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韵简述     
<正> 要谈等韵,必须先说韵书;而谈韵书,又不能不从反切说起。这一篇《简述》,就先说一说反切。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书籍在当时都是用西域诸国文字或印度的梵文巴利文写成的。文字尽管不同,但都是拼音文字。中国的和尚和信仰佛教的学者都要念佛经,学习这些拼音文字,并把它译成汉文。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启发了中国的僧俗学者,  相似文献   

2.
《等韵图经》记录的不是单纯的北京口语音,还有文读音。“铎、药、觉、德、陌、麦、屋”诸韵在韵图中的分布状况体现文白异读,表明近代汉语标准音已经以文读音的形式进入北京音系。北京音系的文读音伴随着标准音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演化速度往往比标准音快一些。  相似文献   

3.
1 汉字每一个音节分声韵两部分,在语音的古今流变和方俗交替中,往往声随韵转,韵由声变,关系十分密切。黄侃说:“盖古人所谓音,即声韵也。不能离声而言韵,亦不能离韵而言声,此声韵之不能分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汉字是以音节为单位的,古代韵书标音,无论声和韵都以音节的面目出现,所以研究汉语音韵,要把声韵两部分结合起来考察。这是研究汉语音韵的一个总原则。但相对说,在语音演变中,韵这个部分比较稳定,而声则时有转化,游移性较大,所以有些学者提出在训诂中强调双声比叠韵更重  相似文献   

4.
《韵会定正》是元末明初江西人孙吾与所著的一部韵书,该书久已亡逸。明清文献对其韵类特点有所记载,《永乐大典》也著录有该书的少量反切。经考察,《韵会定正》音系具有不少方音成分,反映出元末明初江西方音的一些特点:部分效摄字与流摄字同韵;山摄合口舌齿音字与一等韵字同韵;部分山摄字与臻摄字同韵;止摄开口舌齿音字仍保持旧读,并非舌尖元音。  相似文献   

5.
僧侣诗人的用韵往往会有出韵的表现而显得比较特别,这些出韵的表现常常是诗人受自己方音影响的结果.对唐末僧侣诗人贯休的诗歌用韵情况做穷尽式地考察,并参照《广韵》独用、同用的规定,统计其韵部通押的各种情况和通押比例,归纳出其诗歌的韵部.同时,就所得的韵部与中唐26部诗韵,晚唐僧侣15部韵以及宋代通语18部词韵的异同点进行了探讨.重点是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以及诗人的方言,对诗人用韵中的出韵、特韵现象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这些特韵通押是有方言语音基础的,它们是诗人方音的流露,说明了僧侣诗人用韵常有以方音入韵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等韵学是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韵图又是等韵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等韵学家们为研究韵图花费了大量心血,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但他们对韵图的编排目的、时间、社会作用等重要问题则很少系统论述。我在本文中试图从科举考试——这一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希望得到有关专家的指教。  相似文献   

7.
当代汉语音韵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文章以明代竟陵派代表钟惺、谭元春的韵文为研究对象,运用韵文用韵研究法,以《广韵》音系及明代通语韵系做参照系,联系现代天门方言,分析出明代天门方音的如下特点:"in、 n"与"i 、e "不分;"i"与" 、 "有分离趋势;入声韵尾处于数而合一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宁夏地区历代碑刻铭文和地方志文献非常丰富,为文学、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区域语言学研究提供了相当完备的资料。本文以《宁夏历代艺文集》所收录的韵文为基础,参考该地区的历代碑刻铭文和多种地方志文献,分析其中韵文材料的用韵情况,探讨韵文押韵所反映出来的语音史、方音等信息。重要的是,本文还根据古音学知识对这些传世材料进行了辨伪。这样的工作无疑会对宁夏地区历代典籍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切韵》承前代韵书,分“东”“冬”为二部,顾炎武《音论》说:“所谓一东二冬三锺者,乃隋唐以前相传之谱”,此后凡属《切韵》一系的韵书,“东”“冬”之分,均相沿不废。参与《切韵》撰作的颜之推说:“河北切攻字为古琮,与工公功三字不同,殊为僻也。”颜氏为审音高手,他以为“攻”字切“古琮”(冬韵),不同于  相似文献   

