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满蒙联姻是清朝统治者怀柔蒙古、巩固自身统治的重要边疆民族政策之一,其目的在于以联姻促进满蒙联盟,用“姻好”巩固“盟好”,使蒙古王公成为为清朝直接服务的力量,这对清朝统一全国、巩固政权及治理边疆都起到了颇为重要的作用。赤峰的喀喇沁旗在清代既是关内通向关外的交通要道之一,又是满蒙交界的军政要地,故清朝对之非常重视。清代满蒙...  相似文献   

2.
蒙古的货币     
革命前,蒙古没有统一的货币信贷系统,市场上流通着各国货币,有中国金、银币,银锭,俄国纸币,美元,英镑等。1921年革命胜利后中国银元曾流通一个时期。1924年6月蒙古成立工商银行“蒙古银行”,1954年改为“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 1924年8月蒙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增加蒙古银行贵金属储备以巩固银行在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在外蒙古自治中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袁世凯任临时总统后,外患频频。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企图把外蒙置于俄国的殖民地。当时,针对外蒙古危机,袁世凯对蒙古进行安抚,希冀和平解决,同时寄希望于列强主要是俄国的调停。在中、俄交涉中,袁世凯在初期对俄的领土野心进行抵制,极力争取外蒙古的主权。但由于俄国的政治讹诈、国际环境的孤立,国内政局的动荡和为了政权的巩固,袁世凯最终妥协,放弃了对外蒙古的统治权,只获得空头“宗主权”。但这种妥协是被迫的外交让步,并非单纯的“卖国”。  相似文献   

4.
河南元代站赤交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赤”是元代设立在水陆交通线上的基层机构。远在蒙古帝国时期,这种设置便已开始,并以此维持了帝国对外战争的需要。元朝建立之后,这一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和巩固。据《元史·兵志》记载:“元制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意谓“站赤”乃蒙古语,实即我国古代故有的驿站设置。当时设在大漠南北的蒙古站又称达达站,在中原及江南  相似文献   

5.
公元1675年,清王朝外藩蒙古察哈尔旗的布尔尼亲王作为蒙古大汗后裔,不甘屈从于清朝的统治,起兵反清失败,导致了北元政权及其余部的彻底覆灭和清王朝中央政权的扩张与巩固。通过平叛,年轻的康熙皇帝不仅获得了对漠南和漠北两大蒙古区域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且也为日后实施“以夷制夷”政策,借助蒙古部落强大的作战能力征服西域和西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女真等民族的中国化为其准备了条件,元朝是其重要阶段,明代虽有反复继续发展,被清朝绥服是其关键阶段。近代反侵略斗争使蒙古民族与中国其它民族凝聚为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蒙古民族与中国其它民族同步兴旺繁荣,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以巩固形式最后完成。“中国观”在蒙古民族认同于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从十七世纪开始,在蒙古广泛传播。清朝皇帝出于使蒙古人成为顺民的需要而庇护新宗教,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它的巩固。佛教开始对蒙古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出现了许多寺庙和学校,开始了书籍印刷,对蒙古游牧民族来说,西藏逐渐成为普降一切精神甘露的乐土。”从此各种宗教作品译成了蒙文,它们以刊本和抄本形式流行。其中佛教世俗作品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佛教童话、传说、故事,寓言都是用来“给这些或那些劝世作品作注释的,其中有描写各位佛教圣僧的前世生活及有关佛教寺院的各种传说。”喇嘛  相似文献   

8.
1980年由蒙古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Б·锡林迪布主编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简史》全书共分六部分,其内容分别为: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发展的初步阶段;科学委员会——科学和高等教育委员会在组织上的进一步巩固;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的成立;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在进一步扩大科学院及巩固其组织结  相似文献   

9.
在蒙古族古代文化中,崇拜“九”数常常蕴蓄着许多象征内涵。蒙古族传统文化及众多文献典籍里,“九”数是蒙古人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表现,它折射出蒙古民族的社会心态、审美情趣、文化传统和民俗底蕴。 一、蒙古族祭祀习俗中的“九”数 蒙古族祭祀习俗与蒙古族萨满教关系密切。萨满教对蒙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产生着深刻广泛的影响。“九”数在萨满教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原始宗教中,有“九十九重天”的说法。成吉思汗时代,用九十九匹白色骡马之鲜好,泼酒九十九次,以祈祷于九十九天保佑。蒙古族萨满教祈祷词曰:“上有九十九尊天神/下有七十七尊地母/皆是慈善好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朝觐制度是清朝治理边疆地区的重要手段之一,清朝通过这一制度笼络边疆少数民族上层,达到不设边防的目的。喀尔喀地处清朝北疆,西与准噶尔接界,南至漠南,北至俄罗斯,因此在清朝边疆的统治和治理中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清政府关于喀尔喀蒙古王公的朝觐制度,本着“恩威并施”和“厚往薄来”的方针,对怀柔喀尔喀蒙古王公、巩固北部边疆、稳定清政府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喀尔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国莱斯特大学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了英文版的《牧游帝国:500—1500年中亚史》一书。全书共352页,分为11章。第1章为“绪论”;第2—5章,叙述蒙古帝国形成以前的中亚草原史。第6章,“蒙古帝国的兴起”;第7章,“蒙古世界帝国”;第8章,“蒙古帝国的结构”;第9章,“蒙古帝国的灭亡”;第10章,“蒙古帝国的后继国”;第11章为“后记”。  相似文献   

