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春萍  董宁 《统计研究》2007,24(9):65-68
 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同时,我们发现,对于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缺乏一定的研究。针对这种状况,欧洲中央银行的有关专家提出了四种测度流动性过剩的方法,分别是价格缺口法(price gap,或者称p*法)、真实货币缺口法(real money gap)、名义货币缺口法(nominal money gap)和货币过剩法(money overhang)。我们将这四种方法翻译出来,供大家了解和研究时使用。文章翻译自Thorsten Polleit 和 Dieter Gerdesmeier的《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一文,个别部分进行了删节。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2002.1~2005.4作为训练集样本,选2006.1~2008.1为分析集样本,对中国流动性过剩进行测度,进一步采用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其成因.文章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极不稳定,波动十分激烈,最大值出现在2008年第一季度,说明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形势越来越严峻.(2)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的波动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3)我国外汇储备过多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如胜 《统计与决策》2007,(19):155-157
流动性过剩之谜的具体成因:即是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大量外汇占款,从而加大了基础货币的投入量。目前央行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工具,即主要通过:(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票据买卖来扩张或收缩(即吞吐基础货币);(3)上调存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4.
流动性过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是金融风险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文章以货币供给等理论为依据,选取消费价格指数、国房景气指数、市场利率、汇率作为相关变量,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对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影响进行量化研究。结论表明,消费价格指数、国房景气指数、市场利率、汇率均受到流动性过剩的深刻影响,且汇率所受影响最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必要措施和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5.
信托作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四大支柱之一,其功能发挥潜力很大.通过多途径、多样化信托创新,不仅是信托业发展需要,也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国家财政压力,化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厘清了不同层次流动性的含义,运用Thorsten Polleit&Dieter Gerdesmeier提出的货币过剩法对我国1978~2010年的宏观流动性状况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我国M1、M2两个层次上的宏观流动性基本趋于同向波动;M2层次上的宏观流动性波动幅度大于M1,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步扩大之势;宏观流动性波动具有基本平衡(1978~1994年)、相对短缺(1995~1998年)、相对过剩(1999~2005年)、急剧短缺及逐步回复(2006~2010年)四个明显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凯恩斯实际货币需求理论,分析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的流动性过剩函数,推出流动性过剩与产出之间存在可能的三种关系.结合泰勒规则,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推演出实际货币需求函数的三种情形,进而提出“流动性过剩期限结构”理论假说.通过实证验证了这一假说是正确的.据此推出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后经历转型期、改善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流动性过剩与利率呈反向关系;流动性过剩与实际产出在短期、中期与长期分别呈现出反向、无关与正向关系.中国利率的非市场化,人为“拉长”了期限时间,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胡志鹏 《统计与社会》2007,(6):46-47,28
一、我国流动性过剩为结构性过剩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货投放冲动较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近年来持续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导致出现流动性偏大。这一问题已波及经济各个层面,并由此造成贸易摩擦增多、通胀压力加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经济领域中的流动性过剩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资金存量过剩与供给不足同时并存。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复杂。二元经济的存在,结构失衡是其根本原因。从优化结构的角度,政府应当把充裕的资金更多的引导到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线领域,增加社会急需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毫无争议地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政策,使世界经济避免在短期内"二次探底"。近期我国外汇储备刷新纪录、银行贷款大幅增加等迹象表明,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助推通货膨胀的一股暗潮。这将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难度加大、股票市场风险加快积聚等问题,而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是重要推动因素。建议国家层面采取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控制外汇储备增长等措施,地方层面采取积极应对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预期、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等措施,以应对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1.
对流动性状态的判断已成为当前各国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文章从设计真实货币缺口系数测度指标出发,提出流动性过剩、正常以及短缺的重要判断标准;并选取美国和中国的数据进行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根据真实货币缺口系数的门槛值,可以判别一国流动性处于正常、过剩、短缺的状况,测度指标有较强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发生的全球经济危机致使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量金融机构倒闭、破产和国有化。发达国家的金融动荡使得经济走向衰退,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求急剧减少,对外投资数量迅猛收缩,这也使得东盟、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沪深股市的特点,采用非流动性指标,提出了一个更为准确和简便易行的模型,对沪深股市系统流动性风险进行了实证估计,结果显示沪深股市的流动性系统风险相比做市商交易制度的美国股市和纯指令驱动交易制度的我国香港股市都更为明显,2001~2010年期间中国个股流动性中的系统风险比1996~2000年期间系统性风险有所降低,飞向流动性行为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和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泡沫化倾向.文章认为这两种情况的出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使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采用货币过剩法度量了1994~2010年期间我国的货币流动性失衡状况,结论为:以广义货币过剩指标衡量的我国货币流动性呈现短缺与过剩交替的周期性波动状态.基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基本稳定的实证结论,我国的货币流动性失衡主要源于货币供给变化,最后结合199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分析了货币流动性从过剩到短缺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CAPM模型,证实中国股市存在规模效应、价值效应以及非流动性补偿效应,但是CAPM模型和LCAPM模型均无法全面测度和解释中国股市存在的这些市场异象;而改进的LCAPM模型(A-LCAPM)充分考虑了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地刻画传统定价模型无法解释的异象并准确度量股票预期报酬中的非流动性补偿溢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货币超发的争论一直没有中断,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衡量标准。借助协整方程把总产出与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以及信贷投放联系在一起统筹考虑,并由此得出潜在的货币供给规则,在此基础上对1978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适度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经济系统接近均衡水平,货币政策在总体上是适度的。要支持8%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使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左右,则M2增幅应达到14.6%,信贷增幅应达到12.8%。  相似文献   

18.
经济运行点评2007年,为了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出口增速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对货币流动性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按流动性强弱将广义货币M2划分为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和准货币三个部分,再根据货币的演化机制定义货币流动性结构系数,采用HP滤波法分析货币流动性结构的特征演化;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后加权得到实体经济综合指标,并运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货币流动性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演化.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流动性结构的演化可分为四个周期,其长期演化特征是货币的流动性越来越弱;活期存款和准货币流动性结构系数上升幅度与波动幅度具有差异性;活期存款和准货币流动性结构对实体经济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能利用率测度下的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全面的认识和分析中国产能过剩情况,借鉴已有文献,对中国产能利用率首次使用X-12-ARIMA调整方法进行研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两位码的32个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协整方法估算产能,在对产出进行X-12-ARIMA调整以剔除经济周期性偏差后,测度产能利用率,并以此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了理论及实际分析。研究表明:经过调整的产能利用率较未进行调整的产能利用率更低;各行业每年产能利用率分布情况相近,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产能过剩是长期存在的整体工业行业产能存在结构性过剩,而非全面性过剩。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产能过剩治理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