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尽管人们对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性有多重理解 ,但具体深入地分析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我们可以发现 :后现代性虽然承载着“终结”现代性的强烈诉求 ,但在事实上却未摆脱其延续现代性的历史使命。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冲击和影响 ,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历史的客观性 ,而是从更繁细、更具体的层面重构历史的客观性 ;它对历史学传统叙事方式的反叛 ,也只是对传统历史学叙事方式的反拨和修正 ;要应对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所带来的挑战 ,我们似应返折到现代主义的立场 ,以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平衡 ,来消解历史学发展中的焦虑 相似文献
2.
略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现代心理学存在着多方面的危机,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应运而生。其主要观点是:放弃追求普适性,承认历史性和具体性;批评惟一性,提倡多元性和差异性;坚持心理学的中间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论述了后现代社会理论的起源及发展,阐述了后现代社会理论在建筑及规划领域产生的影响及代表人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是70年代以来在西方世界出现的学术思潮。20世纪70年代,吉登斯的社会学思想初入学术界;吉登斯和后现代主义有一种矛盾的关系:一方面吉登斯是在批判他们的论点中发展了自己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又吸收了他们的很多思想。在这样一个时期中,英国学术界也正经历从实证主义到批判主义的方向转变,在这种批判精神潮流中,吉登斯的社会学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着不可忽视的某些关联,而通过这些线索,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末期以来,欧洲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7.
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2)
如果真切体会后现代主义哲学所蕴含的精神意蕴,就会发现:后现代主义哲学不仅不会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相矛盾,相反,它将为中国现代性建构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具体来说,“后现代精神”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后现代意识”是中国高起点的现代性战略的必要内涵:“后现代向度”是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思想观念包含着解构与重构的双重特性及其复杂意义,它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文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探讨后现代主义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当代文艺理论批评中的后现代性和当代文艺创作中的后现代性两个方面加以论析,发现其中所显示的文化精神与价值取向,既具有特定的历史反思精神和思想观念解放的意义,也反映出某些非理性的颠覆消解冲动和粗鄙化、低俗化的审美趣味,容易使当代文艺实践陷入非理性化和非审美化的误区,值得引起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理论"到"史学理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领域理论研究的演化大势是由历史理论逐渐向史学理论过渡。其变迁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西方史学理论的引进。同时,中国学者也一直不断地贡献着自己的思考。这些创获,记录着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前进的真实足迹。今后,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多元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将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仲秋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4):563-566
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指出了后现代主义法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并对后现代主义法学作了合理的评析。了解和认真研究后现代主义法学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完善和推进法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历史学在 2 0世纪后期面临萎缩的窘境 ,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其影响已经体现在了中学和大学的历史课程设置中 ,后现代主义理论应当为这种尴尬局面承担重要责任 ,而后现代主义者对这一点缺乏反思。后现代主义者对政治观念的过分倚重和某种程度的滥用 ,既使其对学术活动的攻击不合时宜 ,又使其在社会批判和历史学批判中的破坏性远远大于建设性。《保卫历史学》和《历史的真相》为处于继承传统和应对挑战两难境地的西方历史学自身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前者看到 ,“一旦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被运用到它自身 ,其很多观点就会因自相矛盾而无法立足”。同时也是一部近年来对历史学研究方式和过程进行自我审视的力作 ,而这又得益于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后者则是一部由哲学家所做出的最佳的历史学回应 ,它将传统历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引向深入 ,从而使其更像是一场哲学论辩 ,尤其是在语言学层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作了有力回应 ,而其“相关论”真理观提示了针对文化理论批判的应对策略。大量历史事实的存在足以打破将整个历史学笼罩于怀疑论阴影之下的企图 ,从认识论的攻击是站不住脚的 ;当历史的客观性成为共识 ,历史学家的偏见就能在最大程度上被避免 ,跨文化的交流也成为可能。对客观事实和自我批判的追? 相似文献
12.
宋人笔记中虽常标榜以自娱和笑谈为写作动机,但内容却显示出宋人积极的论史意识。在两宋强调以唐史为鉴的时代氛围中,宋人笔记中也出现了大量记述唐史的篇章。因为笔记体短小精湛、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所以,宋人笔记中记述唐史的形态也独具风格,即评诗与论史相得益彰、补史与衍史相映成趣、考史与辑史相辅相成三个方面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乌托邦情结的消解——中国“后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一种精神向度及其文化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托邦作为一种人文主义的理想 ,是历代具有使命和责任感的作家的精神追求。本文拟就 8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文学领域出现的一种反乌托邦创作倾向 ,阐述文学作品在削弱和厌弃了精神性力量之后 ,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文化品性这一观点。其表现为 :深度意义的消失 ,历史意识被抹去 ,主体的跌落等。并指出 ,反乌托邦作品是以消解理想主义谜底的方式重设虚无的寓言。 相似文献
14.
15.
16.
现代化是二、三百年来人类历史的最基本主题,中国现代化自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开始启动, 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发展历经三个历史时期。中国现代化属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历 程和内在特征决定了对政治体系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7.
杰姆逊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 ,研究剖析了现代和后现代文化政治 ,拓宽了西方文化与其政治经济相联系的新批评视野。同时 ,他又从政治、经济学中分离出了美学 ,并以敏锐的洞察力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总体论思想 ,以此分析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 ,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实现了其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在西方心理学和中国当前的心理学研究占据统治地位的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涵义,在肯定实证主义对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作出根本性贡献的同时,指出它存在的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和局限。文章最后对我们在心理学研究中应如何避免实证主义的影响负面提出了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司法改革的理论设计各种各样 ,但有些思维倾向值得反思 ,其中最集中地反映在司法改革的观念问题上。我们的司法改革理念应该说并没有问题 ,这就是反对腐败、公正司法、提高效率 ,但问题可能在于达到公正与效率的具体方案。我们认为 ,试图通过形成司法改革的一致意见 ,并把其作为改革的条件的想法也许是幼稚的 ;把革命思维运用到司法改革的设计中也是有问题的。在司法改革的问题上 ,从点滴作起的改良思维是目前形势下的最佳方案 ,从小处着眼 ,长期坚持可能是达到司法公正 ,提高司法效率的最为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