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日本大地震后核电事故引发的抢盐事件,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突发性危机事件中社会群体轻信传言和恐慌的心理危机,并从政府、传媒等角度提出提升社会公信力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使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传言的恶性蔓延容易造成公众恐慌以及行为失常;侵蚀政府权威,使民众失去对大众媒体的信任。为了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言对社会管理的消极影响,我们必须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公众的心理应急干预机制,从而完善的现代社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在一则寓言故事中,熟透的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结果动物们以讹传讹,变成"咕咚来了"的惊恐。这个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熟悉。最近在成都、广州等地,"砍人"传言引发的"咕咚效应",同样很是值得深思。有心理学者分析,一个传言唬得不少人撒腿就跑,这种行为属于集体无意识恐慌蔓延。恐慌的背后,是焦虑与不安。越是面对负面情绪和消极心态的风浪,越需要有关部门保持定力、镇静施策。不实传言"遇真即化",密织公共安全防护网,用事实击碎传言;迅速提供权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0,(4):9-11
2008年2月,昔日宁静的墨西哥苏蒂达尔小镇,开始被恐惧的氛围笼罩着。镇上陆续发生的“死亡家访”事件让每户人家都惊恐不安。镇上出现一个诡秘老妇,她拄着拐杖先后到四户人家讨水喝,后来这四户人家的大部分成员都因全身溃烂而惨死。于是,很多传言在小镇上传开……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引发危机事件的情景,聚焦于危机场域空间之下的舆情生发、畸变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体与群体反应,以疾疫期间由舆情畸变引发的现象为例,通过考察该现象的成因、过程与结果,探讨由疾疫引发危机事件期间民众的认知和行为走向。研究发现,人际隔离与恐慌升级导致“标签”扩大化,疫情爆发初期基于事件本身严重性、信息发布的模糊性以及民众嵌入后群体性议论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导致媒介舆论的负性张力溢出进而引发恐慌和集群行为。同时,疾疫爆发与防控期间存在着社会声望的变化过程,医护人员的职业和社会声望有所凸显。在后疾疫时代应以此为契机,重塑社会声望导向,强化国族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过度的焦虑和恐慌对人生理和心理上可能造成的伤害。阐述了SARS等危机事件给公民带来焦虑和恐慌等心理现象实质是人的一种应激性防御反应。陈述了决定个体应激体验的四个因素,即认知、过去经验、社会支持和个别差异。提出了个体应对SARS等危机事件如何进行心理调适的认知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11,(3):8-8
近日,一则"亚丁湾存在‘星际之门’"的消息引发不少读者关注。有传言称,早在2009年12月9日,整个挪威北部天空中突然出现一个蓝色漩涡状光圈,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由食品添加剂滥用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公众对食品安全风险和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由于公众对滥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认识不足,加之网络媒体的夸大炒作,极易造成公众的过度反应甚至引发恐慌心理。为研究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恐慌心理,探索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感知,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以2001年以来的国际文献为重点,选择了其中47篇具有典型性的国际文献进行了研究,由此归纳了影响公众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的主要因素。综述显示,国际文献为我国学者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但具体结论的适应性有待于实际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响水县"化工厂爆炸传言"事件,是涉及重大舆情的社会心理事件。它的发生、发展以及善后,有着很深的社会心理学背景。因此,以"心理契约"为理论基础,探讨重大工程项目周边民众心理契约的特征、功能及其管理对策,有助于构建民众危机心理预防路径,协调项目建设中政府与民众关系,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因周边民众对特殊重大工程项目的非理性认知以及对政府行为不满而引发的社会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隔夜菜引发胃癌,隔夜茶、隔夜水有毒,隔夜木耳不能吃……”关于隔夜食品有害健康的传言似乎一直没有间断过,只需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隔夜食品”四个字,电脑屏幕上便会弹出成千上万对于隔夜食物有毒或致癌的页面.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11.
