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天地》2007,(8)
从士兵到将军,他都是一代军人的杰出代表从朝阳到夕阳,他心中始终有一颗不落的太阳……4年前,在湖南省韶山市永义乡长湖村的美义亭,突然冒出了一栋漂亮的小楼,小楼房的大门两旁镌刻的那副对联格外醒目:"敬天敬地敬父敬母敬乡谊,爱国爱党爱军爱家爱人民"。  相似文献   

2.
魏晋六朝非常讲究礼貌用语,看重谦敬称谓。从《世说》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谦敬称谓一是承袭上古,其指称对象和用法未发生变化;二是上古虽表谦敬,但指称对象,程度和用法这时都发生了变化;三是这一时期新生了不少谦敬词或上古不作谦敬称谓而这时用为表谦敬的。谦敬称谓有四个主要特点:1、谦敬词与该词的本义或古义有着密切联系;2、具有鲜明的尊卑等级色彩;3、从使用的情况看,有不少表敬的名词,常常添加在姓氏名号之后;4、从构词方式来看,以偏正式为主,附加式次之,其他方式很少。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美"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4.
"敬"是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敬"的思想在周初就已出现,在先秦儒学中得到发展,之后在宋明理学中内涵不断丰富,程朱在以往思想的基础上深化了"敬"的思想。二程赋予"敬"以"诚敬"、"持敬"的含义,朱熹对此进一步加以阐释,将"主敬涵养"作为自己的修养方法,通过个人的修养工夫来体悟天理,以达到圣人境界。通过程朱的阐释,"敬"成为理学中重要的修养工夫,"敬"的思想在儒家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也得到更进一步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盛行着太阳崇拜,对太阳循环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因此,作为"先秦历史文化总汇"的《说文解字》对此颇多反映。同时,文字的产生往往有其文化背景,《说文解字》中就有许多以古人太阳循环观念为背景而产生的文字。本文从这两方面入手对此所作的探讨,说明了文字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朱熹"敬论"既继承了程颐主敬说,而又有全面的理论整合及发挥,是其整个理学思想的重要一环.朱熹由其"心是做功夫处"的心论立场出发,极力反对在心的操舍存亡的功夫论问题上预设"另有心之本体"的前提,与此相应,其主敬功夫也就不是道德本心的直接发动,而是对心的知觉意识等各种功能的控制调整,其云"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以敬为主而心自存"、"将个敬字收敛个身心"、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然朱熹主敬自有一套理路,其核心关怀在于如何解决现实人心的障蔽问题,未尝不是儒学功夫论的一种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2013年元旦,我有幸通过旅游签证前往越南首都河内旅游观光。先后敬谒了胡志明主席陵,参观了主席府,回顾了这位越南人民敬爱的领袖、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光辉灿烂的一生,感受到了当地民众和各国人民对他的敬仰。敬谒主席陵胡主席陵位于河内市区的西北角,它坐西朝东,面对着著名的巴亭广场。1945年9月2日,越南"八月革命"胜利后,胡志明在此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诞生。我们来到巴亭广场,发现这座远望如一朵清雅大方莲花的建筑,与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有许多相似之  相似文献   

8.
综合看朱子的为学工夫思想,主敬涵养与格物致知不可偏于一边,不可拘泥于先后,两工夫是互相发明、相互促进的,本质上是一件工夫。朱子之所以有时主张主敬涵养为先,有时又主张格物致知为先,实是其因材施教之表现。而之所以会有"主敬涵养与格物穷理何者为先"的问题,是由于人们常把朱子思想中敬与主敬涵养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对主敬涵养与格物穷理关系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14,(8):48-49
神秘的天体《今图书集成》记载,夏廑帝八年,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夏桀、商纣时期,天空曾分别出现过三个和两个太阳;晋愍帝建兴五年,三个太阳并照,左右有光晕;晋穆帝升平元年,甘肃天水一带有三个太阳同时出现。对于几个太阳同时出现,古人认为是妖孽作祟,若碰到王朝末世的动荡时期,又会将这一现象和人君无道相联系,于是就有了“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书中日月长     
胡洪侠 《社区》2014,(35):13-13
书籍,可以是生活中的太阳,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月亮。这样一想,我们就很容易分清两类读书人。将书籍当做太阳的人。大都在白天读书。他们希望有了书的照耀,生存道路上的艰难可以像冰一样迅速融化,前进的障碍、陷阱可以一一跃过或者躲开。有了书的帮助,他们能看见自己想看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明白自己还想看什么,还想要什么。他们歌颂太阳。只是因为太阳给他们光明;他们喜欢书籍,只是因为书籍帮他们走路。太阳不是闲来无事挂在天上玩的.白天读书的人也不大会读闲书或无用的书。他们只要阳光,只要书中有用的东西。不如此,就感到自己年华虚度。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相似文献   

