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殿”     
“殿”字的形体构造 ,《说文》中“从殳 ,声”的形声字分析不当。“殿”字应是“从 ,从殳”的会意字 ,字形义为“击臀” ,“殿堂”和“殿后”义应是“殿”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2.
声训是《说文》的一种重要释义方法。本文主要讨论《说文》声训的解释形式。文中将《说文》声训分为“以音同音近字为训例”、“形声字与声符字相互为训例”、“从某,从某;从某某;从某,某声例”等九种形式并分别加以剖析。这对《说文》释文体例和早期声训的深入研究都是颇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说文》亦声字说略任胜国“从某,从某,某亦声”是《说文》分析汉字结构、训释字义、标明音读的一种条例,例如“拘,止也,从手从句,句亦声”。据我们对大徐本的统计,《说文》亦声凡212条,约占全书总字数的2.2%。这个比例虽然不大,但亦声条例揭示了汉字形音...  相似文献   

4.
清代,文字学研究达于极盛,硕果累累,名家辈出。段、桂、朱、王,号称《说文》四大家,从各个方面对《说文》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僻处西南的郑珍,独辟蹊径,潜心于《说文》逸字的搜录考订,凡三十余年,得一百六十五字,成《说文逸字》二卷,赫然成为“近日卓绝之学”。《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典籍中保留的《说文》省声字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我们重点引用佛经音义材料,证明了唐代的学者对《说文》省声多有刊定,今所见省声字已远非《说文》原貌.分析得到后人多因字形和读音的原因对省声字进行篡改,强调语言学研究中要重视对文本真伪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萑、 、 本是形体与意义完全不同的三个字,萑字从 ,隹声,《说文》训为草多貌。 字从 隹,《说文》训为鸱属,即今之猫头鹰。 字从 , 声,《说文》训为 ,本是一种荻类植物。三字形体有别,意义更不相同,但由于楷书字形相似,古籍中的 、 常常被误写成萑。宋以前的字书或韵书中这三个字是分列字头的,分别甚明。宋代的《集韵》才将 看作是 字的异体,至元代的《古今韵会举要》,这三字的写法已经混而不分,至清代的《康熙字典》更是将 的音义归入萑字下。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肯定段玉裁韵部研究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他把《说文》形声字的“某声”单理解成韵,给每个字划归古韵部,却不讲声母,因而在注《说文》时造成许多问题。《说文》“某声”,应包括声和韵两个部分,段氏只说“谐声必同部”,偏而不全,其实谐声亦必同声或声近。以此观点研究《说文》及段注则可疏证许多谬误。  相似文献   

8.
《说文》中从"■"的字共有9个,大部分是用"省声"来注音的。这种方式不仅起注音作用,还反映了汉字读音变化。从字义上分析,《说文》对几个省声字的归类,既有一定的道理,又存在不足之处。《说文》中会意字有"寒"和"塞",二者来源不同,所从"■"的古文字字形不同,意义有别,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其中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邪,从邑,牙声,本地名专用字。《说文·邑部》:“邪,琅邪郡也。”谓琅邪郡之字如此作。汉碑琅邪字或加玉旁,此蒙上琅字从玉而衍,山东省东部胶南县南境有琅邪山,今人书正作琊字。又有从耳作耶者,由音、形近是故也。在古代文献中,邪主要用为袤正字(又用为语助,本文不论)。邪、衺皆从牙得声,故可通用。《说文·衣部》:  相似文献   

