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参考中外蒙元史家关于"探马赤"一词的不同看法,对其来源和释义进一步加以分析,并且采用元代史实阐述蒙元时期探马赤军的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2.
赤兔马小考     
《三国演义》吕布、关羽所骑曰赤免马。案《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有良马曰赤兔。”斐注引《曹瞒传》:“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后汉书·吕布传》:“布常御良马,号曰赤兔,能驰城飞堑。”俱不及于关羽。(唐)李贺《马诗》之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又《吕将军》诗云:“吕将军,骑赤兔。”并用此也。外国学者或以其色“赤”而谓是马即大宛之汗血马(汗腺流异质色微红,或云毛细管渗血系病态),证据不足。日本人有猜测其系马超自西羌携入者,虽无稽;然其为西戎名马之血裔,可能却颇大。(清)王琦《李贺诗集注》引《杜子美集·画马赞·注》云《穆天子传》有飞兔。案穆王八骏无此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古蒙古语读音规则的影响 ,蒙元时期具有“马夫”之意的兀剌赤常被转写为哈剌赤而著入元代及后世载籍中。哈剌赤一词的释解也随之众说纷纭。其实 ,汉字音写的哈剌赤与兀剌赤实即同一词之不同转写。  相似文献   

4.
一、斡赤斤和翁牛特 蒙古翁牛特部,属阿鲁蒙古的一部分,乃成吉思汗弟弟斡赤斤后裔的部落。关于斡赤斤,《史集》是这样记载的:在蒙古人中,他以好兴建宫院著名,成吉思汗爱他胜过诸弟,让他坐在诸兄之上,斡赤斤的威望很高,经常奉命出征,而元代成吉思汗家系贵族中,只有斡赤斤有“国王”之封。翁牛特,即“有王的部落”之译,此王概指斡赤斤。大蒙古国时期,斡赤斤的封地在东北呼伦贝尔地区,不过当时的呼伦贝尔,不仅限于今内蒙呼伦贝尔盟,是泛指从呼伦、贝尔两湖附近及北方额尔古纳以西石勒喀河流域,直至贝加尔湖之滨的广大范围,翁牛特部的先人最初是游牧在这一地区的。  相似文献   

5.
《搜神记·三王墓》:“莫邪子名赤比,后壮。”徐震堮《汉魏六朝小说选》断句为“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以后许多选本都因袭了这一错误。(如吴组湘等《历代小说选》、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他们释比为“及”、“比及”、“及至”、“等到”等,对此,予窃有疑焉。首先,训比为“及”、“比及”、“及至”、“等到”等均通,但楑之前后文义,似无急切等待之意;且“比后”接连,行文不免累赘;何以名赤,义亦未详。总之,这样断句,释意总觉滞碍。其次,《孝子传》云:“眉间赤,名赤鼻。”(《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列异志·三王冢》云:“妻后生男,名赤鼻,具以告之。”鲁迅历史小说《铸剑》主人公作“眉间尺”,盖额阔鼻赤,是为异像。比与鼻音同,这是《孝子传》、《列异志》、《搜神记》三书记录同一民间事时所出现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韩愈《原道》篇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道》篇赫然冠旧本《韩昌黎文集》之首,史上地位显著,毁誉参半。但不管是毁是誉,几乎一致认为它宣扬的是儒家孔孟之道。现在有些人看来,宣扬孔孟之道,就是罪状一桩;更有甚者,因文中有“民不交粟米麻丝……以事其上则诛”之语,便大加代挞,斥为“与民为仇”、“直与民贼无异”。但人们难以想象,一个思想如此“反动”的作家,居然创作出许多激起千古共鸣的艺术名篇!文学史上这一“矛盾”现象,将作如何解释?其实,“矛盾”的关键所在,是没有真正理解《原道》之“道”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张释之依法断案》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扑,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相似文献   

8.
“廷杖”考     
“廷杖”,就是皇帝在殿廷、朝堂之上杖责臣下。“廷杖”究竟始于何时?明代朱国祯云:“廷杖始于唐玄宗时。”“又起于隋。文帝本纪称殿庭挞人,此其徵也。” (《涌幢小品》卷12廷杖条)《明史》在卷95《刑法志》中又云:“廷杖之刑,亦自(明)太祖(朱元璋)矣。”张善诚同志在他的《评忠君道德》(载《哲学研  相似文献   

9.
《学术研究》八=年第四期张蓁《狗马病》一文,认为:《史记·汲郑列传》:“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一句中,“狗马病”三字间有脱文,其原本当如《汉书·汲黯传》作“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愚以为失之武断。理由如以: 一、张文认为《史记》脱简,无版本根据。二、《汉书·汲黯传》上引句下,王先谦补注已指出:“《史记》本作‘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通鉴》从之。狗马病,犹言犬马之疾也。”而王氏未说《史记》脱简,仅将两说并存,并且为“狗马病”作  相似文献   

10.
<正> 鸷距《辞源》[鸷距]:猜疑而止。《管子·小问》:“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来者鸷距。”注:鸷,疑也。距,止也,闻其役烦,则疑而止也。”这个释义是根据尹知章的注文做出的。实际《小问》原文的“鸷”为“(执马)”字之误。“(执马)”、“距”义皆为止,言来者止而不前之义。《说文》:“(执马),马重貌也。”桂馥谓“马重而陷,陷则益重”。《说文》:“樊,(执马)不前也。”(今本“(执马)”讹为“鸷”)。《史记·秦本纪》“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执马)。”《史记·晋世家》:“惠公马(执马)不行。”索隐曰:“谓马重而陷之于泥。”《太玄·玄错》:“进欲行,止于(执马)。”(今本  相似文献   

