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玉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
国际法规范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实用性和政治意义的课题。国际法规范之间存在形态、性质和时际的冲突。国内法体系解决规范间抵触的规则并不适用于国际法体系,而国际法并未发展出一套完善的解决规范抵触的规则。在提高国际造法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强国家间的协调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适用视角下的国际法渊源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渊源不仅是国际法的理论基石,也对国际法适用起基础作用。有关国际法渊源的学说丛生,对国际法适用都有所涉及.但鲜有完全体现渊源对国际法适用的基础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也未达预想的效果.内涵也处于混沌状态。为研究国际法渊源的内涵,促进国际法适用,从国际法适用角度反观各家学说来分析国际法渊源内涵需要的因素具有现实意义。国际法渊源的内涵可以继承“折衷说”形式渊源与实质渊源的思路,在形式渊源上.吸收“效力渊源”效力外衣的有效性和“方法识别论”识别规则的效率性;在实质渊源上,首先要看到目前渊源发展中实质因素融进的必要性,考量正义因素和规则背景因素融进渊源内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许健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4-17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问题愈趋复杂,相关的国际法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吕迪格·沃尔夫鲁姆教授作为一名资深国际法学家,尝试以新的理论阐释国际法基本指导原则一隐藏在国际法基本原则背后的指导性原则,以及国际法渊源应包含的新内容即原则和规则,基于此,文章尝试结合当今社会具体的实例对国际法基本指导原则及原则、规则在国际法渊源中的地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丽丽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1):111-117
时效制度是传统国际法取得国家领土的方式之一,深入分析其法律渊源对于从根本上理解这一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文章认为,国际法时效制度的法律渊源包括资源性要素、动因性要素及进路性要素三方面:罗马法取得时效制度及13世纪至20世纪西方国际法学者的有关学说为其资源性要素,中世纪中后期及近代西方及世界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法律及文化的交织体为其动因性要素,国际司法途径为其进路性要素。其中,动因性要素是其根本要素,资源性要素是其内容组成的主要要素,而进路性要素则将前两个要素与国际法时效制度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6(5):167-189
全球治理暨法律多元主义体系下,国际秩序面临功能分化时代的治理规则再书写、国家主义单一视角不足、国际法遵守理论盲点及法律系统与社会系统如何整合等问题。基于国际法规制中客观存在的法律漏洞填补和功能性国际法造法问题,厘清模糊性建构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分析因规则滞后导致全球治理失灵的原因,在梳理德国法兰克福规范秩序法学派冲突动力学理论谱系基础上,结合社群世界主义分析理论和团体拟制人格发展路径,镜鉴系统论社会宪法学治理意义的构成性规则与制衡意义的限制性规则,剖析全球化社会法权的内在结构,为国际法遵守机制的合理性创建,提供反身法规制的知识考古学验证,阐释系统论社会法学理论对新兴国家全球化参与中,确立主体性及构造规范秩序的价值与启示,发展全球治理中的平行规制体系对一切义务的法理进阶,从国际法遵守机制角度,针对全球治理中的规制体系与碎片化等突出问题,阐释治理主体共同责任建构的理论与经验,扩展开放结构,采用过程建构主义和实践理论假设,探索提出全球治理多元规范的新秩序及与国家治理体系衔接、全球治理规则与共同演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董国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3):349-353
国际法与国内法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法律体系 ,这种联系的表现之一就是国际法在国内的适用。从我国实在法的角度考察国际法在我国国内的适用 (效力 ) ,国际法在我国国内法上具有效力 ,可以适用 ,但在具体适用条约和国际习惯方面 ,我国宪法在立法层次及效力方面没有相应的规定。我国宪法应该明确规定国际法与我国国内法的关系 ,首先明确我国对国际法的原则立场 ,其次要明确国际法在我国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董国路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3):349-353
国际法与国内法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法律体系,这种联系的表现之一就是国际法在国内的适用。从我国实在法的角度考察国际法在我国国内的适用(效力),国际法在我国国内法具有效力,可以适用,但在具体适用条约和国际习惯方面,我国宪法在立法层次及效力方面没有相应的规定。我国宪法应该明确规定国际法与我国国内法的关系,首先明确我国对国际法的原则立场,其次要明确国际法在我国的适用。 相似文献
8.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国际法规范多被认为是体现国家利益的国家间意志的妥协。实际上,自近现代国际法形成之日起,国际法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公司为典型代表的私人部门推动的结果。在国际法规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跨国公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制度及知识产权领域的主要协定等就是它们意志的体现。我们必须重视私人部门在未来国际规范形成中的地位,以人类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为导向来影响、激励它们在国际法治建设中的正面作用,从人权保护的高度促使它们认识到其社会责任并体现于国际法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9.
