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督东渐”在浙江的历史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主要是通过基督教的传播开始的。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明清以前就有过二次。第一次是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叙利亚人阿罗本来到长安,进行基督教教派之一景教的传播活动,后由于唐武宗灭佛毁寺,殃及景教,而遭禁绝。这一次传教活动主要在中原地区,浙江一带还没发现有景教士的  相似文献   

2.
佛理与水性的相似性特征,催生出以水喻佛、彰明佛理和以水修佛、参水悟心等文化互释现象.禅家以诗的形式表达妙悟玄机,观物见性的体会时,常取水为象,利用水的动静特点开拓禅诗意境,以营造禅家的知性世界和感性世界,具有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水与佛及禅诗意境之间的关系玄妙精微.  相似文献   

3.
宋濂的佛教观李道进宋濂是明初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但由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就学术思潮而言,是一个儒学心学化,儒、道、释三教合流的时代,因此,他对释氏思想的关注也是相当深切的,自称至壮龄潜心内典,三间大藏,可谓佛书无所不览,研究颇为深切。我们从他留传下来的...  相似文献   

4.
重建古莲花庵碑记 古莲花庵佛刹据传创建于唐代,遗址在虎守山西北麓千二百步之莲花顶,为荫岛渔家百姓祈福求平安之道场. 至清代道光十七年山东连年大旱,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佛尼散失,庵舍废圮.如今世道升平,人心向善,合信众之力重建佛舍大殿,再生诸佛金身,祈佑众生幸福平安.  相似文献   

5.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与佛结缘得益于当时儒释结合的文化背景.他因爱慕山水而游历寺院,欣赏高僧才学而与之交往,种种行为密切了与佛教的关系.在与佛教长期的交流过程中,成就了欧阳修诸多以寺院风景、寺院游历生活、与禅僧交游为主要内容的传世诗歌作品及其独特的禅缘诗境.作为有宋一代的名儒,欧阳修可谓是"有心排佛境归属,无意参禅诗结缘".  相似文献   

6.
我的家乡在闾阳。闾阳是锦州北镇市的一个古镇,因地处医巫闾山之阳,故得此名。金元之际,闾阳为县制,明代废县置卫、所,闾阳县成为闾阳驿,是关内外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政府官员和传递文书小吏的留宿之地。清初废为铺递,即邮递信件的机构,并设有衙门。闾阳镇北面是山,名叫五佛顶,但当地百姓更喜欢叫它"锅底山",因为那山就像倒扣过来的一口锅。有  相似文献   

7.
小丑 《东西南北》2010,(9):61-61
深夜,寺里一人一佛,佛坐人站。人:圣明的佛,我是一个已婚之人,我现在狂热地爱上了另一个女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北京庙产兴学风潮——以铁山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庙产兴学起自清末维新变法。民国时期,北京多次发生逐僧毁佛事件。北平市公安局进行寺庙调查,并建立登记制度,为以后的侵夺庙产提供了更为翔实的依据。作者利用民国时期的报刊资料,以东珠市口铁山寺案为例,梳理民国时期北京“庙产兴学”风潮的起因与经过,及其对北京佛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何剑平 《唐都学刊》2003,19(3):10-14
刘禹锡与佛教的关系,贯穿其一生。他与僧人的交往具有文字之交、佛理之交和不拘宗派的特点。贬谪之后,刘禹锡奉佛尤盛,方式也有所不同。他会通儒释的观念代表了中唐文人的普遍看法。《维摩诘经》是对刘禹锡影响较大的一部经典,这不仅表现在他对与之相关的佛教传说故事的袭用及义理的阐发,还表现在他以维摩诘教义为人生践履,在尘俗世界一直顽强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并形成有别于其他文人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0.
禅宗“即事而真”的哲学、美学意蕴李守钰佛教传入中国曾有过“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周世宗)排佛之难,也曾因大师零落,任运敷衍,但禅宗一脉适逢其会,枝繁叶茂,锦远流长。禅宗有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禅宗之“禅”向人揭示的,不仅是宗教也是...  相似文献   

11.
明代儒佛道的合流及其世俗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宝良 《浙江学刊》2002,(2):153-159
明代儒、佛、道三教合流,是以儒家学者为中心,并由众多名僧、方士参与其间,互相交游,互为影响,最终导致佛、道的世俗化以及儒学的通俗化。本文从社会史的角度考察明儒三教合一之论,及其来自佛、道人士的回应,以阐明这种观念对晚明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在明代士人和民间生活层面所烙下的种种印记。  相似文献   