11.
青铜时代今贺兰山一带有“驳马”生存。生息于此的氏族或部落以“驳马”作为自己的图腾以及氏族或部落的名号 ,又将自己生息地的山脉名之为“驳马”山 ,音译汉记为“贺兰山”。对贺兰山驳马岩画的确定和驳马为某一氏族或部落图腾的确定 ,证明今贺兰山一带是匈奴族兴起的地区之一 ,而这一部落之名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活动在历史文献中的不同称谓 ,又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社会动荡和频繁迁徙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12.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是古徽州人冲破山区贫瘠,艰苦奋斗求生,拼命向外拓展的照景。 胡适像古徽州许多“打工仔”,携着“包袱雨伞挞课”,朝着外面去寻找新生活一样,不同的是十四岁的小胡适往外一丢。走的是一条“求学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汤新议     
张汤(?——公元前115年),西汉武帝时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南)人,由“刀笔吏”到“致位三公”(《汉书·张汤传》,以下凡不注皆引此),以“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和“痛绳以罪”而震慴一时。自司马迁《史记》把张汤纳入《酷吏列传》以来,封建文人对张汤的评价,多半是毁骂加鞭挞,把他称为“酷吏”、“酷吏之魁”。例如明朝李贽在《藏书》内,不仅把张汤列在《贼臣传·残贼》一节,还大骂张汤是“坏尽”的“猾贼”,“害天下不小”(见《史纲评要》174页)。我认为这些看法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4.
“周人尚赤”说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新生 《文史哲》2005,(2):91-97
战国时代儒家提出的“周人尚赤”说,是通过夸大周人习用红色牺牲等个别事实的意义构拟的一种假说,它与西周春秋时代战旗尚白、礼服尚黑的历史实际相抵牾,故难以成立。儒家对“周人尚赤”的论证一开始就相当牵强,秦汉学者特别是董仲舒的一些补充,说明其已完全陷入不顾史实随意演绎的误区。将崇尚某种颜色列为一朝典制是从秦朝开始的,在此之前并不存在与“秦尚黑”类同的制度。“周人崇尚什么颜色”和“周朝属于五德中的哪一德”一样,都基于错误的理论预设,因而带有伪问题的性质。总体来看,“周人尚赤”说对于今人研究周代礼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轻信此说并据之推论周代的相关文化现象,极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画山,常画山之一角;面水,常写水之一涯,因而不少人称这位画家为“马一角”或“马半边”。例如他的名画《寒江独钓图》,画面只是一叶小舟飘浮在水面上,一个渔翁在船上独坐垂钓。但他所画之水,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几乎全为空白,但却使人感到江面上那种空旷渺漠,寒意萧条的气氛,渔翁的凝神贯注于一线的  相似文献   

16.
重读《三国演义》,觉得貂蝉与赤兔马有所关联且含义深远,故趣味渐浓。 貂蝉与赤免马,虽一为女人,一为牲畜,但在小说中,二者的地位和身价几可等同。且不说普通人眼里的普通女子,即便是那正面人物张飞眼中,嫂嫂也不过如衣服一般,可破可补的。若是美女,则能和骏马黄金绫锦一起当作昂贵礼品,或以利结英雄心,或以摧毁英雄志。因此,在那刀光剑影的政治舞台上,美女貂蝉成了一份厚礼,被义父王允即明送给董卓,又暗送给吕布;“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赤免马,则先是被董卓赠与吕布,后被曹操赠与关公。这正是小说所揭示的一种封建情理,一种政治集团之间明争暗斗的伎俩——美人计。  相似文献   

17.
钟焓 《西域研究》2005,(1):60-64
本文对见于《明实录》和《高昌馆译语》中的“阿鲁骨马”一词在当时的含义进行了考察 ,对李盖提给出的“纯种汗血马”释义提出辩驳 ,依据汉文记载并结合语言分析指出 ,它的词根是突厥语arγu -,原义是指混血马 ,与早先见于辞书的阿尔浑马词义近似。而所谓“纯种汗血马”之义纯属晚出义项 ,与明代的实际情况不符。文章还附带论述了它在蒙古语 -满语中的传播及词义变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元代历史上蒙古族一种古老的宴飨——诈马宴,成为中外蒙古学学者争相研究的问题之一,他们皆以此为题,撰述过长篇大作,但他们对蒙古诈马宴的论述,以我之管见,很少是对的。 对蒙古诈马宴的错误解释,源出于元末文人,这里首推周伯琦和杨允孚等之讹误。今中外学者考证蒙古诈马宴所引证的史料,《辞源》等解释“诈马”的依据,多出于他们的诗作。到清代以后,以博学自命,治蒙古有方的乾隆皇帝,把蒙古人的赛马习俗说成“诈马”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内外蒙元史家在讨论蒙元初期探马赤军的族属、组成、职能和地位等问题中有分歧的看法加以辨析,以期在吸取各位史家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现蒙元初期探马赤军的原貌。  相似文献   

20.
雄图无复旧山河。廿载堪伤同室戈。蓬海蜃螭翻浪舞。柳城花乌怨春多。空闻转餉烦流马。未信攻坚尽木鹅。诸将多叶城逃。建国传言无狭量。其次宣言有挞倒狭小国家主义之语。大防今破竟如何。相逢冠盖满春明。宏度宽容到曳兵。热河失后苏将军南来备极京朝人士欢迎。湛辈谁教捐羽扇。戕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