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增长:内生增长理论与中国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生增长理论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从长期经济增长率所依赖的路径来看,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可以弥补因其他要素收益递减而带来经济增长停滞这一局面.技术进步是由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有效机制而演化成增长动力的一种必然结果.中国技术进步贡献度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人力资本积累不足)造成的.在国家财政政策干预下,以内生增长为动力,逐步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物质资本投资向人力资本投资转换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与美国经济增长的两类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评述了新经济的三种理论 ,即长期增长论、商业周期论和新增长源泉论 ,指出新经济的总体特点是以知识提升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全球市场为导向和以企业网络为载体。文章提出 90年代美国经济相对繁荣 ,不能单纯从一般意义上的新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来解释 ,而应揭示其两类原因。文章认为 ,在一国和全球基本经济矛盾的作用下 ,既要充分认识高科技的巨大效能和新经济的迹象 ,但又不宜过分神话美国经济 ;对新经济的理论和现实 ,都应抱有某种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金沙  王水莲 《创新》2009,3(11):53-57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没有考虑到配置资源和协调经济活动的组织——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的兴起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向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挑战。在基于产业集群的新视角下,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并通过规模收益递增、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区域创新优势三种传导机制作用于经济增长。把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作为无形资本,构建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4.
经济制度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通常认为 ,经济增长是由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带来的 ,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 ,而只是把它作为研究经济增长的已知的、既定的前提或外生的变量。然而 ,制度创新却能在物质生产要素不变尤其是技术不变时提高生产率 ,促进经济增长。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着客观的制约作用。因此 ,研究经济增长不能撇开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5.
日本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一般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战后日本资源贫乏的现实出发 ,通过建立政府、资本和资源关系模型 ,研究了有限资源制约条件下实现均衡经济增长的路径。并以内生增长理论为依托 ,着重研究内生经济增长条件下的财政政策绩效。文章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人力资本或知识资本投资可以弥补一般生产要素 (资本 )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不足 ,并能在更大程度上刺激经济增长。该研究对中国目前更好地保持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发展模式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中国在未来新时期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能源与环保技术、空间海洋技术;继续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联,创建节约型社会,强调“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及综合利用”;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在哪里?很多人从不同的研究视角给出了各自的回答.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确实起到了领导核心和伟大舵手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种作用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通过融入经济体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制定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地促进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培养教育党员干部和配备领导班子,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经济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营造和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在规范产权的基础上科学配置有效资源,从而推动了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确实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也是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成功的真实奥秘所在.任何有意无意地无视这个问题的理论或结论,都是违背基本客观事实的伪命题,因而是不可能站住脚的.  相似文献   

8.
人们通常总是将韦伯的经济社会学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1904-1905)联系在一起,但本文所要指出的是,韦伯的经济社会学并非如此,它是韦伯在其人生的最后阶段即1919-1920年所新发展出的观点。本文将列举和简述韦伯(晚期)的经济社会学观点,并着重论述其关于“经济社会行动”和资本主义的三种不同类型(理性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和传统资本主义)的观点。同时。本文也将指出,对韦伯本人而言,经济社会学是他常称之为“社会经济学”的这样一种更一般的经济科学的一部分。最后,本文将以出现于韦伯著作中经济社会学范例和新经济社会学范例之间的比较结束。  相似文献   

9.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始终是发展经济学中备受瞩目的领域.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有所不同,从金融内在成本的角度可以将金融发展描述为一个离散过程,分为金融扩张和金融调整两种状态.理论模型结论表明,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都会随着金融发展所处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且这一变化路径同时依赖于效用函数的风险厌恶系数.  相似文献   

10.
"满的世界":非经济增长和全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经济增长所增加的环境和社会成本要远远超过其所增加的生产收益 ,这在理论上是讲得通的 ,然而在新古典范式中却是反常的。但是为什么在另一个范式生态经济学中 ,非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是显而易见的呢 ?新古典范式只是允许增长永远持续下去 ,但是并不强制它这样。从历史上看 ,有过强行增长 ,因为在一个“空的世界”中 ,正是依靠增长解决了马尔萨斯、马克思和凯恩斯先后提出的三个重大问题。现在被用来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国家政策被“全球化”大大削弱了  相似文献   

