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珠江文化的哲圣--惠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禅宗派六祖惠能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其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体现了球江文化在古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标志着珠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明显区别;惠能是珠江文化的哲圣。  相似文献   

2.
全面认识珠江水上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加强政府立法与监管,挖掘珠江两岸旅游资源优势与文化内涵,改善硬件设施,提升产品质量,政企联手开拓珠江游旅游市场等措施,力求将珠江游打造成为广州名副其实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3.
晚清诗人黄遵宪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既是这个转折时代的一面镜子,又是这个时代主导潮流的杰出代表,而且是处于这个时代中国对接世界浪潮最前沿的珠江文化的杰出领潮诗人,堪称为近代珠江文化诗圣.  相似文献   

4.
富裕的珠江三角洲, 镇域旅游开发具有良好的基础, 目前不少镇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旅游业在这一转型时期起着重要作用.龙江镇作为佛山组团规划的地方性中心之一, 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优良的生态环境结构, 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积淀及众多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家具文化资源是龙江镇旅游发展的优势, 但也存在城镇形象建设滞后, 旅游基本设施十分薄弱等不利因素.为此, 应将家具文化与两陈(陈邦彦、陈恭尹)文化作为切入点, 塑造龙江城市地方特色; 通过微塑形式展示家具精品, 创办<世界家具博览>杂志或报纸, 宣传龙江家具之乡, 弘扬龙江文化.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玄武区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确定了“数字玄武、文化玄武、绿色玄武”的发展定位.以科技进步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并获得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区等荣誉称号。特别是依托优良的区位优势和科技资源.重点打造珠江路.并形成以珠江路科技街、江苏软件园、东大科技园创业园和徐庄软件产业基地为一体的“一街两园一基地”的产业格局.“珠江路”也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科技品牌.  相似文献   

6.
淳厚西江     
黄伟宗 《市民》2006,(7):44-44
黄河文化代表农业文明,长江文化代表工业文明,而珠江文化则代表后工业文明。西江文化,则是珠江流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的都市化发展与文化变迁张应强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猛增长,城乡关系、都市化与都市社会等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广东追赶亚洲“四小龙”的“龙头”,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对广东省其它地区乃至全国起到不可低估的辐射、带...  相似文献   

8.
从层序地层与成岩作用的关系入手,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镜下鉴定的结果, 对文昌 13–1/13–2 油田珠江组第一段和第二段钙质层进行对比, 分析了沉积体系对矿物离子的控制因素, 并结合岩石的成岩演化, 深入探讨了琼海凸起珠江组中钙质层 (即富含方解石胶结物和生物碎屑的砂岩) 的分布及成岩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珠江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钙质层的形成具有相同的主控因素, 即沉积体系域; 从珠江组第二段到第一段, 成岩作用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突变性。  相似文献   

9.
中医妇科在其发展历程中,受到地域文化和地方学派的影响,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以上海、浙江、天津、山西、黑龙江、云南、贵州以及岭南八地为例,从历史地理学视角梳理长江、珠江、黄河、海河、松花江水系地域性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发展脉络,并依据历史传承性指标和地理区域性指标揭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背景下的时空特征及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位于广州黄埔区的长洲岛既是清代以来珠江段港口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又是近代粤海关和黄埔军校所在地,保存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在建设长洲岛文化旅游圈的设计规划中,注重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经典景区设立、风俗节庆等方面与文物遗迹相连,充分发挥历史文物遗迹的文化功效。结合紧邻大学城的区位文化优势,揉合大学城与长洲岛历史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长江流域的开发这一国家战略向文化层面的纵深推进,作为"长江第一门户"的吴淞文化尤为令人瞩目.遗憾的是,吴淞文脉的现状却斑驳难辨.吴凇发展历程的分析表明,其文化成长具有显著的阶段特征,深刻地受制于全球格局、国家战略、长江开发、都市发展等等的一系列变化,以门户为发展主轴、以自强为基本取向不断拓展,对于上海文化和长江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群发展仍处于形成初期,在这个阶段,城市群内不同城市政府的协调对该城市群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目前,长三角城市群与小珠三角城市群已初步形成各自的政府协调机制,长三角已建立省际高层座谈会以及专题合作制度,而小珠三角由广东省省政府统一协调,而且很早就重视区域规划协调。总结两个区域的政府协调工作,对构建我国城市群政府协调机制可得出如下启示:重视行政区划的影响;制定城市群规划;不同城市应有正确的战略定位;务实。  相似文献   

13.
西汉水在远古至现代的文献中记载颇多,西汉水流域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既有周秦文化的基因,又有中原文化、羌氐文化的影响,还有巴蜀文化的成分。这种文化积淀是其方言古词存留至今的基础。西汉水流域的方言古词的古文化意蕴有很好的代表性和标本特质,极具研究价值。选取其中部分进行考察,可以发掘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揭示其特有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巫文化是中国原始文化的特称,也是楚文化的独特内涵。本文依据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的理论,从长江文明发展的整体视角着眼,独辟蹊径,以荆楚大地原始先民的巫术信仰、巫风习俗和祭祀歌舞为切入点,深入考察巫文化如何渗透到楚文化系统之中,并对其内涵、特质及风格产生作用,进而对长江文明产生影响。通过此项研究,旨在勾勒出浸润于巫文化中的楚文化风貌,从而构建起以巫文化为纽带和特质、以楚文化为主要载体的长江古代文明系统。    相似文献   

15.
吕娟  张燕 《旅游论坛》2020,13(1):57-68
文章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7-2017年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1)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联系度明显提高,但是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量相差悬殊;(2)旅游经济网络由疏到密,网络空间结构由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不均衡分布格局走向相对均衡的分布格局;(3)网络密度显著上升,核心节点的中间中心度下降,表明旅游经济联系更加通畅,整体朝着均衡方向发展;(4)网络中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以广州和南宁为核心向周围辐射;(5)地理空间距离、旅游流、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区域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旅游经济网络具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介绍城市群的定义 ,城市群形成过程的一般理论后 ,重点介绍了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和演变 ,珠三角城市群的现状与特征 ,在研讨的基础上提出珠三角城市群进一步发展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演进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文化源远流长,西部摄影形象、生动地阐释黄河文化一花独秀.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之际,西部摄影已成为人们探视黄河文化的窗口,是东西部经济文化交融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大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珠三角地区(21城市)1995~2009年15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进行分析,来研究小珠三角地区(9城市)①和大珠三角地区(21城市)②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结果表明,小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正在形成,但程度不高;大珠三角地区仍然存在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地处粤北山区的梅州,山清水秀,生态优良,风情浓郁,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应抓住泛殊三角区域合作和CEPA实施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生态”和“客家”特色,实施优先发展战略,精心打造“世界客都·中国梅州”旅游品牌,使旅游业成为梅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