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背景下管理者可信行为的结构及差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行为动力特征视角,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管理者可信行为的概念.在89份开放式问卷、35名员工深度访谈、409名员工初测和464名员工正式施测基础上,编制和检验管理者可信行为问卷,使用编制的问卷对441名员工进行调查,以检验管理者可信行为对管理者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差异性影响效应.使用SPSS11.5和LISREL9.30软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N=409)、验证性因素分析(N=464)和结构方程建模(N=441)方法,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管理者可信行为的结构模型及其影响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可信行为的结构包括正直行为、管理胜任行为、公正行为、指导行为和控制权分享5个维度,开发的管理者可信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不同维度的管理者可信行为表现出差异性影响效应,公正行为对认知信任发展的作用最强,指导行为对情感信任的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
社会责任消费行为量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界定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概念,结合深入访谈的结果初步形成这一概念的构成维度,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建立中国消费者SRCB-China量表.研究发现,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由9个维度构成,即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保护动物、监督企业和维权、支持企业的负责任行为、抵制企业的反责任行为、支持中小企业、适度消费、支持国货.数据显示,SRCB-China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收敛效度、区别效度和校标效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编制适用于本科生学习状态的测评量表,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在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头脑风暴法、深度访谈法,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初始量表。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海南省某地方高校的本科生进行现场匿名调查。采用临界比率法、相关分析对量表条目的区分度进行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效度检验;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与分半信度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共发放65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0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25%。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提取了5个因子,共包含28个条目,能解释总方差的56.99%。该量表的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62,总分半信度为0.868。各维度的α系数均在0.8以上,分半信度均在0.74以上。结论:设计的本科生学习状态测评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能有效测量海南省某高校的本科生学习状态,也能为其他高校测量本科生学习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创新性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可夫 《南开管理评论》2013,16(4):106-113,132
消费者创新性是消费者比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其他人更早接受市场创新的程度。本文主要探索消费者创新性对理性且受环境条件约束的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首先参考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消费者创新性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假设模型,然后根据假设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并开展了问卷调查;最后本研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909份样本数据进行了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并用AMOS17.0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和假设模型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创新性对绿色消费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影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向,进而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研究结果还表明,男性、较年轻、较高学历和较高收入的人群具有更高的消费者创新性。  相似文献   

5.
钟帅  章启宇 《管理科学》2015,28(2):69-79
基于消费者-品牌关系视角的品牌资产研究代表了品牌资产研究的新阶段,但目前还缺乏具有良好理论基础的测量模型和量表。以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发展理论为基础,界定基于关系互动的品牌资产概念和维度,建立测量模型;在系统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焦点小组访谈,开展大规模问卷调研,开发基于关系互动的品牌资产测量量表,利用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量表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关系互动的品牌资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内容效度、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该量表包含品牌个性、品牌互惠、品牌礼遇、关系地位和关系能量5个维度。研究结果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测量基础,同时也为品牌管理者提供了品牌资产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行为研究一直关注消费者购前的行为(产品评价和决策制定)或者消费后的行为(质量感知、产品表现、满意和品牌忠诚),很少有学者关注消费行为本身(消费者如何进行消费).本文从消费行为的积极方面入手,以积极消费行为为因变量,探讨哪些因素对积极消费行为有影响.通过实证调研,本文发现,沉没成本、节俭消费观、控制动机均对积极消费行为影响显著,沉没成本与节俭消费观对积极消费行为的交互效应不显著,沉没成本与控制动机对积极消费行为的交互效应显著.最后,本文给出了研究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蕾 《管理科学文摘》2011,(16):156-157
根据国内外关于风险态度的文献和结构性访谈结果,编制了投资领域风险态度量表.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200名有实际证券市场投资经验的股民为被试,对编制的问卷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对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女两性在风险态度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民旅游感知研究,对了解和掌握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与行为意义重大,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者针对国内城市居民旅游感知进行量表开发,先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接着进行了深入的文献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初稿,问卷初稿包括居民旅游经济影响感知、旅游环境影响感知、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旅游发展态度和满意的总体感知、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感知等五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两个构面。随后对初试问卷进行小样本调查,根据小样本调查的数据,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对问卷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对问卷测量题项进行净化,剔除相关度较低的测量项目,最终形成正式问卷。