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汉政治黑暗 ,国力积弱 ,匈奴、乌桓或迁离蒙古高原 ,或附汉入边 ,漠北地空 ,为鲜卑占有匈奴故地 ,建立部落联盟提供了良好契机 ;鲜卑社会处在向上发展阶段 ,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往增强了鲜卑的实力 ,军事掠夺也使鲜卑获取了大量财物和人力。进入鲜卑的汉人把中原文化和手工业制作技术带入鲜卑 ,带动了鲜卑社会进一步发展 ;鲜卑社会处在需要强有力的首领也必然产生强有力首领的时代。勇敢而富谋略的檀石槐、轲比能的出现 ,适应了鲜卑社会的需要 ;蒙古高原的各游牧部落需要一个新的政治军事集团来组织力量发展生产、抢掠财富 ,与中原政权抗衡。就当时大漠南北的局势和各游牧部落的实力来说 ,鲜卑具备了取代匈奴而成为蒙古草原新霸主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拟话本的兴盛不仅受政治、经济的影响,还受时代文化精神的激荡、审美心理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本文则从文学艺术方面来探讨,以期寻绎出拟话本迅速兴盛的文学原因来。 相似文献
3.
唐代传奇小说兴盛的原因,从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来考察,是与史传文学,汉魏六朝小说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这在前人文学史论著中多有涉及。本文则着重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科举制度等原因.来论证唐传奇小说得以在唐代繁荣兴盛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词为艳科”、“词乃小道”之说在文学史上占据了很长时间.南宋之后,词由盛而衰,至元明则已是公认的词学凋敝期.至清,词学复兴,日臻成熟,在理论和创作上,取得非凡的成就.文章从文体角度,分析元明词学的衰落和明末清初词学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丁合林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6):64-66
分别从元代统治者对杂剧的干预、元代社会娱乐好尚、杂剧演出的商业化、元杂剧作家地位出路才情等社会的角度,观众对历史题材的欣赏偏爱的观众接受角度,以及历史题材本身的特点、历史与戏剧内在的相似性等文本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元杂剧历史剧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韩秀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0):22-24
晋商在国内商界兴盛达五个多世纪 ,它的辉煌有着多种主客观因素 ,其中正确的道德理念和经营价值观做指导 ;健全有效的管理措施 ;信用约束硬性化是其长生不衰的三大法宝 相似文献
7.
张艳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5):129-132
爱情诗的兴盛是中晚唐诗坛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中晚唐士人“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时代精神 ;由盛唐诗气势雄浑、境界阔大到中晚唐诗意绪细赋、境界狭小的审美趣味的变迁 ;中晚唐“崇侈游宴”的社会风气促使爱情意识的产生 ,是这一文学现象背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古代教育的兴盛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流域地处西南偏僻,为土家族、苗族等居聚之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族地区的古代教育形成了兴盛的局面:一是封建官学长盛不衰;二是开明书院兴废起伏;三是民间私学面广量大;四是历代人才万马如龙。这种兴盛局面有深刻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推动进步;二是时政干预左右发展;三是文教科举促成繁荣;四是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毛初沪上慈善事业兴盛原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初沪上慈善事业的兴盛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其中民初沪上城市人口问题日益凸现造成待救济人群的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压力、新式慈善理念的影响、民初沪上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上海城市公领域的存在等四个方面应当是最为关键者。 相似文献
10.
明代追和词数量大增,并且出现了多部追和词集。明代诗坛的复古运动亦影响到词的领域,明人对于唐宋词极为尊崇,这一心态在创作中的直接体现即是追和之风的盛行。明代诸多词谱、词选、词籍的编著整理也为明人追和对象和范围的扩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人唱和往往以追和前贤名作为形式,这是明代追和词兴盛的重要原因。对于唐宋名家名作的大量追和促进了唐宋词的传播与接受,推动了弘治嘉靖年间明词的中兴。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桂林教育事业的短暂兴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群贤荟萃,人才济济;二是社团众多,活动频繁;三是教育期刊激增,琳琅满目;四是学校教育蓬勃发展。短暂兴旺的特点主要有四点:用行政力量直接推动教育,形成大办教育的群众运动;从实际出发,大刀阔斧地改革旧教育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体系;实施爱国教育与生产教育;重视教育研究、试验和总结推广。短暂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从地理环境来说,战时的桂林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桂系首领们出于政治需要,对进步文化采取比较开明的态度;有一批通晓中外教育改革家执掌教育行政要职,推行进步教育。 相似文献
12.
