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尔克斯强调具有"现代"色彩的《百年孤独》是一部用密码写就的现实,是对世界的揣度,它以生活中的现实为依据,就跟梦境一样,从而奠定了作家本人文学认知的主基调:从生活中的现实出发进入到想象的奇异现实。马尔克斯的文学观和创作思想,其中对涉及到中国作家对人的观念的调整,思维中心的转移和艺术模式的突破与创新等方面,其产生的影响力表现为激活或唤醒。分析这种影响力对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异质化作用,在于弄清它是怎样激发出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写实中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重视作家个人独有的精神文化品质和对中国文学地域性血缘文化进行新的追寻的。检讨这种在马尔克斯创作思想的启迪和反思中的文学探索,是怎样在背负着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历史重任的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学实践中,将那种所谓的"思考后"写作与"思考前"写作融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想象力缺失一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萎靡不振的原因而被激烈地讨论.然而这更应该被看作是文学衰弱的一种表现.当代作家走着一条模仿着西方、模仿着现实的创作之路,一味的"模仿"让想象力失去光芒.然而,整个社会人们信仰的沦丧,加速了一切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初,王蒙的基本文学主张是强调创作题材的现实性、重大性和思想情绪的积极、乐观,但他这一时期发表的“意识流”系列短篇小说所隐含的主题却是对现实的深刻质疑与困惑。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面对走向“失重”的文学,王蒙率先提出要“重建理想”,而他自己的小说却充满了残谑嘲弄和语言的狂欢。王蒙的这种批评与创作之间的错位与矛盾,对于思考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关系有某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想象力缺失一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萎靡不振的原因而被激烈地讨论。然而这更应该被看作是文学衰弱的一种表现。当代作家走着一条模仿着西方、模仿着现实的创作之路,一味的"模仿"让想象力失去光芒。然而,整个社会人们信仰的沦丧,加速了一切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余华的小说创作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余华经历了两次创作转型:由抒情转向叙事、从想象/观念世界走向现实/真实世界,两次转型不是告别川端康成和卡夫卡,而是更加贴近两位大师的精神世界。余华的创作转型与整个新时期文学整体审美范式的转变几乎同步进行,从川端康成到卡夫卡不只是余华一个人的创作现象,而是一种共相,是新时期文学告别感性走向理性、求变创新走向世界的诉求与标志。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生不懈创作,从种族和血缘出发,关注社会现实和时代的症结,发挥"黑人"、"女性"和"作家"所赋予她的敏感与责任,通过不断地探索与超越,书写了一部关于黑人、女性和人类的反思史。  相似文献   

7.
论影视改编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为影视传媒提供了文学剧本,影视传播所带来的巨大收益直接影响当代小说的创作。作家的创作观念和作品的主题由此发生了变化,小说的叙述方式、叙述语言、人物对白、结构技法等都因影视的影响而出现或多或少的影视化因素,这给当代小说创作带来了艺术上的创新,但同时,文学的阅读想象空间逐步消失,文学的传统魅力逐渐减弱。小说创作的独特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作家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是诗、文兼擅的当代作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在诗歌理论与创作中倡导和应用"适度散文化"的艺术方法.此一方法既是对中国古代"以文为诗"传统的回顾和借鉴,更是一个现代诗人、诗论家为促进现代诗创作的健康成长而提出的开拓性命题.  相似文献   

