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马克思一生的志向和理论研究就是人类如何消解现代民主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肾张关系,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民主国家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张力.民主在马克思那里的地位仅仅是"国家的最高形式",并不是其理想,自由人联合体才是马克思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
选举民主和政策民主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的两种形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采取选举民主形式 ,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从而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决定了我们不能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现阶段由于条件的限制 ,我们也不能实行选举民主 ,而只能实行政策民主 ,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形形色色的民主现状,从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分析了现实的民主无论是古希腊雅典民主还是现实的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都从未真正实现过"多数的统治",掌握公共权力及依附于公共权力基础之上的决策权的公共权力人物只是少数所谓的"精英";而理想的民主是公共事务的决策由人民当中的多数来决定的同时,又尊重少数的权力的民主形式。指出在实现人类理想的民主进程中,崭新的社会主义民主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选举民主和政策民主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的两种形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采取选举民主形式,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从而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们不能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现阶段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也不能实行选举民主,而只能实行政策民主,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民主是西方国家民主形态的主要呈现形式。西式民主以民主基本原理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实践场域,在理论建设中表现出权力零和博弈的属性;在价值取向上坚持资本至上的原则;在实践运行中视民主选举为唯一形式;在民主治理上因资本与政权的利益勾连造成效能低下。相比之下,中国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党的领航力量,坚持民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守正创新中升华民主理论;在人民至上中巩固民主主体;以科学有效的制度依托健全民主实践运行;以治国理政的方式转化治理机制,实现高质量民主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系统性化解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弊端,展现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创新性,为人类民主新形态的塑造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 ,新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飞跃发展 ,引起产业结构的转型和阶级结构的变迁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剥削和统治形式更加完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最显著的特征 ,从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再到“第三道路” ,都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为遏止利润率下降趋势而不断调节其资本积累模式和统治结构的结果 ;国际垄断资本势力借经济全球化之势日愈控制世界经济 ;金融垄断资本加紧全球性金融投机和金融掠夺 ;西方发达国家还推行新殖民主义和“新干涉主义” ,以维护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自我调节和改良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制度性质、基本矛盾和危机趋势 ,反而在新的基础上积累和加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为 2 1世纪社会主义的复兴提供形势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卫·哈维揭示了新自由主义在地理上的不平衡发展的现实,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是以资本的积累和扩张为核心的经济理论与意识形态,其目的就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实现资本主义国家的霸权,是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自身权力的工具。哈维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加深了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形态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选举制度更为完善 ,权力竞争公开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政党政治活动的范围和基础更为广泛 ,并出现了政党联合 ,由多党政治逐步走向两党政治以及传统的左、右翼政党呈现中间化的趋向 ;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的内外因素大大加强 ,政府官员时刻处在大众传媒和公众舆论的注视之下 ;文官制度更加完善 ,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渐趋稳定 ;国家的社会职能大为增强 ,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为社会全面发展的推进器 ;公民权利普遍扩大 ,政治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新变化 ,不仅反映了人民斗争的成果 ,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新形势下 ,利用政治上的让步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明显意图  相似文献   

9.
王伟光 《中华魂》2012,(15):26-27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刮起了欧债危机狂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由此造就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持久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乃至“占领伦敦”运动,促进了此起彼伏的罢工、示威、游行活动。经济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继而转化为意识形态危机.激起了意识形态的争执。生活在西方的许多人,上至一些政治家和理论家.下至不少平民百姓.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开始反思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质疑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0.
哈罗德·拉斯基认为,资本主义由于国家权力过大、过于集中的结构性弊端导致个人自由的被压迫,社会整体活力的被窒息,因此危机现象此起彼伏,必须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自由主义的政治民主,因不触及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因而只停留在政治领域,而未表现在经济领域.要坚持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并使这些原则成为现实,就必须变革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使成员之间经济大致平等.唯有确保经济平等和增进人民福利,才能日益形成以全民利益为基础的公正社会.社会主义与民主密不可分,是民主政治的必然结果.民主意味着人人有着同等的政治经济权利,有着同等满足自己政治要求、利益的机会和条件;同时民主原则的承认、民主制度的建立,也意味着民众有权力、有能力、有条件利用政治手段,去增进物质福利、去干预经济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多种,社会主义者应以各自的方式努力为社会主义寻找一条非暴力的、合法渐进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民主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浪潮对民主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政治民主化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民主全球化.全球化促进民主的发展,不同模式的民主在相互竞争和借鉴中共存.在全球化趋势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西方民主的手段出现了新特点.只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2.
从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看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主既体现为一种国家制度,又体现为民众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的社会制度,民众享有的民主权利是不一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人民享受的民主权利是极其有限的,而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群众则享有充分的民主选举权、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从这点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比资本主义民主无比优越。  相似文献   

13.
从文明史观看,巴黎公社应该是人类对资本主义文明超越性选择的首次破题.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代替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是其文明史观的核心;真正民主化国家政权的制度设计是其文明史观的本质;重视用高尚的精神产品和道德风尚改变人的灵魂,重塑人的精神世界,改变社会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貌,是其文明史观的文化诉求.我们今天仍然要从巴黎公社的文明史观里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4.
王强 《金陵瞭望》2007,(17):14-15
一、把握对当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方法 邓小平对当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认识,继承与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和立场。  相似文献   

15.
试析精英民主论的民主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民主理论发展史上,精英民主论占有一席之地。精英民主论在民主价值观方面表现出否定古典民主理论的人民主权价值,强调并论证民主在维持精英统治方面的程序价值的倾向。精英民主价值观的代表性思想是:韦伯的合法性民主价值观,熊彼特的领导权竞争民主价值观,达尔的多元民主价值观。精英民主价值观的理论主题是,寻求稳定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和完善资本主义政治秩序方法和途径。在精神实质方面,精英民主价值观表现出保守主义的倾向,并且表现出否定民主价值以否定社会主义的学术追求和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是基于世界视域批判资本主义的。落后国家的解放内在于资本主义批判的逻辑,落后国家的发展也内在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没有能够同时取得胜利,致使落后国家没有能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是陷入了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困境。全球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占有和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是落后国家实现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是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观点,逐渐形成了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模式,即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中利用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发展生产力的手段。这一理论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单一的公有制模式,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着政权和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因此,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方一些左翼分子借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和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暂时沉寂,将工人阶级排除于社会主义的核心战略之外,而把资本主义民主视为代替阶级斗争的历史动力和通往社会主义的"灵丹妙药"的倒退行径,伍德愤然予以驳斥,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考察民主概念的变迁,质疑通过拓展资本主义民主就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幻想,批判资产阶级民主与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体同质的,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是反对资本主义的利剑。伍德在揭露资本主义民主虚伪性的同时,重新厘清了社会主义与民主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树立正确的民主观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前夕至20年代初,列宁提出并逐步完善了国家资本主义学说。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主张将"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作为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列宁首次提出并进行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尝试。"租让制"、"合作制"、"租赁制"、"代购供销制"等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民主"指的是让民众做主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是人类社会普遍的政治价值。但在社会发展史上,处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阶段的世界各个国家、民族,长期实行的都是君主专制制度。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有了民主政治和一定范围的民主,但尚属于较低层次的民主。实现广泛的人民民主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对于人民群众的重要价值之一。当前,我们应该加大民主政治建设的力度,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