10.
丁丽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9):93-97
伦理与法律是两个互相依存、彼此渗透的维度.作为以国家间关系为主要对象的国际法,体现出浓厚的伦理特质.国际法的伦理维度,是国际法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国际法得以运行的合理性基础.建构国际法伦理机制具有现实的迫切性,促进这一机制的形成,无疑将奠定国际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陈文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102-106
国际战争是国际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战争和使用武力是国际法的重要调整对象。国际法对国家发动及从事战争的规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经历了古代国际法存在一些战时规则、近代国际法承认战争自由、近代后期国际法对战争逐步限制到现代国际法否定战争或使用武力的过程。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已成为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杨翔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5):28-32
法律观念是影响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后 ,国际法在我国国内各领域的作用日趋明显。以WTO为代表的国际法背景对人们传统法律观念影响深远 ,我们应当形成一种全面、科学的现代法律观念 ,以适应国家现代法治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13.
张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45-49
长期以来,国际法的渊源问题在学界难以得到一致解释,但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将国际法的渊源理解为国际法的表现形式。以这种理解作为前提,《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只是国际法院的裁判依据,而非对国际法渊源的说明,但它又的确为探究国际法渊源的范畴提供了一条线索。在对第38条所罗列的裁判依据和其他类别国际资料进行逐个分析和评论之后,现阶段,国际法渊源的范畴应当是国际习惯和国际条约,且两者之间不存在等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英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奥本海国际法》是国际法领域的经典之作,从第1版起,每一版都具有自己的独特内容。本书最新的第9版在其经典的框架之内,指明和阐述了当代国际法的新现象,并借助于典型的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探讨,反映出这部名著深刻而常新的生命力。本文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评介和阐释。 相似文献
15.
张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4)
《奥本海国际法》是国际法领域的经典之作,从第1版起,每一版都具有自己的独特内容。本书最新的第9版在其经典的框架之内,指明和阐述了当代国际法的新现象,并借助于典型的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探讨,反映出这部名著深刻而常新的生命力。本文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评介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规范、规范模态与法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63-67
规范的概念极难通过属加种差的实质方式加以界定。采用规范与规范语句二分的方式、经由分析语句所含意义的途径则可以有效探知规范。因此,在语义学的层面,规范是表述当为观念的规范语句所表述的意义;法律规范则是法律文本中的规范语句所表述的意义。规范模态是规范的核心部分。法律规范和规范一样,二者的基本形式都取决于应当、禁止、可以和可以不四种规范模态。 相似文献
17.
正义是人类基于内在冲动而产生的最基本的价值理想,国际法上的正义价值更是代表了全人类的对平等、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从世界历史的发展上看,国际法上的正义价值理念不断受到挑战,其自身也在不断的完善,在实体上和程序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人类正义需求。当今世界由于国际社会高度分权的特点,国家利益的驱使以及国际法自身存在的弱法性导致了国际法上正义价值的扭曲,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人类的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如何利用这一时期,发现国际法上有效的正义价值实现途径,从而更好地维护正义、实现正义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从共进国际法看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4)
演进中的国际法呈现出从共处、合作到共进的发展趋势,但是其相互间并非一种代际关系或历史更替.国家间法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国际法首先是国际共处法,国家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促使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并推动了国际合作法的发展.而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国际人权法的发展等均显示出国际法共进的发展趋势.共进国际法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国际法色彩.共进国际法的概念在全球国际法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表明我国国际法研究正在为国际法学发展作出自己独立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禾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5):165-175
20世纪的国际法学界在定义“特别国际法”与“一般国际法”的概念时,存在着一种通说,认为条约就是特别国际法,而习惯国际法则是一般国际法。这种认识实际上并不准确,因为一般国际法与习惯国际法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别,不能等同视之。导致这种通说长期流行的原因,除了语词上的混淆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1款存在着理解上的误区。面对新的时代情势,我们需要提出一种比传统理论更加明确而合理的方式,作为认定一般国际法的标准,以期更好地回应当代国际社会的现实要求。在此意义上,对“裁判规范”与“行为规范”的区分以及对“认识根据”的界定,都有助于厘清当代国际法学中“一般国际法”的本质及其建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长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107-112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对国际法和国内法产生巨大的影响,亦即法律的全球化。在适应和调整由于经济全球化各国日益密切的经济关系的过程中,国际法不断地国内化,反过来国内法也不断地国际化,正是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这种互动,使得国际法和国内法的界限不再清晰,全球范围内的法律规范不断朝着日益趋同甚至统一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