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界的领军人物,谭恩美的作品成功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她的代表作《接骨师之女》中强烈的中国文化元素和异域风情吸引了大量的西方读者。梳理、总结谭恩美作品中国文化的具体体现,分析东方意象在西方语境下的接受情况和美国华人作家对故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2.
伍惠明(Fae Myenne Ng)是继汤亭亭、谭恩美之后的又一位优秀华裔作家.其作品<骨>自问世以来,被多数美国评论家和读者认为仅是一部个人自传,而鲜有人会注意深藏于这个文学文本内的全新的华人移民的文化认同观.  相似文献   

3.
分析部分读者和书评人对<救救溺水鱼>提出的不同看法,结合谭恩美本人创作该小说的一些感想,可以尝试性地探讨谭恩美新作在创作题材和叙事手法上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和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要道,是东西文化交汇之地,在多元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背景下,新疆杂话以多元汉文化为基础,借力游牧文化、绿洲农业文化、异域文化因子等异质从而发展了起来,逐渐形成了注重生态和谐、包容异域文化等草原游牧文化的基本内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分析海明威著名短篇小说<雨中的猫>曹庸译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在对比归化、异化和移植三种翻译策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归化策略能够减少读者的阅读负担,但不利于原文文化内涵的传达;异化策略可使译文保持原文的异域色彩,但不利于读者理解原文;移植策略能够同时兼顾原文文化内涵的传达和读者阅读译文的便利.作者还对部分译例进行了重译尝试.  相似文献   

6.
《灵感女孩》与谭恩美的其它作品相同,书中再次描述了东西文化相遇时所发生的激烈碰撞。但是,《灵感女孩》与其它作品相比又有一个很大不同,那就是谭恩美动用了大量篇幅,借助主要人物邝,详述了中国的“阴眼”、“鬼魂”、“转世”之说等等,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异域风情、隐秘百感、虚实结合的神奇画卷,使全书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这也是《灵感女孩》所展示的东西文化冲突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时代运动"的发展,有人提出了"东方转向"这样的说法,认为东方转向是不同于赛义德"东方主义"的新的世界观,是实现真正的东西方文化在平等基础上交流、互补的开始.本文运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通过对谭恩美<灵感女孩>的解读,指出东方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已经顽固地渗透到西方人的思想之中.谭恩美<灵感女孩>的创作虽然反映了她渴望消除中美文化对抗,实现中美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望,但其文本中仍不自觉地显露出了东方主义的痕迹.看来,要真正实现对建立在种族主义思想基础上的东方主义的消解,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阎真的小说专注于对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刻画.<曾在天涯>关注的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异域文化环境中的精神漂泊困境;<沧浪之水>聚焦的是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精神根基和价值观惨遭解构的具有传统信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境遇;<因为女人>则主要展示了中国当代女性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情感困境和价值信仰的毁灭.  相似文献   

9.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文坛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美国华裔女作家.1989年她的处女作<喜福会>刚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曾经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9个月之久,并包括获得全美图书奖,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等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喜福会>由16个相互交织的小故事组成,表现了移民美国的四位中国母亲和他们各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揭示了作者为了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而不惜集中地大量地呈现旧中国某些陋习的东方主义情愫.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异质文化或外来文学在中国的接受,都有着多种层面的原因与复杂的机制.拉美文学代表作<百年孤独>在中国的接受就是如此.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中,对<百年孤独>的意识形态化、审美经典化与功利价值化不仅完成了<百年孤独>的中国化阐释过程,也使得<百年孤独>在中国的跨文化接受与传播得以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