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慕容鲜卑是来自塞外的少数民族,在十六国时期建立了4个燕国政权.在发展过程中,慕容鲜卑人逐步接触、了解了佛教.虽然在慕容鲜卑统治下,诸燕国的佛教信仰情况不宜估计过高,但因诸燕时期始终保持了较为宽容的宗教态度,从而使佛教得到了一个较为平和的发展空间,并最终导致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辽西龙城地区成为我国古代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中心.这是慕容鲜卑人对于我国古代宗教发展的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史书记载的五处鲜卑山事实上是三座山,即鲜卑族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位于朝阳附近的鲜卑山,以及吐谷浑部落联盟的聚居地,位于敦煌附近的鲜卑山.这三座山不仅是鲜卑族兴起和发展不同阶段的直接展示,更是鲜卑诸政权兴起和发展的摇篮,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走向有着重大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史书记载的 “鲜卑山”共有五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五处“鲜卑山”实际上指的是三座山,即鲜卑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朝阳附近、混有乌桓、匈奴部落的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和敦煌附近、以鲜卑为主体,包含乌桓、匈奴及氐、羌部落的吐谷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这三座山不仅是鲜卑族兴起和发展阶段的展示,更是鲜卑诸政权的摇篮,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拓跋魏系李陵之后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卑族一直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直到现在,鲜卑族的遗民,即锡伯族、还有八万六千余人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北京、台北等省市自治区。拓跋鲜卑顾名思义原来是从鲜卑族分化出来的一个部落。因为古代有以部落为姓氏的习俗,所以也简称拓跋氏,即以拓跋为姓的氏族。一般地说,我们现代人总认为南北朝时期的拓跋魏王朝是拓跋鲜卑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汉族毫不相干。但是清朝却有人持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鲜卑族在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是曾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多重角色的民族,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部落集团。自东胡被匈奴打败之后,东胡各部落四散而去,其中的一支在大鲜卑山(大兴岭北段)定居下来,这就是后来建立北魏政权的拓跋鲜卑的始祖。从后来发现在嘎仙洞鲜卑人居住的遗址得知,他们还处于原始氏族末期阶段,后来,终于走出了世代穴居的大山,开始了南迁西进的艰苦历程。本文着重探究南迁西进后诸部鲜卑人的发展状况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太原作为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北方重镇,一直是民族融合的典型城市。在南北朝这个特殊时期,更是成为汉人与鲜卑、拓跋等少数民族相互交融的重要地区。鲜卑人娄睿的墓葬出现在太原这座汉人聚居的城市,而且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壁画与陪葬品都具有鲜卑与汉族、西域胡族等多种民族文化特色相交融的特点,由此可见,太原在这个时期成为了民族大熔炉。  相似文献   

7.
鲜卑族是北方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历史上建立过较强大的北魏政权。它在北方地区能够建立北魏政权,并且强盛一世,主要是依靠他们原有的较发达的畜牧业以及入主中原以后接受汉族发达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本文以较详实历史记载、出土文物,试述了鲜卑族发达的畜牧业经济以及农业的兴起和手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鲜卑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兴起的一支重要古族,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部分。宇文部是东部鲜卑中与慕容部、段部、鼎足而立的三大部之一,这便是后来在中国北方建立辽朝,称雄数百年的契丹族的直接族源。本文旨在对宇文部的族系源流发展大势,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对待外来文化,尤其是外来的先进文化采取什么态度,是影响民族文化能否得到延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古代的蜀族,妄自尊大,封闭排外而导致蜀族消亡;鲜卑族妄自菲薄,对外来文化盲目趋同,也导致鲜卑族消灭;而吐蕃族则能保持民族自尊心,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为己所用,使得吐蕃沿着本民族的轨道发展壮大,从而成为今天的藏族。中国古代这三个民族的兴亡史,就今天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和亲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而魏晋时期的和亲更具特色,但迄今却无专文论述。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并对其中有关问题予以考述。 一、轲比能与步度根的和亲 轲比能与步度根都是鲜卑族。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檩石槐(136—181年)统一鲜卑各部,立庭于高柳北弹汗山。其统治区域东西一万一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汉患之,桓帝时  相似文献   

11.
解读穿越时空的艺术——凉山彝族服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凉山彝族服饰是彝族民间艺术中最精彩、最耀眼的组成部分,它的完美均达到了“色彩组合之美、造型风格之美、材质图案之美、工艺制作之美、缺陷掩饰之美”。它的形成是彝族人民经历了千百年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生活等传统观念完整的和深层积淀的一种文化符号,并是凉山历史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释"樊缨"     
结合出土实物和文献记载考察了马鞍具"樊缨",说明樊缨是垂于马胸的一束束饰物,其材料或是毛牛尾,或是削革,或是罽."樊缨"之"樊"又作"繁",形容繁多、绵密;樊缨处于胸膺,形似冠缨,故取"缨"来命名.  相似文献   

13.
苗族先民们在本能的收集中发现了美 ,并且把它升华成一种既简单又明了的复合图形 ,用在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上 ,这与现代装饰有相同之处。它们不被具体的联系所限制 ,而是以整体象征为旨 ,使欣赏者在画面所提供的总体象征中获得内心感应。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宾白中存在着大量的民俗事象,从散白和韵白两个方面来观照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一点,诸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游戏节令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元杂剧丰富多采而又鲜活的文化底蕴。正因为元杂剧中有了大量民俗文化的展现,才使戏曲与广大观众紧密相连,使之在观众的喜爱和欣赏中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15.
萨满是满———通古斯语族所信奉的原始宗教。“万物有灵”是萨满教崇信观念的基础。萨满祭祀仪式中的法器、服饰、歌、舞等 ,构成萨满文化的一体。受这一原始宗教的影响 ,鄂伦春族游猎文化艺术中 ,包含了部分萨满教意识的内容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与融合 ,对鄂伦春族远古文化艺术的传承、演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画像反映墓主生前生活说辨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汉画像作为墓葬的建筑材料与装饰 ,它本身不表现汉代社会的现实生活 ,更不是墓主“生前生活”的写照 ,它创造的是一个神鬼世界 ,反映了对墓主“生后 (在阴间 )生活”的理想追求 ,是汉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民风民俗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 5 5个少数民族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孕育了自己光辉灿烂的首饰文化 ,每个民族的首饰造型、质地都与本民族的历史、宗教、审美息息相关 ,主要具有五大特色 :一、历史悠久 ,二、爱情象征 ,三、崇尚自然 ,四、品类丰富 ,五、时尚之源。若能因势利导 ,则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21年是郁达夫与佐藤春夫相识的前一年,是已经成名的佐藤春夫的休整期,却是郁达夫从一名学生到作家的重要转型期,也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文学社团——创造社成立的时期。两人在这一年的文学活动和生活状态,展示了日本文化对创造社的影响,更折射出20世纪20年代中日文学界的种种状况。  相似文献   

19.
瓦列里.别列列申是一位杰出的俄语诗人。别列列申创作了大量的宗教主题的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的宗教观,强调他的禁欲主义和逃避现实的特点,反映出诗人开始在宗教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相似文献   

20.
金庸小说中的情爱抒写大都借用中国古典小说及传统武侠小说常用的"一男数女,众星拱月"模式,主人公三妻四妾,拥有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式结局是此类小说的通例,从形式上看,金庸没有超越这种模式,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着强烈的现代心理意识,这种"旧瓶装新酒"的翻新既赋予了旧形式新的意义,更重要的,这种写情也使他笔下的情爱故事更能契合现代人的心理,而且,金庸的爱情故事绝大多数以悲剧收场也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武侠类小说的情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