11.
从新古典一般均衡--历史无关紧要的假设前提出发,将历史纳入经济学分析中,既可以解释历史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的理性逻辑,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获悉历史重要的各种因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偏离新古典完全竞争市场环境,有限理性、交易成本、沉淀成本和环境不确定性等因素普遍存在,历史很容易发挥作用,从而我们会看到不同背景条件下的演化路径,无法寻找单一、均质、收敛的新古典市场和价格模式,逐渐向契约行为以及契约行为的法律、社会和政治环境转变,全面理解历史发挥经济功能的机制、后果,以及改进无效率的制度长期存在措施,对于我们认识历史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三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试图从本质层面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生成机制,因而迥然有别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停留于现象层面对经济危机所做的种种就事论事式的解释.但由于马克思并没有提出一个系统的危机理论,他的论著只涉及危机的片段性和间接性的论述,因而对这些论述的不同解读便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即"生产失调论"、"消费不足论"和"利润率下降趋势论".这三种理论观点鲜明,各有理论特点,但均未能构筑一个能够解释危机发生内在机制的可论辩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  相似文献   

13.
史娜 《社科纵横》2010,25(1):5-7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却从来没有停止它的脚步。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近年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这些现象更印证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但是马克思不是万能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经济危机理论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因此,重温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理念,探讨其当代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印度正在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1年 ,美印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全面提升同印度的关系是美国对印度在冷战后的国际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评估的结果。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科恩在威尔逊中心的刊物《威尔逊季刊》2 0 0 0年夏季号发表的《印度正在崛起》一文对印度的现状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科恩认为 ,印度正在崛起 ,将成为同中国和日本并驾齐驱的亚洲大国。经济持续增长、政局相对稳定、军事实力不断增长以及地理上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印度崛起的有利条件。但印度要成为大国必须像一个大国那样行事并处理好同邻国特别是同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科恩认为 ,印度不是经典意义上的大国 ,不会对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构成挑战。但在转变了的国际秩序中 ,印度的资产和资源已经较过去 5 0年更加适用于美国的广泛利益。因此 ,美国应该重视印度 ,增加对印度的了解 ,加强同印度的接触。科恩曾任国务院助理国务卿 ,现在是美国南亚问题特别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 ,其观点可能对美国今后的南亚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译文中的小标题系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5.
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包含着经济危机可能性的理论,在逻辑结论上包含着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共生现象的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蕴涵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市场经济共性规律表明,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生理现象,与社会制度没有绝对关联。研究经济危机的二重作用,尤其是对生产力的作用,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对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重新思考,深入探索化解经济危机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经济软环境的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魏潾 《学术交流》2004,(9):69-73
软环境大体包括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环境等内容,对于经济主体具有保证、引导、激励、规范与约束等基本功能,由决策者、政策法规、执行者、运行渠道、监控机制等要素构成。优良的软环境是良性循环的起点,不良软环境是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阻碍因素。软环境的作用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对经济的影响可分为刚性和弹性两部分。对经济环境尤其是软环境的深入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政府干预理论的结构主义经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持结构主义思路的发展经济学家同持新古典主义思路的发展经济学家就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干预的有关问题展开了激烈论战。本文主要对结构主义者在这场论战中对政府干预理论所作的推进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经济转轨进程备受世人关注 ,而且许多学者对俄罗斯经济转轨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到目前为止 ,我国学者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理论问题还研究得很不够。基于此 ,本文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 ,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理论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介绍、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9.
李春梅 《社科纵横》2005,20(5):56-56
循环经济理论源于世界环境保护思潮,是人类面对环境制约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来的。本文基于循环经济有关理论,探讨了中国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从制度建设、政府宏观调控、公民生态教育及生态道德的培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o enrich an urban generalist MSW program serving a diverse aging community, an innovative approach was initiated. A team of students, faculty and a field instructor collaborated in creating and evaluating 3 sets of cross-cutting thematic modules. An overview of the thematic modules (addressing elder abuse, family caregiving, and mental health), integrated across multiple curriculum areas (Human Behavior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Macro/Policy, Practice and Research), is presented along with results of a faculty focus group evaluating the process of coordinating module content for one full week of class per foundation area (one topic per quar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