10.
“声旁有义’作为汉字的一种构字法,历代学者多有阐述,日见其精。本文就声旁有义在训诂与校勤的运用上,试作探讨.“声旁有义”历史观声旁有义源远流长,不仅宋代王圣美创“右文说”,乃传于世。其实,早在许慎《说文解字》中,已见端睨。综观一部《说文》,从A从P、B亦声的字,不可胜举。如:“亦声”之“亦”,段玉裁《六书音韵表》中说,“谐声之字,半主义,半主气凡字书以义为经而声为纬,许重权《说文解字》是也,”又云,“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进一步阐明,“言如声者,凡三种:会意字而兼声者,…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说文》中6个表示头部名称的形声字,从该字的源义素是声符字的本义和源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三个方面,通过声符系联,得出各个字本义与源义之间的关系,力图为科学汉语字源学的建立提供经过系统整理的文献材料和论证阐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人体义域形声字本义与源义关系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选取《说文》中6个表示人体名称的形声字,从该字的源义素是声符字的本义和源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三个方面,通过声符系联,得出各个字本义与源义之间的关系,力图为科学汉语字源学的建立提供经过系统整理的文献材料和论证阐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说文》一书,往往仅被视为单纯的形训之书,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实际上,《说文》是一部形训兼声训之书,而且声训之多,样式之全,都是很可观的。本文专就此加以讨论.文中将《说文》中的声训分为三类:一般声训、对同源分化字的声训、以“读若”形式的声训,并分别加以剖析。这对《说文》释文体例和早期声训的深入研究,都是很有宜处的。  相似文献   

14.
声训在《说文解字》中(以下简称《说文》)所占的比例很大。黄侃先生说,《说文》列字九千,以声训者十居七八而义训不过二三。他着重指明了声训的重要性:“文字之训诂,必以声音为之纲领”;“完全之训诂,必义与声皆相应”;“凡‘也’字上说解字与声音有关者,皆不可忽略。”因此,本文拟结合习见的古文句例和熟语,谈谈声训,特别是《说文》声训的体例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中的省声字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省声”指的是形声字构形时由于一些原因担任声旁的形体被省略掉一部分的一种现象。对声符字的形体进行省减的办法主要有:(1)合并声符与意符相同的部分:(2)省去声符字的重复部分:(3)省去声符字的一个部分,将形符补于同一位置,构成省声字。汉字中确实是存在省声字的,但《说文》中有些省声字讲得不对,不对得大致有六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书名:《说文解字音证》作者:贾海生内容简介:《说文解字音证》由浙江大学古籍所贾海生教授所著。全书依据曾运乾及其弟子郭晋稀研究所得的古音系统,就《说文》中的九千余字,以古音三十部为纲,别出谐声声母,从声母得声的字系于声母之下,以喉、牙、舌、齿、唇五音为序,每一音中又依古声十九纽对举阴声、入声、阳声之  相似文献   

17.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将作者所能见到的9,353个汉字按照“六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整理,“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初步建立起汉语言文字学的科学体系。其中有326个汉字(包括“或体”和“新附”),被许慎明确标注为“从某、某省声”。这类省声字,约占《说文》总字数的3.5%。对于这部分省声字,前修时贤多所论列,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或限于材料和研究方法,未能切中肯綮,或偏执一隅,未得窥其全豹,以致于有关这些省声字的不少问题,迄今并无定论。本文试图将“省声”这一汉语言文字的历史现象放到汉字结构体系中去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释“罷”     
“罷”(今简化为“罷”)字的形体义为用网捕熊,“罷”一词的本义为“停止”。《说文》对“罷”字的形义分析不确,而“遣有罪也”的训释则为“罷”的引申义用法而非本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棵人生道旁历尽春秋、 枝繁叶茂的智慧树,锺灵毓秀,满树 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任人随喜观 赏,止息乘荫。只要你不是闭目塞 听,深闭固拒,总会欣然有得──深 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柯 灵 《清文评注读本》说:“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指《祭妹文》)乃鼎足而立。”《祭妹文》之所以受人推崇,在于“情真”二字。袁枚是清代“性灵”诗说的倡导人,他说:“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之所表露者也。”又说:“诗者,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从袁枚的这些诗歌理论可以看出,他是主…  相似文献   

20.
说“契”     
契字多见于先秦古籍。《说文》:“契,大约也。从大,(丰刀)声。易曰:‘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段玉裁注:“约取缠束之义”。按《说文》释契为大约,取大之义,以(丰刀)为声,恐非契之本义。段注又广其义为约束,其说亦有未安也。先秦经典多用契字。迄于秦汉,古籍中字形与契有关之字亦多。如:锲、栔、絜、挈、恝、楔……等。此类字与契字,或以声,或以义,实出一源,其源即(丰刀)字是也。《说文》:“(丰刀),巧(丰刀)也。从刀,丰声。”段注云:“巧(丰刀)盖汉人语”。然不著出处。《广韵·黠韵》有(丰刀)字,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