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辛程 《中华魂》2013,(1):31-37
最近读到刘吉在2012年10月9日《文汇报》上发表的《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文,实在不敢苟同。总的感觉是他把历史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包括苏联的和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彻底否定了。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典型例子。这里,有几个原则性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中华魂》2013,(7):32-34
复信亲爱的诸毕裘同志:来信及所附"张文"复印件已由《中华魂》编辑部转来。拜读之下,觉得如你所说,这确实是一篇难得的奇文。奇就奇在它公然篡改历史,肆意颠倒黑白,可以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于此类信口胡诌,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加以批驳。  相似文献   

3.
于敬 《中华魂》2010,(5):50-54
尊敬的《中华魂》编辑部老师:我是一个攻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生。最近,我在《同舟共进》2010年第2期上读到刘再复、李泽厚两位先生以“对讲录”的形式发表的一篇文章:《孙中山评说》(附上该文的复印件)。本来,我是怀着向前辈讨教的心态来读这篇文章的,及至读完全文,  相似文献   

4.
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的最重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导致学界许多学者误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范畴。确定社会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有无,区别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异同,探寻创造最大劳动剩余价值的途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剩余价值学说与“历史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存在双重逻辑:马克思创建剩余价值学说的历程经历了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多重转变,它既是灵活运用“历史科学”的表率,亦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而使之成为“一门历史的科学”的必然结果。从研究内容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经历了从眷注“异化劳动”这一剩余价值的结果表现到探析剩余价值的产生之源,再到揭示资产阶级剩余价值必然灭亡的“不可避免”的命运的研究,形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科学。从研究领域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经历了从哲学审视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旨归,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历史科学。从研究方法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创造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政治经济学方法革新,从揭示剩余价值一般规律到揭露“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特殊表现形式的剥削本质,形成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科学。从研究思路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从历史经验逻辑、思想理论逻辑、主题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高度创立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建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认识论科学。  相似文献   

6.
李革新 《中华魂》2012,(19):34-36
复信魏秋实同志,你好!来信及附件均由《中华魂》编辑部转来,已认真读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如今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固然不少,但毋庸讳言,令人困惑的奇谈怪论也层出不穷。《"红色文艺"的困境》(以下简称《困境》)即是一例。让我们来看看它究竟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是否真有道理(哪怕一丁点儿)吧!  相似文献   

7.
望之 《中华魂》2011,(10):48-51
复信 亲爱的章唯真同志: 拜读了《中华魂》编辑部转来的你的来信。为了解答你信中提出的问题,我找来吴敬琏所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和顾准所著《顾准文稿》,这些书以前我也曾翻阅过.这次又特地重读了一遍..现在我想遵嘱来谈谈你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马克思技术批判的实质是对劳动异化问题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回答。设计/方法马克思以技术进入生产过程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为线索,探讨了二者关系的辩证发展,其核心是以剩余价值规律阐释技术发展的资本逻辑及其对劳动者的异化作用,其根本追求是劳动者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结论/发现马克思技术批判的辩证发展观蕴含着否定之否定规律,预示着劳动者与技术关系在新时代将迎来辩证否定,劳动者终将恢复对技术的支配地位。马克思技术批判辩证观的当代价值是重新确立劳动者对技术的主导地位,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看待技术的作用条件,以及推动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上的独特地位和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第二小提琴手”是恩格斯一贯谦慎的典型的语言表达。但并不妨碍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第二个我”的历史地位。而且,“第一小提琴手”与“第二小提琴手”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并不是在一切方面、一切地点和一切时间中,恩格斯都无条件地处于“第二提琴手”的地位。就具体过程而言,就一些特定方面、特定时期和特定场合而言,恩格斯也扮演过与马克思一样、甚至比马克思还要更为重要一些的角色。而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上,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就体现得更为突出、更为集中和更为全面一些。  相似文献   

10.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大重大发现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理论界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剩余价值存在争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否存在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本质区别以及剩余价值如何分配等有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史晋升 《中华魂》2010,(12):58-61
复信亲爱的倪冠雅同学:来信和附件已由《中华魂》编辑部转来。我算不上什么专家学者,但在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怀有浓厚兴趣这点上却和你相同,所以很愿意就你提出的问题同你切磋琢磨。  相似文献   

12.
由于时代和思维的限制,不少人把剩余价值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范畴,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剩余价值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剩余劳动,因此剩余价值范畴是超越具体社会经济形态的,在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剩余价值也仍然是存在的,但有其特殊性,承认这一事实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现实出发,对剩余价值生产领域、生产主体、生产范围及剩余价值的载体进行了论述。提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结合实践注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剩余价值有三个来源:一是全社会劳动者活劳动中的剩余劳动形成的价值,二是过去劳动的无偿服务,主要是前人知识产品的潜在价值转化而来的价值,三是生产力系统效应形成的提升了的价值。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大部分归劳动人民所有,但也有一部分被流失、剥削和侵占;必须充分认识和坚决消灭四类腐败现象和四类剥削现象,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剩余价值来源的最大化和分配去向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黄植 《中华魂》2011,(6):56-60
程明清同志: 《中华魂》编辑部转来你的来信,希望我能就辛子陵的观点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剩余价值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是劳动者剩余劳动的体现。它具有商品经济的共性和反映不同社会制度的特性。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那种把剩余价值的源泉归之于物化劳动,并以此作为分配的理论根据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肖兵 《中华魂》2010,(6):52-53
这里,我向大家竭诚推荐一本书,这就是《认真读点马列主义原著20讲》(《中华魂》编辑部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于2006年,但其现实意义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稍减,相反,却愈来愈显示出它在适应读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迫切需要和帮助读者迈进马列原著之门方面的某种裨益。  相似文献   

20.
周新城 《中华魂》2011,(7):46-52
来信复信《中华魂》编辑部:最近,我从报刊上读到了辛子陵先生的一些言论,十分困惑。在我看来,这些言论歪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篡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攻击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反对社会主义制度,鼓吹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