10.
1、之职对转 ┌─────────────────────────────────────────────────────┐ │259 │ │269 │ ├─────────────────────────────────────────────────────┤ │ │ ├─────────────────────────────────────────────────────┤ │285 │ └┬────────────────────────────────────────────────────┤ │291 │ ├…  相似文献   

11.
宋代《切韵指掌图》里,德韵开口字四配曾、臻、止、流摄,分别代表了文献音(配本摄阳声韵)和时音的四个层次。德韵配臻摄的“-k、-t混并为-t”后来与共同语臻、曾、梗摄三四等入声的“-k、-t混并”合流,从而形成了中古-k尾系统分化为“-k:-t”的近代早期新格局。德韵配止摄则是共同语1:3语音入声舒化“宕、江、通摄(-η/-i):曾、梗摄(-η/-i)”不对称格局影响下的产物。现代方言材料表明,德韵配流摄代表了方言口语音的底层。  相似文献   

12.
方言间的语音对应,有的类、值俱同,这对于学习、掌握另一种方言语音,比如学习、掌握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语音,是较为方便的。如果类同值不同,或者类的对应不是简单的一比一(当然值也有异了),这在学习、掌握时就麻烦了;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可以追寻出古音的痕迹。进行方言调查,整理方言音韵系统,都应在这一方面多加留意。本文就是从扬州语音和北京语音的对应出发,举出一些在扬州语音中所见到的韵等的残迹。文中举出的都属常见字。比较冷僻的字不出现于当代口语中,这些字的读音按同音的常见字类推或按反切拼读即得。如“玩、貦、翫、妩、怃”同列于《广韵》去声二  相似文献   

13.
“内转”、“外转”是等韵学中的重要概念,但对于到底何为内外转的问题几百年来学界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尝试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结果发现以韵图中有没有真正二等韵为标准区分内外转长期以来得到了较多学者的认可,被视为主流观点;而其他观点因一直未被广泛接受,视为非主流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在学界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汉语分布地域广,使用人口多,方言现象比较复杂。我国有七大方言,各方言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语音方面的差别尤大。语音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物质外壳,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社会、对民俗、对语言文字都有一定的影响。各方言的语音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尽相同,方言的地域性决定了它所产生的影响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5.
宁夏方音跟陕、甘、青方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方言是世居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回汉族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宁夏地方特色的汉语方言。它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次方言——西北方言。 宁夏方言的音系究竟应该怎样科学地归纳和说明?它跟邻近的陕西、甘肃、青海诸方言的音系究竞有哪些异同?这两个问题很长时间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旋。最近,我翻阅了有关调查资料,作了一些整理、对比工作。发表本文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就教于同志们。 本文在对各地音系进行比较时,作了一些取舍、调整或变通。由于篇幅所限,比较过程中一般不涉及声、韵、调配合关系方面的异同,也不涉及跟普通话的对应关系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等韵“门法”是韵图产生之后出现的关于韵图的拼读方法。韵图是以图表的形式,图解韵书切语的,在一般情况下,按图读音是可以正确了解字音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某些需要特殊拼读的情况,于是人们规定了一些特殊的拼读规则,这些特殊拼读规则也在所谓“门法”中;“类隔”是等韵“门法”中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宝鸡地域方音片时空变异的考察,揭示出地域方音演变中,社会因素控制的空间异质性成分扩散是引起演变的根本动因,方音结构在演变中与不同音变方式有关,即:结构控制导致条件式音变,结构失控导致离散式音变。  相似文献   

18.
早期韵图与字母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三十六字母体系是在三十字母的基础上据韵图补充完善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于《等韵固经》止摄合口中等照组字韵母的拟音,历来分歧较大。有的拟为[ч],有的拟为[u],有的拟为[y]。本文认为拟为[y]比较合理些。  相似文献   

20.
对于《等韵图经》止摄合口中等照组字韵母的拟音 ,历来分歧较大。有的拟为 [ ],有的拟为 [ ],有的拟为 [y]。本文认为拟为 [y]比较合理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