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两种迥然不同的传统代言人,迪尔凯姆和韦伯他们各自关于宗教的鸿篇巨制为宗教社会学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经典社会学的宗教情结源于他们对个人与社会秩序关系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命运的关注.正是在宗教这个问题上他们找到了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统一视野.  相似文献   

2.
宗教社会学     
宗教社会学,主要研究宗教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因素,揭示宗教观念和宗教行为的社会根源,以及宗教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地位和它对社会结构的反作用。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历史学家库兰治和英国学者史密斯分别研究了历史和圣经,被认为是现代宗教社会学的先驱者。一般认为,“宗教社会学”一词,是法国社会学家涂而干首创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是现代宗教社会学的另一位创始人。  相似文献   

3.
李峰 《学术界》2007,(6):154-158
现代性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议题,而宗教是西方现代性论题清单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古典社会学理论中,孔德和涂尔干重在对宗教的整合功能进行论述,韦伯和西美尔侧重从现代性的文化后果的角度对宗教进行分析.他们都看到了宗教在现代社会影响的衰弱,但也看到了现代性困境中宗教的社会处境,并提出了各自的诊断策略.这些探讨为后世宗教社会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4.
司武林 《人文杂志》2005,(3):150-152
自社会学产生之日,宗教问题就进入了社会学的视野。针对宗教和现代社会的关系问题,孔德和迪尔凯姆致力于秩序和社会团结,希望寻找到宗教继续存在的理由;齐美尔和韦伯则着眼于现代社会特征,探讨宗教的现代性问题,但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宗教问题其实是现代人与现代社会的矛盾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5.
张强 《理论界》2010,(8):94-96
西美尔的宗教社会学思想与其生命哲学及现代性文化理论密切相关,以"宗教性"和"社会化"为基本线索加以展开,着重讨论现代社会中宗教的地位和作用,复杂而深刻。本文力图准确评述西美尔宗教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展现西美尔宗教思想之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家李安宅的学习、工作及专业成长与教会学校密切关联。他在宗教理论研究和实地研究中逐步形成了较有体系的宗教社会学思想,提出了"族教分离论"、"宗教成分论"、"宗教和谐论"。这些思想对于处理好民族与宗教关系、宗教信仰自由、不同宗教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他还对边疆宗教与社会建设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提出了以宗教和谐促进社会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爱米尔·迪尔凯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由于他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和社会分工等问题研究的突出贡献,奠定了其在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实证社会学先锋”的重要地位。而且他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了宗教——这一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并由此开辟了宗教社会学这一新学科的研究领域,成为宗教社会学的开山鼻祖。但国内社会学界对其  相似文献   