12.
清朝在统一蒙古族地区后,在蒙古地区实行了盟旗制度,一方面防止封建王公贵族势力坐大,影响清廷在蒙古地区的统治,另一方面又削弱和消除蒙古内部的联系及蒙汉人民的联合,达到在蒙古地区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研究清代蒙古族地区的盟旗政策,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清朝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3.
蒙古人的萨满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涉及蒙古人的早期史料中,从蒙古联盟时期到国家形成,直到当今旅行家们的描述中,我们都能接触到有关萨满教的叙述。这种宗教的基本特征是:表演似痴若狂的神态;通过附身的鬼神之助,宣扬抗暴制邪、预测未来的能力。在十二、十三世纪的史料记载里,还在蒙古政治巩固时期和蒙古帝国初期,就描述过这一宗教体系的最高权力者是“长生天”。公元一世纪时的匈奴人已经具有这类神的观念。而萨满(巫师)是鬼神世界和自然界实体之间的中介斡旋者。起先,萨满和氏族、部落的头领  相似文献   

14.
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时,其疆域东括兴安岭,西尽阿尔泰山,北至“林木中百姓”各部,南到金长城。如何巩固刚刚建立的蒙古汗国?如何加强至高无上的大汗之权?是成吉思汗的当务之急。为此,成吉思汗着手进行的第一个社会改革和制定的政治制度是领户分封制,也称之为千户制。成吉思汗所实行的领户分封制的基本的社会单位是千户。成吉思汗把其统辖的全国分为九十五个千户,分封给八十八个开国功臣。千户之上有万户,千户之下有百户、十  相似文献   

15.
八思巴及八思巴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字,世称“八思巴蒙古新字”。后来,藏族借用八思巴蒙文形式拼写藏文,遂产生了八思巴藏文。八思巴文是古代的“国际音标”和“世界语”,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社会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6.
“诗”是科尔沁蒙古族对其古老的原始多神教——萨满教巫师的通称。但许多人,甚至有的“博”本人,亦不知“博”尚有“萨满”这一称呼。正如德国学者海西希所言:“从涉及蒙古人的早期史料中,从蒙古联盟时期到国家形成……都能接触有关萨满教的叙述。”古老的蒙古萨满教,对蒙古的历史、军事、文艺、民俗等诸多方面确实有过极其重要的影响。古今中外的蒙古学研究者,无不重视这方面的探讨,目  相似文献   

17.
成吉思汗是一位使蒙古社会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伟大英雄人物,他深刻影响了古代蒙古文化的发展历程。他推动蒙古民族的形成,从而为古代蒙古民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客观基础;他开创蒙古民族文字,在蒙古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采取“信教自由”的开明宗教政策,丰富了蒙古民族宗教文化;他主动吸收各民族先进文化,对古代蒙古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赋予蒙古民族新的文明和生命力。他对古代蒙古文化所做的贡献永远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8.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后,为了完成全国的统一,巩固明朝的统治,制定了“威德兼施”的政策,力图运用军事征服即所谓“以威服之”与政治怀柔即所谓“以德怀之”相结合的手段,来解决蒙古问题。本文拟就朱元璋这一政策的制定、执行情况及其成就与不足,作些探讨。 岭北之役的失败与“威德兼施”政策的确定 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在出兵北伐时,就注意运用他在兼并战争中利用军事打击与政治招抚相结合来消灭敌对势力的经验。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一月,他命徐达、常遇春率师北伐,即发布檄文,宣布:“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相似文献   

19.
敬献“德吉”是古代蒙古人普遍存在的一种习俗。青海蒙古人比较全面地继承了这一习俗。本文根据有关文献、田野调查,在阐明青海蒙古人敬献“德吉”习俗的构成、形式及具体举行过程的同时,从蒙古人的原始宗教信仰、文化心理结构入手,探究了这一习俗的渊源。有些学者认为敬献“德吉”习俗源于防毒。笔者认为,敬献“德吉”习俗不是源于防毒,而是与蒙古人原始信仰有着密切关系。原始时期的落后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统一命运的要求和平等获得天赐恩佑的宗教愿望共同生成了青海蒙古人敬献“德吉”习俗。  相似文献   

20.
清嘉庆年间在外藩蒙古科布多城发生了“贾德保辜”一案,其法律上争论之处在于“到底是适用蒙古律还是大清律”,清政府最后适用了《蒙古律例》,说明法律适用从属人主义转向属地主义,同时,保辜等内地法律也在蒙古地区得到适用。这些变化是清政府在外藩蒙古地区统治渐趋稳固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