分析结果证明,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因篇幅所限,文章只对旅游环境影响感知、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二个维度的净化过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对环境问题或环境行为的情感(即环境情感)能否促进其消费碳减排行为,这是低碳消费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一个基础性、前沿性课题。本研究在先前文献基础上,提出了"情感—行为的双因素理论假说",并通过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技术对这一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通过深度访谈获得质化资料,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范畴提取,发现环境情感有双因素六维度:环境忧虑感、行为厌恶感、行为愧疚感、环境热爱感、行为赞赏感、行为自豪感,前3个维度属于负面环境情感,后3个维度属于正面环境情感。通过大样本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环境情感对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影响效应。发现了若干创新性结论:环境情感通过影响动机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促成消费碳减排行为,从而有助于走出"知易行难"困境;相对高碳消费行为来说,环境情感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较大;相对负面环境情感来说,正面环境情感对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影响面和影响力更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情感—行为的双因素理论模型,发展了情感对行为的作用机理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智能可穿戴健康技术用户契合的结构维度与测量工具,采用“定性→定量”序列式混合方法展开研究:定性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识别出结构维度;定量研究遵循标准化程序开发测量量表。结果表明:智能可穿戴健康技术用户契合包含6个维度(感官契合、认知契合、情感契合、行为契合、社交契合、理念契合),其中认知契合、情感契合、行为契合、社交契合与以往文献识别的维度一致,但具体内涵则存在较大差异;感官契合与理念契合能够反映智能可穿戴健康技术场景涌现出的人机交互新现象。正式量表包含19个题项,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良好。  相似文献   

11.
汽车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户",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政府出台了针对性的汽车消费政策以鼓励和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本文根据我国汽车消费市场消费者对不同排量汽车购买行为及政府消费政策之间的博弈情况,构建消费者和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混合均匀情形下的消费者群体考虑单一汽车品牌情况下选取不同排量汽车行为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在油价、消费效用、消费政策及购车成本的共同作用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存在向小排量演化、随机演化和向大排量演化三种具体情况。以大众迈腾汽车为案例分析了目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演化特征,当汽油价格较低所带来的运营变动成本不足以成为阻碍汽车消费者购买大排量汽车行为因素,或者消费效用之差较高的情况下,政府要加大实施消费政策力度以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当汽油价格位于较高水平下,政府可以逐步放松实施与汽车排量相关的消费政策。为政府科学合理引导汽车消费者节能购车行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Consumers are put in the driver seat on the road to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llowing a consumer-centric approach,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mensionality and the antecedents of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Concerning the dimensionality, the study proposes that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should comprise a societal as well as an individual dimension. The data (N = 339) supported this two-dimensional approach,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societal responsibilities of consumers (doing good) and consumers’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ir personal well-being (doing well). Moreov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consumer awareness and sustainability-focused value orientation have a direct positive influence on responsible consumer behavior. In addition, the hypothesized mediating role of consumer awareness is confirmed, with mediations for societal or personal responsible consumer behavior by the respective consumer awareness dimension. Consequently, it is crucial for organizations to flank their sustainable offers with appropriate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in order to motivate consumers to engage in more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3.
针对消费者对国内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危机",本文构建了植入消费体验的生鲜电商C2B2B2C模型,让碎片化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就近聚合为社群化的食物社区,生产者通过合作社聚合为规模化生产基地,食物社区与生产基地借助电商平台进行产销对接、以销定产和消费体验。研究表明,在传统B2C模式下消费者只能依据供应商提供的信息进行Stackelberg博弈和有限消费体验,购买需求较少。当植入充分的消费体验后,生产者与消费者融合为prosumer,购买需求随消费者对生产者的信任度增加而增加。实证揭示,农耕生产、质量追溯、物流配送、网购操作、产品呈现和售后服务都会显著影响消费体验,电商平台要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为消费者设置这些全面而丰富的体验场景。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团队为对象,考察了在正式的工作关系背景下,当团队成员间存在工作竞争时,团队内社会网络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认为,反映社会网络质量的网络信任会促进团队内知识转移,而网络认知信任和网络情感信任对团队内知识转移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网络情感信任的影响要强于网络认知信任.工作竞争具有调节这种影响的作用,并且对网络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调节程度会有所不同.研究对所提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结果进行了进一步解释,旨在进一步剖析知识活动的规律,从而为企业有效的管理知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stimates a structural model of optimal life‐cycl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in the presence of realistic labor income uncertainty. We employ synthetic cohort techniques and Consumer Expenditure Survey data to construct average age‐profiles of consumption and income over the working lives of typical households across different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groups. The model fits the profiles quite well.