8.
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思想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涂氏宗教思想中宗教与社会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力的作用模式",对解释宗教与社会背后更为一般的作用机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秩序和整合问题一直是涂尔干的理论关注点。在其丰富的社会学理论中,宗教思想占了很大比重。他利用自己所倡导的社会学方法,对宗教现象进行了探索,在宗教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宗教是社会的产物,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集体意识中逐渐产生的,信仰、仪式和教会是其构成要素,宗教在本质上是社会力量的体现,对社会具有整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秩序和整合问题一直是涂尔干的理论关注点.在其丰富的社会学理论中,宗教思想占了很大比重.他利用自己所倡导的社会学方法,对宗教现象进行了探索,在宗教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宗教是社会的产物,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集体意识中逐渐产生的,信仰、仪式和教会是其构成要素,宗教在本质上是社会力量的体现,对社会具有整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 宗教的社会作用与功能,是宗教社会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从十九世纪末期以来,西方一些社会学家与人类学家运用功能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宗教社会意义、作用与功能,提出了许多颇为注目的新见解和新方法,在宗教社会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在西方宗教社会学中占据了优势地位。本文试对宗教社会学中功能主义观点作一番简要叙述与评价,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要想恰当地探讨宗教的现代社会角色,研究者既不应当单纯地探讨某一种宗教,也不能仅仅凭借经验性社会学调查,而且还需要着眼于更加深刻的层次,即充分重视宗教意识和作为其基础的终极关注;因为单纯地着眼于一种宗教,往往会只关注一点而不及其余,而完全诉诸经验性社会学调查则很可能流于"形式合理性"而使研究结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解释力大打折扣;而探讨和研究以基于社会分层的现实社会个体的宗教意识和作为其基础的、各种各样的终极关注,则完全有可能弥补这两个方面研究的不足,从而使我们的研究真正能够得出预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是西海固回族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资源。从个体的社会化开始 ,到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 ,直至民族群体 ,西海固回族社会处处都烙下了宗教的印痕。本文将运用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通过对西海固伊斯兰教宗教群体和宗教组织的剖析 ,提供认识和理解西海固回族社会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14.
科学和宗教同属于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内容。然而科学与宗教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不管怎样,科学与宗教首先是一种社会历史关系,因而“宗教与科学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关系”(陈麟书等:《宗教社会学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85页):同源性的古代关系;双向互动的近代关系;功能互补的现代关系。追溯历史源头,它都是从原始的巫术文化中脱胎而来的,从萌芽状态开始,巫术文化内在的矛盾就引起科学与宗教的斗争,直至今日,虽然斗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未彻底改变其对立的一面。在长期斗争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宗教市场论是目前西方主流的宗教社会学理论,并在国内宗教社会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宗教市场论有很多批评,却无法提出新的宗教社会学理论进行取代.在质疑宗教市场论的基础上,引介并批评性地拓展了布迪厄的宗教场域论;在讨论了宗教场域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之后,对宗教场域论在中国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宗教认同作为社会认同的一种标识,以共同的宗教信仰心理、宗教信仰行为以及宗教信仰氛围为纽带,把具有共同地域、共同宗教信仰和共同宗教文化心理的人们或族群无形地凝聚在一起,起着对内"求同"和对外"识别"的功能,影响个人和群体的社会心态及其社会身份的塑造与建构。本文运用宗教社会学相关理论,通过文献梳理和历史的纵向考察,客观阐述了藏区宗教认同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因素,正确分析归纳了其历史表现特征及重要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峰 《江海学刊》2013,(5):95-100
近年来,结合西方的理论和中国的现实,我国宗教社会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研究思路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作为自变量的宗教研究,这与西方宗教社会学的经典研究范式一致,但这种取向存在着脱离中国社会现实,就宗教谈宗教的理论风险。二是作为因变量的宗教研究,该取向虽充分考虑了社会对宗教的影响,并先后发展出宗教市场论、宗教生态论和权力场域论三种理论范式,但它们背后不同的社会结构假设都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基于此,必须在这三种宗教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通过社会来分析宗教,通过宗教来透视社会"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迪尔凯姆作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位社会学早期大师 ,在他所倡导的社会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可谓独树一帜 ,以至于后来的学者认为他“为社会学赢得的地位是划时代的”。社会学从此迈入了“古典时期” ,① 甚至于有的学者一反学界共识干脆把他树为 (西方 )社会学的始祖 (而不是孔德 )。不管怎么说 ,迪尔凯姆至少应该被公认为西方社会学学科体系和专业体系的奠基者 ,因为他研究内容涉及较广并且确定了一系列基本概念。宗教社会学一直是迪尔凯姆兴趣比较浓厚、研究上有独到透彻之处且极具影响的一个重要领域。“宗教社会学”即是他首创之词。他…  相似文献   

19.
古典实用主义者比较关注宗教问题.他们否定了理性宗教的可能性,把宗教奠基于个人体验,并倡导宗教在公共领域发挥作用.但新实用主义者罗蒂认为,宗教问题不是一个形而上学问题,而是文化政治学问题.无论就终极关怀而言,还是就政治上的反教权主义而言,宗教都应该私人化,必须将其从公共领域中驱逐出去.  相似文献   

20.
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 ,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微妙的影响。西方富有宗教气息的浪漫主义文学养分的滋养和 2 0世纪特定的文化语境 ,导致在涉足宗教的多数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 ,所显示的主导意绪和倾向是浪漫主义。不过 ,2 0世纪中国文学在各个历史阶段 ,因受宗教熏染而展示的浪漫样态并不一致 ,并且由于中国现代作家对宗教接受与感应在层次和取向上的差异性 ,从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中国现代作家身处的历史和文化的制约 ,以及某些宗教书写表现出的极端排他性 ,都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宗教浪漫主义的发展前景 ,预示中国现代宗教书写所体现的浪漫精神 ,会因宗教自身的困境而悲壮地走向末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