会史背景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5.
张越 《回族研究》2003,(2):31-33
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瞿林东先生撰写的《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一书,已于2001年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研究、评述和介绍白寿彝先生学术的第一部专书。白寿彝先生生前在中国交通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和史学理论等领域,均有深入的研究。他撰述和主编了几十部学术著作,撰写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和崇高的学术声望。特别是在中国通史、民族史…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史金波新著《西夏文化》,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作者多年西夏研究的结晶,是我国系统地研究西夏文化的第一部专著。 西夏是我国中世纪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西夏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较高的发展水平,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西夏学研究较之其它学科,迄今还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而西夏文化又是西夏学研究中一块比较荒芜寂寥的园地。西夏学兴起之时,中外学者主要集中于西夏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六十年代以来,学者们的研究重心渐渐转移到西夏历史,然而重点又是  相似文献   

7.
敏俊卿 《回族研究》2007,(1):134-138
马寿千先生(1929—2005),我国著名回族史研究专家,他一生潜心于回族史和伊斯兰文化研究,勤于收集资料,积累史识,撰述丰厚,提出了不少开创性的学术见解。他参与了由已故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志———《回族人物志》的编撰工作,并担任新型体例回族史《中国回回民族史》和《中国民族百科全书.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和保安族卷》的副主编,成为“建国后回族学研究领域领军式的人物”[1],他以其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回族学学科的发展。同时,马寿千先生还是中央民族大学回族史教学的奠基者,他在教…  相似文献   

8.
陈宗祥先生是我国最早介绍、研究《格萨尔》史诗的,学者之一,也是《白狼歌》研究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翻译的《格萨尔王传》被认为是最早研究格萨尔的参考资料之一,他提出“白狼语~南语一西夏语一普米语等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解,被认为是对南语研究的一大突破。陈宗祥先生尤其将70年来对民族学乌牛白羊两系的探索,贯穿到他对东汉《白狼歌》部落史、古蜀史的考证和敦煌古藏文《南语写卷》的翻译研究上,独树一帜。学界鲜为人知的是,20世纪40至50年代,陈先生收集和翻译的海门道夫的中印边界东段调查报告,最早向国内介绍了喜马拉雅山麓南侧坡九万平方公里地区的情况。我们有幸对陈宗祥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陈先生首次对自己的人生、学术经历和学术思想做了回顾和总结,是授权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访谈文章。  相似文献   

9.
王伏平 《回族研究》2007,(1):115-118
《中国回教史》①一书,是已故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教育学家、著名回族伊斯兰教学者傅统先(1910—1985)先生于1937年撰写的一部与白寿彝《中国回教小史》、金吉堂《中国回教史研究》、马以愚《中国回教史鉴》齐名的民国时期(1911—1949)回族学者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回族史的代表性成果。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回教史》是商务印书馆组编的大型“中国文化史丛书”的一种,从此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史研究正式进入中国文化史研究系列,进入当时中国的学术殿堂[1](P7)。此后,台湾、日本多次印刷、再版此书,成为国外从事中国回族史及…  相似文献   

10.
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这个政权具有地方和少数民族的两重性。党项是我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党项”这一称谓最早见于《隋书》和《北史》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断,有关党项的活动,当始于北魏。党项的主宰者是强宗大族,直到李继迁建国,这种情况一直未变,而且“联络豪右”成为西夏政权的国策,强宗大族也就成为党项夏国的统治基础,其社会地位不断上升。“豪右”何以构成西夏地方之统治基础?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本文拟从如下三个方面阐述:其一,西夏地方政权是在强宗大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其二,西夏地方政权依靠豪右的原…  相似文献   

11.
《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上发表了牛达生先生的《西夏陵没有"圣容寺"》一文,作为对笔者旧作《西夏圣容寺初探》(《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的商榷.该文对原始资料的征引每有讹脱,以致在某些关键地方曲解了笔者的本意.  相似文献   

12.
白寿彝先生是中国当代历史学界的宗师、巨匠,他不仅在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史学理论等研究领域功勋卓著,而且是中国回族史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2005年是白寿彝先生诞辰96周年,逝世5周年。本文拟从以下六个方面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白寿彝先生在各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以示纪念。一、白寿彝先生学术成就的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瞿林东先生撰写的《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相似文献   

