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贿赂犯罪的手段和方式等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本文认为,国家工作人员收受物质性利益应认定为受贿,受贿罪构成中应取消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必备要件和行贿罪构成中应取消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必备要件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请托人性贿赂应认定为受贿等观点,建议立法机关对刑法相应条款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商业贿赂可能带来的危害,我国在经济法、刑法等诸多部门法中规定了对商业贿赂的惩处。现行刑法对商业贿赂犯罪的规定在构成要件和刑罚设置上存有不足之处。从构成要件、刑罚配置等方面着手,严密刑事法网,宽严相济地惩治商业贿赂犯罪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完善我国民事回避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事回避制度的立法存有相当的缺陷 ,应当扩大申请回避的主体 ;适当增加回避人员的范围 ;并应对回避情形和回避内容作具体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4.
介绍贿赂罪司法疑难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介绍贿赂罪在司法实践中涉及罪与非罪的鉴别,犯罪的既遂、未遂和终止的不同形态的认定,也涉及介绍贿赂罪与诈骗罪、斡旋受贿罪、受贿罪的帮助犯以及与侵占罪的区分与联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知识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时 ,我们不仅要了解知识经济对世界发展的推动作用 ,而且还要看到知识经济本身存在的缺陷和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拓展。它在我国的发展既给我国带来机遇 ,又使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时仍然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回应知识经济挑战的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如何协调联合国制定的国际反恐公约、普遍性国际组织制定的国际反恐公约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制定的国际反恐公约之间的关系 ,充分发挥它们在国际反恐中的作用等问题 ,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联合国一直积极推动建设国际法治,并取得了显著成就。2006年10月,第61届联合国大会首次将国家与国际两级法治问题列入六委议题,呼吁在国家和国际两级全面实行法治。至此法治被赋予了超越于国内法治而与国际法治相对接的新元素,各国国内的法治建设也获得了汲取和吸纳先进法治精神、完善现有法律制度的新视野和新渠道。文章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参照,旨在探讨国际法治建设对中国刑法的立法完善以及中国刑事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中对计算机犯罪的立法存在不足应予以完善,应增设计算机单位犯罪主体,规定计算机过失犯罪,适当扩大犯罪化的范围,法定刑设置上增加罚金刑和资格刑.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中对计算机犯罪的立法存在不足应予以完善,应增设计算机单位犯罪主体,规定计算机过失犯罪,适当扩大犯罪化的范围,法定刑设置上增加罚金刑和资格刑。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要素,高科技产业成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社会财富的分配出现了新的格局,劳动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面对冲击和挑战,我们要针对国情,在高科技产业和全民素质教育上加大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1.
对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罪首次规定在我国现行《刑法》第164条当中。其客体是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秩序和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交换性。其所谓财物,包括一般意义的财物和财产性利益。《刑法》第164条存在片面性,应该对索贿的情形作出规定。谋取不正当利益在对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罪中并非指利益本身违法,而是指获得利益的手段违法。只要行贿的对象是非国有单位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具备其他构成要件的情况下就构成对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罪,至于其主体的性质则不是决定定罪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中的追诉标准是侦查起诉中应重点把握的问题,应对追诉标准与定罪标准进行准确界分。立法是司法实践的反映,对贪污贿赂犯罪的追诉标准反映出检察机关对贪污贿赂犯罪定罪情节的认识,是在立案、侦查、提起公诉阶段从刑事实体法的角度分析贪污贿赂犯罪的认定问题,因而探讨其定罪情节在侦查起诉阶段的特征以及准确适用问题,对于检察机关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也有利于从理论上对贪污贿赂犯罪进行研讨。我国刑法中的贪污贿赂犯罪的追诉标准是缺乏一定操作性的。从刑法理论上看,深化侦办此类犯罪的细则研究,对于增强刑法分则相关罪刑条文的实务操作性,将罪刑原理融合到刑事司法活动中,促进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的与时俱进,有效地惩治和全面地预防贪污贿赂犯罪,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作鑫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1):56-60
作为这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贿赂手段,性贿赂在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已经受到一定关注,并引发一些学术争论。性贿赂是否构成犯罪,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现象,从法律角度加以控制和防治,是当前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宏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12):58-61
抓住贿赂犯罪中证据的特点,以实证虚,由虚探实,虚实互证,体现了贿赂犯罪证明中的体系性要求.通过虚实结合的证据收集对策,案件的证据链就可以形成.在证据链中,环环相扣的正是虚与实结合而成的证据材料,抓住每一个证据材料本身与抓好环节之间的衔接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环境犯罪的侵害法益,首先存在着物本法益说与人本法益说的对立。因为这两种学说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就出现了尝试消除物本法益说与人本法益说对立的各种调和学说。实际上环境犯罪的侵害法益应该包括两类:一为生命、健康与财产;二为环境权。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发生在商品流通和服务行业等的商业贿赂行为非但未得切实有效根治,反其触角逐步伸入社会许多行业和领域,情势严峻、危害严重!为此,“两高院”先后公布、印发《罪名补充规定(三)》及《适用法律问题意见》,以“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替代原来“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贿赂犯罪”,并就当前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提出意见。然而,此举仅是有关罪名改变和部分法律适用,尚未完全彻底有效解决问题。为完善刑事立法,统一罪名应用,规范执法行为,还需进行法条内容调整与犯罪要件修正、入罪门槛降低与法定刑度提高、刑罚幅度协调与刑种机制完善及借鉴英关法系信义义务理论,打造刑民法律之间制度接口,构建我国商业贿赂犯罪体系,健全惩防职(业)务犯罪长效机制,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关于如何修改受贿罪构成条件的规定以更好地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衔接,更有力地打击贿赂犯罪的讨论由来已久。从我国受贿罪的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打击受贿罪的实际需要来看,我国现行受贿罪的立法把"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构成条件的规定扭曲了受贿罪的本质,导致该罪构成要件理论的纷争和司法实践的困惑,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有关受贿罪的构成条件和其他国家有关受贿罪的立法规定,建议取消"为他人谋利益"的犯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8.
法经济学视野下的经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成建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714-715,718
经济犯罪日趋高发,传统法学定性分析的方法受到挑战,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基本规则看待经济犯罪这种负经济现象具有了需求的必然,法经济学在研究经济犯罪问题中的应用和价值愈发凸现。法经济学与经济犯罪具有天生的渊源,资源稀缺与效率、成本与收益、供求法则等经济学中的基本规则在经济犯罪产生的分析中具有当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犯罪构成理论的构建是当下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学者的研讨可以归纳为三大模式八种路径,这些观点实质脱胎于三大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审视现有的三大法系犯罪构成理论,虽然概念术语、理论体系以及理论体系的基本思路不同,但是却具有共通性的因素,此乃理论比较的基础。因此,作为解释理论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就至少应当遵循以下两个价值前提:法的实务操作性,法的实质安全性。在此价值前提之下,对各种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评价与构建思路才可以认为是有价值依据的。 相似文献
20.
犯罪圈的扩张及其合理限制——以我国刑事立法的变迁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5):74-77
犯罪圈的扩张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主导方向,现代化的发展、权利的保护是犯罪圈在特定时期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立法上的犯罪化的内在根据,在于行为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圈的扩张应当受到合理限制:遵循刑法的谦抑性原则,考虑新增罪名与其他罪名的关系,考虑国民的感受与认同并理性对待民意,在注重入罪的同时,也应做到及时地出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