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朴素美由内容的朴素美和形式的朴素美所构成 ,并使二者完美融合。内容的朴素美由内容的真、善二个维度来建构。其中 ,真包括真的理念 (信念 )和真的情感。而真的情感蕴集了朴素美返璞归真的精神内核 ,从而决定了朴素美的其它维度。善就是利人、向人。形式的朴素美是内容的朴素美的外显 ,由外部特征的“直”和“白”二个维度建构而成。其中 ,直主要是指语言上的平易通达。白是种“洗尽铅华”的艺术手法。朱自清的抒情散文在这二个方面有较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约翰·济慈和先秦道家都在真、善、美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济慈把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当成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指归,在美的根基上探讨真,又在美的追求中感受善;道家审美观将"真"置于第一位,"美"和"善"均次之.在对"真"的理解中,济慈将存在于主观世界的想象扩展到"真"的范畴中.道家的"真"与济慈的"真"内涵也不完全相同,道家之"真"倾向于本然的存在状态,无关乎主观想象之"真"的问题.从文化渊源上看,济慈对真、善、美的阐释源于古希腊文化的大背景,道家思想中真、善、美三个审美范畴的内涵则建立在"无"这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新闻写作的美学要求应追求真、善、美的标准.所谓真,不仅仅是生活真实,也应在遵循生活真实的原则下,追求本质真实甚至渗入艺术真实的某些写作元素,如想象力在新闻叙述中的应用.所谓善,即新闻写作不应是冷冰冰的客观叙述,而应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主观价值取向,充满人性的光辉.美,则表现为叙述语言、结构等书写形式中表现出的美学特征.真、善、美的统一是新闻写作的美学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它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真、善、美是哲学领域的重要范畴,三者的统一是一切科学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特殊社会科学的追求.其中,真是善和美的根本前提,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必须首先坚持真,即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对真、善、美的追求,并且在追求中发展,在追求中前进。科学是探索和追求“真”,不少科学家在辛勤探索真的同时,也在执着追求美,科学是真中见善,真中见美。科学是真、善、美的高度和谐统一体。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同样化学实验美也是化学科学美的基础,它是揭示了客观世界物质运动的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手段,是人们按一定目的性而有计划地进行的实践活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处不渗透着美的意境。经常有人说:听一堂好课便是一次美的享受。它说明实验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门艺术,而有效的教学过程是…  相似文献   

6.
道义与文章,几乎标志人类全部精神文明成果,传统道义与古代文章,为其源头。道、德、仁、义、礼、智、信,是传统道义这首长歌的最强音符,它们都起源于宇宙空间,是真、善、美的化身;其主要义项,天体、人类都不得违背;各自有著名学派或先哲为其倡导者;尤其是古代文章,对于它们的全部内涵与外延,包括分类与称谓、内容与形式、属性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一) 小说中的人物,作为审美实体是真、善、美的综合规定。真、善、美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促进,但三者并不等同。小说人物艺术创造的历史,小说人物形象系列形成的历史,从某种角度说,也就是真、善、美相互作用、发展的运动史。这三者的发展可以是平衡的,也可以是不平衡的,后者是更为常见的事实。“文革”前的小说创造了一大批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还有一部分成为艺术典型。其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真、善、美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的有机程度与水平并不高。由于社会政治的左右,由于“文学工具论”的引导,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在善的追求,而对真与美有所薄待。所以,“文革”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首先考虑的是人物的无产阶级功利目的,是以善为核心而形成真、善、美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8.
真、善、美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人类包括行政活动在内的一切社会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尺度.行政活动从总什上来说是行政主体不断地趋向于真、善、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文明形象的自我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生文明形象的基本标志所谓文明形象,是指摆脱了愚昧、野蛮、落后状态的开化、进步、有教养的人格的外在显现,即人格的文明形象。文明形象的基本内涵,是真、善、美的统一。当代大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一般地说,应当具有与当代文明相适应的文明形象。既然文明形象是真、善、美的统一,那么大学生文明形象的基本标志,也必然表现在真、善、美三个方面。首先,必须有真才实学。也就是说,必须要有扎扎实实的学识,有用的才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一个不学无术、腹内空空的大学生断然不会被认为具有文明形象。在…  相似文献   

10.
真、善、美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既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学、美育辩证关系的直接体现.真、善、美三者有机地统一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美的过程,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一种运用最精美的、带有音乐性的语言创造意象,主要借助意象以抒情的艺术。诗歌必须有真情实感,构思要新,要巧,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诗歌必须有大胆、新奇、丰富的想象;诗歌要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使诗飞跃、灵动;诗歌要讲究音乐美,还要注意炼字。  相似文献   

12.
华中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学专家杨道麟博士的《语文教育美学研究》以推动语文学科有效地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宗旨。它既是认知学的"真"和伦理学的"善"及美育学的"美"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又是三者在语文教育中的升华和熔铸。作者在《语文教育美学研究》中所着力阐发的"真善美融合"的主张虽然有些理想色彩,却为语文教育展示了一幅和谐发展的辉煌前景,因而值得语文教育学界的同仁加以珍视。  相似文献   

13.
受后现代翻译理论的影响,"信、达、雅"这一经典翻译标准遭到解构和质疑。本文重新对"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进行分析,指出其在提出百年后仍适用于当代翻译实践。另外,本文认为,"信、达、雅"可以随着时代的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阐释。在"信、达、雅"的基础上"发挥译语优势"使"信、达、雅"更有现实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郢的诗歌具有“清丽”与“清寒”的风格。余杭的自然景色以及咸通时代动荡的社会环境,诱发了诗人的隐逸思想,使其 诗歌具有“清丽”之风;咸通国家的动乱造就了士大夫隐居与救国的矛盾心理,加之诗人与贾岛以及僧侣道友的往来,使其诗风 又具有“清寒”之气。李郢“清丽”“清寒”的诗风是咸通时代特色与作者思想、经历相互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师范院校教师注意服饰美的培育,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服饰美从其内蕴看,包括色彩美、款式美、品味美及个性美;从其培育看,应遵循简洁清新、端庄雅致、整体和谐、协调装饰、兼顾举止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终身教育的理念是 2 0世纪 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在构建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如何既倡导科学精神 (求真 ) ,又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求善 ) ,追求完美的世界和完美的人格 (求美 ) ,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这正是终身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科技英语中以消极修辞最为常见,消极修辞不仅具有单纯的表意功能,而且在内容上、形式上、逻辑上及格调上分别赋予科技英语朴实准确、紧凑精简、严密清晰、恰切得体的本色美。翻译时应遵循适切、简明、连贯、庄雅的原则以再现科技英语之美,力求译文在保有原文风貌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符合汉语的审美与修辞习惯。  相似文献   

18.
写作活动以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写作无论表现什么题材,无论用什么形式,无论采用什么表现方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净化人们的灵魂,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构建一个和谐的充满真善美的理想社会而存在的,这也是写作主体的真正使命。文章从写作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表现和弘扬时代精神,要尊重和发展文学经典、植根沃土、承续传统,要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和谐文化的内容,必须纯化和升华品行、创造时代经典四个方面论述了写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真善美境界阶段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真,本质上表现为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人民带来的政治权利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善,本质上表现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无可替代巨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美,本质上表现为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