13.
将近元旦,喜得宁夏社会科学院景永时先生所赠由他主编的《西夏学译丛》三册,十分高兴。其中有孙伯君女士编《国外早期西夏学论集》(简称《论集》)两册。《论集&#183;说明》中称,在众多国外早期西夏学论著中,只收集“涉及西夏语言、文字、文物和文献的研究”论文,对“单纯就汉文史书描写历史事实的文章不予收录”。不言而喻,这个定位是非常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在西夏的传播是目前藏学界与西夏学界都重点关注的话题。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于对西夏译藏传密教文献的研究,而对显教义理文献涉及较少。事实上,在黑水城出土的西夏译藏佛教文献中存在大量的、能够代表藏传佛教后弘期"经院学"传统的文献。对这些文本的对勘与研究能够对藏学及西夏学研究做出三方面的贡献:一、理解夏译藏的语言体系;二、厘清藏传佛教在西夏更为完整的传承史;三、以西夏材料反观前弘期初期的藏传佛教史。文章成功同定了夏藏文本的《正理除意之暗》,并讨论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西夏译量论文本,指出整个桑浦量论传统在西夏时期深入传播的历史可能。  相似文献   

15.
银川西夏陵的考古和研究工作,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陵区北部大型建筑遗址的性质,一直是西夏陵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最初,有人认为是“陵邑”;随后,又有人认为是“祖庙”,笔者也曾持这一观点;最后,笔者更改陈说,认为是“佛寺”,并著文《西夏陵三题》阐述了这一观点。①最近,拜读了贵刊2005年第5期彭向前先生《西夏圣容寺初探》一文(简称彭文)对笔者的“佛寺”说提出不同看法。尽管我不能接受彭文的观点,但是,在当前学术研究缺少不同意见争鸣的情况下,我仍然是很高兴的。问题总是越辨越明。不同意见的争论,有助于活跃学术气氛,深化学术研…  相似文献   

16.
覃乃昌先生著的《壮族稻作农业史》一书已于1997年4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这是第一本关于壮族稻作农业史研究的专著。它的出版是广西农业史研究方面的一件喜事,反映了我国当前的农业史研究正在走向深化。一、世界性的重大学术课题该书主要探索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壮族与稻作农业的起源;二是壮族稻作农业的历史发展。在探索壮族与稻作农业的起源中,涉及了世界性的重大学术课题──稻作的起源。由于稻谷对于人类来说太重要了,于是,长期以来,世界性的课题稻作农业是如何起源的被全世界农史学界、考古学界等特别重视,仅在中国稻作起…  相似文献   

17.
金初“因辽旧俗” ,官制更是“踵辽官名” ,因此《金史》中有许多官名与《辽史》相同。本文通过对《辽史》、《金史》相关官名的考察 ,证以女真语词义 ,探知了《辽史》所载契丹语官名的内涵。明了这些契丹、女真语官名的本义 ,不仅可以为辽金史的研究提供根据 ,而且还可为两种语言尤其是契丹语研究提供资料 ,从而推动阿尔泰语系古代语言的研究和蒙古语族语言史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中国辽金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6月2日至6日在沈阳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市自治区从事辽金史研究、教学、考古的专业人员和报刊、出版等部门的代表共五十余人。会议收到一批学术论文,许多同志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遵照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大家就辽、金两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辽金史研究中涉及到的民族关系、爱国主义与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9.
书讯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芈一之先生新著《撒拉族史》,于近日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芈一之先生继《撒拉族政治社会史》(1996年黄河文化出版社出版,20余万字)之后,又一部撒拉族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撒拉族的民族来源、历史发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军事斗争、社会性质等诸多方面,是一部研究撒拉族历史的权威著作。全书共32.6万字。《青海省志·民主党派志》,于近日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4万字。该志是青海省志组成部分,芈一之教授为该书全书篡修。书讯@贾伟  相似文献   

20.
章乃昌先生所著《壮族稻作农业史》是一部十分难得的学术专著。作为一个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我们对中国农业史的研究相对而言还是十分薄弱的,更不用说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农业史研究了。仅此而言,《壮族稻作农业史》就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大作。本人拜读之余,见猎心喜,冒昧地谈点读后感,祈请罩先生和方家指教。首先从选题上看,"壮族稻作农业史"是一项难度相当大的学术课题。因为对于民族史研究者而言,很多问题都是说不清道不白的,这倒不是研究者本身缺乏史才、史学、史识,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大零散、太缺乏了。作为文明古国,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