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0,(2):F0002-F0002
为了分析和研究我国青少年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的现状和趋势,更好地保护青少年权益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自2001年开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团中央权益部合作开展了青少年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的系列专题研究,出版了系列图书:《预防闲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研究报告》《家庭抚养和监护未成年人责任履行的社会干预研究报告》《中国城市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模式研究报告》《中国工读教育研究报告》《中国流浪儿童研究报告》《流动青少年权益保护与违法犯罪预防研究报告》《青少年网络伤害研究报告》《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研究报告》《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和不良行为矫治研究报告》《新时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报告》《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状况和治理对策》《网络不良信息与未成年人保护》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证调查数据,分析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现状和特征,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但亟需提高。青少年所遭受的网络风险主要是网络诈骗、网络色情、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暴力。青少年网络风险的应对方式因地域、性别等因素而有所差异。青少年上网的低龄因素、受教育水平的差异、青少年父母的网络素养低、网络亚文化等是青少年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要强化网络平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3.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4):116-123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现有研究尚未充分讨论的问题。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进行多水平分析的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不仅受到家庭因素、压力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学校群体因素的作用。其中,群体经济地位和群体教育程度不仅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效应,还通过调节作用间接地影响家庭亲子关系和学业压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强度,这些结论可为进一步认识学校在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证调查数据,分析青少年在生活满意度、未来信心、社交焦虑、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我认知以及抑郁、睡眠不足及其他心理健康指标等方面呈现出的特点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现状和青少年群体对心理咨询的基本态度。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阐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睡眠不足、社交焦虑、抑郁、学习压力、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不足、父母关爱的缺失、校园欺凌经历等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基于此,进一步提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5.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9):107-112
家庭结构是影响青少年学业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2012年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PISA)的上海地区数据,采用Ologit模型,对上海青少年的学业能力与家庭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实证结果表明:父亲和祖父母是否缺失,对青少年的学业能力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母亲和兄弟姐妹对青少年的学业能力有显著影响,即使在没有母亲陪伴生活的条件下,独生子女青少年的学业能力表现为优秀和良好的概率仍高于那些来自有母亲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的青少年。虽然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诸多的社会弊端,但是单从青少年学业能力表现而言,独生子女家庭的青少年享受了较为集中的家庭资源,从而使其学业能力的表现要比那些非独生子女家庭更好。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充满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青少年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青少年生活方式是影响其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作为信息的传播者,需要掌握青少年阅读行为与习惯,结合青少年阅读需求,利用全新的网络平台为青少年读者提供阅读指导服务,引领青少年进行高质量健康的阅读。面对微阅读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本文以满足青少年个性阅读需求为导向,从创建阅读社区、优化图书馆导航功能、开发智能图书馆、建立图书网站入手,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促进图书馆阅读指导功能的全面发挥。  相似文献   

8.
探究青少年犯罪要同时注重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人对环境变化的能动性。当今社会处在高度现代化的背景之下,充斥着现代性引发的意外性、风险性、复杂性。透过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我们能够洞察青少年对于复杂社会的简单认识,这些有缺陷的认识指引着他们做出一些错误行动。若是没有正确的教育与沟通引导,这些认识与行动最终会成为个人实践意识的一部分,进而诱发青少年犯罪。此外,教育的越位制约着青少年能动性实施的权力,也会影响其做出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9.
探究青少年自我中心与攻击行为的作用机制,能够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参考。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中学586名学生,以自我中心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为研究工具,探究青少年自我中心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和自我中心、攻击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自=0.209,p自<0.01;r攻=0.249,p攻<0.01);青少年自我中心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96,p<0.01);较高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水平伴随较高的敌意。结论:青少年自我中心水平可以正向预测攻击水平,且自我中心水平与敌意水平具有更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一所普通中学大样本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青少年近视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与诸多因素有关。调查结果明确揭示出:影响青少年近视不仅是和已被人们熟悉的生理因素有关,而且来自社会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视力。  相似文献   