9月8日,蓝色光标在嘉里中心饭店举办了“10周年感恩晚宴”,公司员工、客户、媒体以及业内人士近200人济济一堂。看到这个盛世景象,不禁让记者想起了前不久蓝色光标即将被收购的传言,以及紧随其后的大规模合并与重组,进而又联想到2006年跨国传播巨头在中国的一系列剧烈运动……无论传言与现实,所谓空穴不来风,相信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趋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与健康恐慌: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于社会性风险事件尤其是关于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受到事故本身和风险环境的多重影响,诸如大众对风险事物的熟悉程度、事件的可控制性、由此引发的灾难以及整个社会的科学知识水平与大众传媒的共同作用等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大众风险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并由此激发的社会性恐慌行动也各异。了解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对现代风险传播与危机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安全感的渴望是人的基本需求。在现实社会中,危及群体安全的讯息一旦在社会上传播,成为舆论议题后,容易造成舆论恐慌事件,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研究舆论恐慌,需要探求舆论恐慌心理的发生。影子事实是舆论恐慌的前奏,合理想象是舆论恐慌的始作俑者。从"信息"到"想象"的连环反应,成为酿成舆论恐慌的发生轨迹。舆论恐慌心理的"信息-想象"机制表明舆论恐慌主要是群体性心理反应,和政府信息不透明没有太大关联。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调查数据显示,广东现在每年1800起左右的群体性事件中最多的就是劳资纠纷,广东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利益冲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二是集体上访是其主要组织行为方式;三是利益表达渠道缺失严重;四是基层政府职能缺失;五是流动人口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新因素。针对这些特点,通过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提出了从预防、预警、处置和恢复重建四个阶段来治理广东农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出现的SARS危机,曾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恐慌行为:谣言四起、抢购成风、没病喝药等等,造成了社会正常秩序的混乱。如果对这种恐慌不加以控制,任其蔓延下去,它所带来的后果将远甚于SARS病毒本身对人类生理上的侵害。如何有效地控制SARS危机引发的社会恐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卫生网络舆情往往贯穿事件全过程。事件本身的衍生性、多样性特点与网络空间匿名性、泛在性特征叠加,极易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危机具有广泛的社会危害,导致民众恐慌、引致次生舆论灾害,还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舆情治理的难点和症结体现在健康教育、主流意识形态维护、网络监管和政府公信力维护等方面。从生成动因来看,社会矛盾和现实风险为舆情危机提供了根本动因,事件走向和主体行为为舆情危机提供了直接动因,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则为舆情危机提供了放大效应。为消解舆情危机,维护网络晴朗健康,应优化舆情监测预警、完善舆情回应引导、健全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长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8,(10):55-55
在众多遭遇外星人的案例中,最容易引发人恐慌的,就是遭遇所谓恐怖外星人的报告。 目击报告一:外星人拍我的肩膀 1954年9月17日晚上22时30分左右在法国南部的塞农,一个农民正骑着自行车。突然,不知什么原因感觉身上痒痛难忍,  相似文献   

18.
1952年2月中旬,人民共和国创建之初。美国传媒几乎同时报导了一条震惊朝野的消息:2月10日,美国空军“百战不倦”的“特别勇敢善战的空中英雄——第四战斗截击联队第三三四中队中队长乔治·阿·戴维斯在朝鲜的一次空战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击落毙命”。有些媒体还用大量篇幅报导了戴维斯的生平、战功和美国军政界对这一事件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很难用一句话说尽,也很难用一种话说尽。回顾这一年的文化事件:1月,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2月,预计投资300亿元的“中华文化标志城”正式立项规划建设:5月,汶川大地震引发诗歌写作的大跃进;6月,著名作家余秋雨和非著名作家王兆山分别抛出“含泪劝告请愿灾民”和“纵做鬼、也幸福”的言论,  相似文献   

20.
2013年7月15日,是台湾解除戒严26周年纪念日,马英九向台湾"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及其家属致歉。发生在1947年2月28日的台湾"二二八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至今余波未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