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reasonable estimates of the discount rate and risk aversion, we find that consumer behavior changes strikingly over the life cycle. Young consumers behave as buffer‐stock agents. Around age 40, the typical household starts accumulating liquid assets for retirement and its behavior mimics more closely that of a certainty equivalent consumer. Our methodology provides a natural decomposition of saving and wealth into its precautionary and life‐cycle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升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SOR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河南省洛阳市四个县区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政策对潜在消费者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消费促进政策通过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对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影响,其中充电政策的影响最大,路权政策次之,再次是宣传政策,购车政策的影响最小。因此,购车政策退坡后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的局面不太可能发生。②潜在消费者更加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前期感知价值而较少关注后期的使用风险,宣传政策、购车政策及充电政策越完备,潜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感知价值越高,越能激发其购买意愿。③在不同群体间,收入和教育背景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调节作用比较明显,高收入高学历的潜在消费者更加关注购车后的使用权益保障,即路权政策以及充电政策,而低学历低收入的潜在消费者更加关注前期的消费权益保障,即购车政策的经济激励。在政策各环节对感知风险的影响路径上,低收入以及低学历群体的感知风险普遍比高学历高收入群体要显著。鉴于此,本文提出,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政策应注重充电市场的完善,将购车经济补贴政策逐步向充电基础设施以及路权优惠政策方面转移,且针对不同层次的潜在消费者要实施差异化、多元化的促销政策。  相似文献   

17.
引导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方向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然而,消费者为什么会实行低碳消费行为模式(即低碳消费行为归自何种心理)?如何促进和引导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行为(即低碳消费行为如何才能持续)?对于这两个关键性问题目前还缺乏深度的研究。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这一探索性技术探究低碳消费行为的深层次心理归因(解决第一个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干预路径(解决第二个问题)。研究发现,个体心理意识、社会参照规范两个主范畴是低碳消费行为的内部和社会心理归因。但它们对于低碳消费行为的促成机理并不一致:个体提高心理意识产生相应的低碳消费行为,这归于认知性学习范畴;个体观察参照群体的消费模式及其结果产生特定的低碳消费行为,这归于观察性学习范畴。不同心理控制源的个体(内控型还是外控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低碳传播沟通和情境结构变革两个主范畴是低碳消费行为的政策干预变量,且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通过传播沟通影响个体心理意识、社会参照规范,通过情境结构变革影响低碳消费行为的成本收益结构成为主要的政策干预路径。这些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制定有效的干预政策,为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8.
Information and Risk Perception: A Dynamic Adjustment Proces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Shiping  Huang  Ju-Chin  Brown  Gregory L. 《Risk analysis》1998,18(6):689-699
It is common in catastrophic food-contamination events that consumers fail to adjust instantaneously to a normal consumption level. One explanation is that consumers only gradually accept new positive information as being trustworthy.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the trustworthiness of the released information depends on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media coverage over time. We examine the individual "trust" effects by extending the prospective reference theory (Viscusi, 1989) to include a dynamic adjustment process of risk perception. Conditions that allow aggregation of changes in risk perceptions across individuals are described. The proposed model describes a general updating process of risk perceptions to media coverage and can be applied to explain the temporal impact of media coverage on consumption of a broad range of goods (food or nonfood). A case study of milk contamination is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consumer demand adjustment process to a temporarily unfavorable shock.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effec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to adjustment of consumption and risk perception are asymmetric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9.
心理意识因素对消费者生态文明行为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明  郑冉冉 《管理学报》2011,8(7):1027-1035
研究了心理意识因素影响消费者生态文明行为的路径,并考察了人口统计变量对这些路径关系是否存在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情感、社会责任意识对生态文明行为存在直接效应,资源环境感知对生态文明行为存在间接效应,资源环境知识、个人消费观念对生态文明行为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另外,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这4个人口统计变量对于心理意识变量和生态文明行为之间的特定路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它们影响着以上特定路径关系的有无或强弱。  相似文献   

20.
E-mail is a common mechanism for communication within organizations. Extending prior research on effects of informational messages on behavior change,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d effects of e-mailed prompts and feedback on energy consumption at a green university. A nonconcurrent multiple baseline desig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essages to occupants of 5 campus buildings over a period of 12 weeks. Energy consumption changes were tracked using the university’s energy dashboard.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hange effor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