11.
2022年1月1日实施的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首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调整家庭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明确规定了特定情况下对监护人的强制家庭教育指导。这一立法回应了时代需要,社会中因监护失职导致的未成年人被遗弃、虐待、暴力伤害,以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多与父母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方法有关。对于监护人因监护失职导致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及其它严重不良行为,或导致未成年人成为违法犯罪被害人,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应该实行强制家庭教育指导。在具体制度构建中,应关注强制家庭教育指导的适用对象、决定主体、实施主体、实施内容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吸毒人员的情况看,80%以上是对毒品危害无知染上毒瘾的,当前贩毒方式隐蔽,制毒手段翻新,吸毒形式多样,吸毒已成为比任何疾病危害更烈的瘟疫,特别是青少年出于好奇心,尝一口便抵押了自己。禁毒斗争任重而道远,禁毒决不是公安部门的事,应该加强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尤其是每个青少年对毒品危害的认识,让社会各界自觉投身到禁毒斗争中来,普遍建立并完善帮教网络,共同消除毒品的诱惑力,堵毒源,截毒流,打一场拒毒、禁毒的人民战争,确保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远离毒品已成为我市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无数人间悲剧说明…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高发现象背后存在着深层次的理论逻辑。本文采用质性分析方法,运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对近年来合肥市涉案未成年人的访谈材料进行逐级编码和理论建构,指出早期家庭生活紊乱是未成年人生活失序的关键,未成年人生活轨迹偏离正常是出现涉案行为的重要原因,而“生活秩序”则是其中的关键概念。在此基础上,从家庭层面、社会组织、行政机关等三个维度针对性提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林岚  利晨  胡清华 《四川省情》2006,(10):59-59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以近年来成都市青羊区、武侯区公安分局提供的数据为例,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微弱上升趋势,而从全国的范围内看,未成年人犯罪率更是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普遍关注。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未成年人涉嫌违法犯罪的各类案件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以侵财犯罪为主,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等类型,城市为主要发案地。二是团伙违法犯罪增多,且后果严重。三是违法犯罪日趋低龄化,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学校教育管理上的失误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3亿多的中小…  相似文献   

15.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0,(2):F0003-F0003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创刊于1982年,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理论和实务研究刊物。《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前身是《青少年犯罪研究》。2011年11月25日,《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SPSS软件的视窗版本,对我国汉族青少年体质发育的臭氧数据进行了图示分析,其结果可用于较全面的认识青少年体质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工作很伟大,但也很艰巨,它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教师除了传递文化科学知识,使青少年一代富有智慧,而且还要培养青少年一代的思想品德,影响他们的情感和意志,引导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的形成,使他们学会做人,成为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一代新人。所以,对于任何学生,无论他学习成绩好,还是差;无论他哪一方面优秀还是平庸,作为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近三十年来,青少年犯罪也成为我国不同学科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丰硕。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收录的566篇青少年犯罪研究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发文趋势较为波折,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热点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的理论研究、成因研究、预防研究和法治思考四个方面,但存在缺乏本土理论建构、研究力量相对分散、个案研究分析不足、疫情下青少年犯罪敏感性亟需增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建构青少年犯罪本土理论体系,打造全国性、区域性研究团队,开展国际对话合作,增强系列个案研究,来深化青少年犯罪研究。  相似文献   

19.
加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事关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远景目标的实现。时隔二十七年,新修订的《体育法》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问题,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体育健康的新要求、新期待,对于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我国体育法治建设进入全新阶段。新《体育法》提出“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体魄与人格并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1))重心向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倾斜,((2))并对原有“学校体育”部分进行了全面修订,强调了青少年体育在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基础工程中的重要位置,成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以“体教融合“为视角,阐述了新《体育法》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意义,试图为探究保障青少年体育健康权利的法治路径和制度保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段保才 《山西统计》2003,(9):33-33,52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不同社会制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对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过高,而且少年犯人群集中在14-17岁之间,犯罪性质日趋严重在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80年代增到70%以上,至今仍居高不下。仅以山东省济南市1997年至1999年25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为例,三年间共有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