11.
“敬”作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治学修身治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先秦儒学发展到宋明理学,敬的内涵和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先秦,人们将“敬”看作治国的一种必备德行,是礼和仁的内在要求。就修身而言,它是目的而非手段。二程吸收了佛道二教静坐的修行方法,将佛教的“禅定”和传统儒家的“诚”相结合,赋予“敬”新的内涵,将其作为明理存诚的根本方法。此外,敬还是修身养性、入道入学之本。二程“敬”的思想被朱熹继承吸收,成为程朱理学穷理尽性的工夫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16世纪朝鲜大儒曹南冥倡导和实践的"主敬"工夫,在其以"敬义"标宗的性理学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并展现了笃学力行、修道进德和博求经传、敛繁就简、反躬造约的特色。其"主敬"功夫有不同于前哲时贤的特色为:"以主敬为求放心之功";"整齐严肃",心肃容敬;佩铃自警、书壁为铭;"存心""穷理""以制事变"的思想脉络和"下学上达"的进学之序。曹南溟"主敬"功来源于《易》《论》《孟》《学》《庸》以及二程与朱子之学,同时也受到横梁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美国中小学教育改革自二次大战后,美国中小学进行了若干次大的教育改革。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美国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美国科学技术的落后根源在教育,因而联邦政府大量投资,着力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主要措施是在课程上加强新"三艺"--科学、数学及外语的教学.大力发展英才教育,以培养"高、精、尖"的科技人才。60年代初,随着当时人权运动的高涨,中小学教育发展较快,同时"教育成就平等"的口号也被提出。当时大城市贫民区的许多儿童,因家庭经济或种族的原因,虽然有同样的入学机会,但由于社会和经济背景的不同,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今日文摘     
目前,天文学家已观测到太阳表面两个巨大黑子群。今年3月8日上午,南京众多移动电话、寻呼机通讯不畅,有专家认为这是太阳活动所致。今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由于自身能量的增加,太阳表面将发生巨大的气体爆炸,喷出大量粒子流与热气"泡沫"。有媒体称:"2000年,全球环境将变得异常复杂,对人类不利的进程达到顶点。"对此,天文学家曾庆祥说,"太阳风暴"可能使无线电通讯中断,局部停电,飞机停飞,在外层空间的卫星、太空人正常工作受阻。不过目前人类已对太阳进行24小时观测,而粒子束的速度远低于光速,到达地球时快则9小时,慢则两三天。这期间关闭卫星、调整飞机航班及航员活动,准备时间是足够的。至于"太阳风暴"对人体的影响,曾庆祥认为也将十分微弱。地球有两层很好的  相似文献   

15.
李翔 《金陵瞭望》2010,(3):51-52
《论语·季氏》中记载着孔子的这样一段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九思”讲的都是做人的道理.是道德修养问题。古往今来,为官“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在当今社会.为官者首要学会做人,廉洁从政,洁身自好.  相似文献   

16.
史德观作为传统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出现较早,自春秋战国至清代中期历代史家围绕这一问题都曾进行过讨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明确提出"史德"这一概念并将其赋予"心术""敬恕"等内涵。近代以来,梁启超、刘咸炘、柳诒徵等学者对于章学诚的史德观各有阐说,展现了在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这一大背景下,受治学取向差异之影响的学人对于传统史学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朱子哲学中的代表性范畴——"敬"与"义"为切题点,重新梳理朱子的修养工夫论。认为朱子是以"敬"、"义"两分,内外兼顾,来统摄其它工夫的。朱子工夫论内容庞多,体系复杂,但均可归之"敬—义"结构中。在朱子工夫论中,"敬"与"义"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敬"是儒学达到道德理想人格"圣人"之境界的重要修养功夫。主敬思想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程朱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逻辑环节,它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具有的独特特点。朝鲜的李退溪不仅全面接受、继承和发展了程朱"主敬"之说,而且以"敬"来构筑了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工夫或工夫论是宋明理学重要组成部分,工夫的中心任务是实现气质之心与绝对天理的统一.最重要的工夫是敬,敬以心理合一为分界线.合一之前的敬叫做未发之敬,合一之后的敬叫已发之敬.未发之敬,虚心以待天理,这便是涵养.已发之敬,便是不断地省察,从而巩固心理联盟.心理合一的工夫,又分别叫做笃信、立志、诚意等.敬而生信,在笃信活动中,人们将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道理,从而实现由外向内的转折.信以发志,在立志活动中,人们将对天理的认知转化为践行,从而实现由知向行的转折.这些转折活动,实质上是变化气质.诚意便是变化气质的工夫,诚意的内容是将不可靠的气质改变为可靠的气质,气质活动因此合理.人类行为因为符合天理而获得了合法性.心理合一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自然性生存转化为超越性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殷周政权转换之际天命伦理化,天命观念发生了从"有命在天"到"天命靡常"的转变,"敬德"思想取代了"敬神"思想,"保民"思想在西周初年兴起。这一时期的思想变革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政权自我确证是道德的思想路径,即天命是善的,生成道德的政权,道德的政权敬德保民,消灭不道德的政权。这有别于西方政治寻求政权被他者证明是道德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