12.
黄忠廉 《阅江学刊》2011,(2):113-118
“释”是严译《天演论》达旨术最重要的变通策略“增”之一种。“释”的单位有字、词、小句、复句,以词语为多。“释”的方式有释正以俗、释以中例、释略以详、释以背景、释以内涵等。严译的“释”具有释疑解惑、解释原因、具化内容、提供相关知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春阳 《今日辽宁》2013,(1):76-77
去过义县的朋友肯定都去过奉国寺,奉国寺可以说是一座百科全书式的寺庙.佛教、绘画、雕塑、考古、建筑等众多科学艺术门类在奉国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让不同的游客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部百科全书其实还藏着一个千古之谜,那就是大雄宝殿的"七佛之谜". 奉国寺又叫"大佛寺"或"七佛寺",之所以获得这两个别称,是因为在奉国寺的大雄宝殿里有七尊巨大的佛像.当地人有一句顺口溜形容这七尊佛像之大:"手掌一摊像盘磨,四个人坐上打扑克".一般来说,大雄宝殿都供奉三世佛或三身佛.三世佛指的是左边的药师佛,中间的释迦牟尼佛,右边的阿弥陀佛.  相似文献   

14.
苏曼殊是近代中国一位知名的文学诗僧,也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佛教革新思想家,不但在文学上有相当的造诣,在佛教界也拥有一定地位,他的佛教改革思想主要针对清末佛教极度衰微,阐扬佛教首先应从内部开始改革,具体的改革大致分为四大类:一、礼忏;二、付法;三、趋炎,四、办学,还专门针对当时人们普遍提出的各种"废佛"观点("僧无学行"、"宗教当废"、"佛法无用")一一加以破斥,是针对当时佛教内部所存在着的各种不良现象而奋力呼吁革新佛教,也为现代佛教改革提供了些许理论思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一生勤于著述。由于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以及后世不公正的评价,使其成书于熙宁年间的文字学著作《字说》,也遭到同样的厄运。《宋史》本传云:“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附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而不用。”《字说》一出,唐耜为之作《字说解》120卷;韩兼也作《字说解》数十卷;刘全美作《字说偏旁音释》及《字说备检》各1卷,并作《字会》20卷;太学诸生作《字说音训》10卷,一时习者蔚然成风。哲宗元祐中废新政,是书也因此遭到非议而被禁用。绍圣间虽又用以程试诸生,但不久旋废,今书已散佚不传。对于《字说》这样一部文字学著作,颇为历代  相似文献   

16.
褚良才 《浙江学刊》2000,(3):159-160
方一新先生过去曾经发表过《中古汉语语词例释》和《中古汉语读本》二著,显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精辟的治学方法。近来他又有《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黄山书社1997年版)问世,在中古汉语...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里将斯里兰卡最大的民族称为“僧伽罗族”,我认为是不妥的。“僧伽罗”一词始见于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僧伽罗国”的记载。玄奘写道,“时赡部洲有大商者僧伽者,其子字僧伽罗……。”后来僧伽罗率兵打败岛上罗刹女,“毁铁域,破铁牢,救得商人,多获珍宝,招募黎庶,迁居宝洲,建都筑邑,遂有国焉。固以王名而为国号。”玄奘还特别提到这是释迦牟尼佛本生之事。本生故事的真实性是无法证实的。  相似文献   

18.
方东美以学统而不是道统为研究思路,指出佛教从初传入中土时被称为"淫辞"到被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主要与中国知识分子以道家哲学来理解佛学分不开。"六家七宗"中的本无宗最为根本,其开创者道安"完全是拿老子的道家精神去解释",他的"无在万化之前"实是《道德经》里面的根本思想。支道林即色宗之要义与庄子"空虚以不毁万物为实"观念是相通的,其生命精神来源于庄子。僧肇的三大玄旨可见庄子之影响。道生的佛性论达到"佛道融会之巅峰",他的"佛性自然"吸取了道家人性自然论,"佛性即理"吸收了庄子所谓的天理,"体法为佛"吸收了道家中对"自然"的体贴之法。华严宗则透过道家哲学领域的智慧阐释佛教。  相似文献   

19.
临济宗心性论述评方立天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年)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慧能、马祖、希运一系的心性思想,并且进一步提出“一念心清净即是佛”和“无事是贵人”等心性命题。临济宗人的命题,一方面着重否定外在于心、外在于佛的思想,力主超佛越祖...  相似文献   

20.
宋高宗在杭州临安府建行都之后,仿照北宋旧制,把一整套祭祀性建筑先后修建了起来,如郊坛、太庙、社稷坛、籍田先农坛、高禖坛等。这些建筑现在已基本上全部废毁,遗址也大多难以寻找,仅在玉皇山和慈云岭脚下还保存着一块沟塍呈多层次八边形的农田,人们称之为“八卦田”。对于“八卦田”的来历,后人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