陈兴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2):74-76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官场小说已经成为目前文学创作中的独特现象,它对急剧转型社会中政治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政治伦理变迁作了生动真实的反映,并且对当代政治权力建构的正当性和权力基础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政治伦理的现代性重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以其独特的时代性和深刻性受到媒体和读者的青睐,但其反映社会生活的纵深度仍不够,不少作品失之简单化、表面化,作家创作观念滞后,艺术表现手法单一,人文主义匮乏,创作模式化。为此,本文结合转型期官场小说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官场小说的存在问题及其兴盛原因。 相似文献
13.
湖南近代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很快,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并且形成了特点.这与当时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也得力于政府的重视、推动.本文从分析原因和特点入手,作一些探讨,以资供鉴.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早期是在欧洲历史上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从500年到1000年间大约5个世纪的一个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基督教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禁欲主义思潮也开始泛滥。女性出于追求灵魂救赎、摆脱尘世烦扰及安全等方面的考虑纷纷进入修道院,从而推动了中世纪早期修女院的蓬勃发展。由于游牧民族入侵,加洛林王朝的修道院改革以及修女院内部的腐败,8世纪以后西欧修女院出现了普遍的衰落。 相似文献
15.
官员是专制君主赖以统治民众的工具,如何治官是历代统治者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在宋代,官员既会因谋反谋叛、犯赃罪、违反军法军规、失职、不称职、滥用权力等而受惩治,也会因违反官员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制度而受惩治,又会因违反礼制而受惩治,还会因连坐、在政治斗争中失利等原因而受惩治。 相似文献
16.
刘贵华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51-53
宋人的词派观念、词派意识虽落后于创作实践,但后代词论家对宋词词派作了仔细梳理和辨析,提出了多种词派观点。尤其是对宋词三派的批评,既符合宋词发展的实际,又揭示了词派各自独特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宋代相权的认识,盛行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宋朝是君权盛相权弱的时代,一是认为宋代相权没有受到削弱而是相权强盛的时期。实际上,相权被削弱和相权的兴盛都是宋代的政治现象,但是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宋代相权被削弱是局部的、暂时的,没有对相权造成全局性的影响;而相权的兴盛则是宋代政治生活的基本面,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在于宋代实行“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原则。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宋代相权的认识,盛行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宋朝是君权盛相权弱的时代,一是认为宋代相权没有受到削弱而是相权强盛的时期。实际上,相权被削弱和相权的兴盛都是宋代的政治现象,但是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宋代相权被削弱是局部的、暂时的,没有对相权造成全局性的影响;而相权的兴盛则是宋代政治生活的基本面,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在于宋代实行的是“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原则。 相似文献
19.
况周颐对唐宋词史有过系统的研究,对唐宋词史有许多十分精彩的见解。其唐五代词观主要为,比较了晚唐诗与词的特点,指出二者共同之处是"丽而不流",其原因乃"风会所趋"。其两宋词观主要为,北宋词的主导风格为清空婉丽,自然天成,词境甚高;南宋词的风格特点是意境沉着、寄托遥深,思想价值最高。况周颐的唐宋词史观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他对唐五代词特点的阐述是对常州词派词学理论偏颇的矫正;第二,况周颐对南宋词人的一些认识受王鹏运、朱祖谋的影响又有发明创见,不乏独特之见也有深文周纳之病;第三,况周颐的唐宋词史观是其重、拙、大理论的重要体现,由此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其重、拙、大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