9.
"燕岭作家群"立足"燕岭"这一小而弥大的园地,把人生、学问、文学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创作出了值得重视的作品。他们的创作以抒情为底背,流露出深切的现实情怀,接通了个人生命和时代现实的关系。同时他们的创作具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实现了文章之美。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的左翼文学思潮由来已久,但左翼文学批评活跃于澳大利亚文坛的时间为20世纪30—50年代。左翼文学批评的核心观念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来自苏联的批评观念主张艺术家应该乐观地描绘社会主义现实和共产主义革命,同时扎根现实生活,坚守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用革命的艺术教育大众,培养社会主义精神。早期的澳大利亚左翼批评与自由派民族主义批评因现实主义的共同信仰而结盟,但这一结盟的后果是左翼批评最终在后者的压力之下消磨了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激进诉求。60年代,传统的左翼思潮归于沉寂,但是,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新左翼"思想席卷整个澳洲大陆,"新左翼"除了直接参与文学批评以外,还影响了包括女性文学批评、土著文学批评、移民文学批评和后殖民文学批评在内的许多流派,这些明显具有左翼倾向的批评流派于80年代前后风行一时,但至90年代,在澳大利亚社会日趋保守的大环境之下,它们迅速地走向了颓败。认真梳理澳大利亚文学的左翼传统对于认识澳大利亚文学和社会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主义"并非西方的专用词,它在我国当代文学创作实践中就可究其源、探其本。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它与整个当代文学紧密相融,它随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一起萌芽于80年代初中期,并以先锋文学、新写实文学的样式成为90年代文坛一股扑面而来的历史新风。它是中国作家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当下现实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超越的实践累积而成的,具有明显区别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中国特色"。从当代文学创作的实践中我们不仅可以分析归纳出中国文化诗学与西方新历史主义从产生到建构其内涵的独立性及其特征的部分相似性,还可以窥探到文化诗学理论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最具影响的当代西方文化思潮之一,萨特存在主义哲学首先启迪和深化了70年代末以来文学表现人生和自我的发展情状,特别是促进了"先锋派"文学"自我"表现的转型;其次,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标榜"新写实"、"新生代"和"晚生代"的一批作家先后登上文坛,他们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萨特话语的中国转化.由于时代氛围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80、90年代作家对萨特存在主义话语的文学解读和叙述方式有着很大不同,这意味着在萨特影响下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人"的观念已经走向重构.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主义不单表现为一种政治诉求,同时也表现为一种文化诉求,20世纪30年代东方各民族均面临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马哈福兹正是在文学的创作园地孜孜不倦地实践着这一重要课题。其作品以宏阔的视野、鲜明独特的创作风格,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埃及的历史、现实、未来,不断唤醒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激励民众争取民族的民主自由,同时寻求民族前进和人类发展的理想之道,表现出他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因而被誉为“阿拉伯民族之魂”。马哈福兹带着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而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14.
摘要: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类情感的压制是西方作家的传统创作主题,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其代表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延续了对现代工业文明下情感状态的思考。小说集包含的八个短篇小说构成了一张由孤独、荒谬和欲望其中又掺杂纯真在内的多重情感交织的网,以此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境遇。麦克尤恩的创作立足于当今英国社会现实,很好地体现了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舒芜在 194 0年代的杂文创作以个性解放的启蒙理路契解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 ,在批判传统文化和针砭现实政治中表露出走向人民的时代诉求。他的杂文秉承了鲁迅杂文风骨和胡风文艺思想 ,体现出七月派的文学特质和桐城派的文章意态 ,代表着 194 0年代杂文创作的实绩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倾向,自然主义以其打破理性束缚、追求客观真实的艺术魅力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而在中国文坛,明确标榜“自然主义文学”的流派虽没有出现,但它的创作方法和文学观念对当代作家的影响却显而易见。王安忆便是其中一位,她在坚持创作忠实于生活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同时,又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上自觉地接受了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其作品对生物遗传决定性、客体环境影响性、生活呈现真实性的展露与揭示,无不彰显出浓郁的自然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对于战争小说而言,是一个难得的黄金时代。在南线战争爆发之后,一大批反映战争题材的军旅小说异军突起,彰显出军旅小说的独特品格和重要意义。综观这一时期的战争小说创作,无论是其文学理念还是题材内容,无论叙事风格还是审美品格,都因其对于"英雄是人"、"军人是人"理念的重新确立而展示出全新的风姿。由完美英雄走向伤痕英雄、由阶级英雄走向民族英雄、由正统英雄走向民间英雄,成为80年代战争小说英雄塑造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突出现象,一是左翼文艺运动给儿童文学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张天翼创作的三部长篇童话把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三是伴随着“科学救国”的思潮出现了科学文艺创作热。30年代的儿童文学体现出进一步强化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进程的倾向,并注入了“革命范式”的理想主义激情,但也有某种图式化而缺乏审美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舒芜在1940年代的杂文创作以个性解放的启蒙理路契合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在批判传统文化和针砭现实政治中表露出走向人民的时代诉求.他的杂文秉承了鲁迅杂文风骨和胡风文艺思想,体现出七月派的文学特质和桐城派的文章意态,代表着1940年代杂文创作的实绩.  相似文献   

20.
人道主义文学主题在工业题材创作中的表现,经历了从现代文坛到当代文坛的多重变化。这其中有两种走向值得关注:一是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的变迁,往往影响着人道主义主题的文学诠释;二是随着“文学即人学”的创作深化,随着工业环境变革中人的问题的凸现,人道主义文学主题的开掘,会不断地以日益丰富而独立的表现形态,逐步走向创作的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