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农民工:中国的新产业工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群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有利于加速我国的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走出对"农民工"的认识误区,从宏观政策上提高农民工的地位和待遇,推动向工人阶级的转化,促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从毛泽东关于中国阶级状况分析的两篇著作入手,阐述了三代领导人对我国阶级阶层状况的关注程度对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从而得出正确把握阶级阶层状况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的结论。认为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注重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农民工阶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不仅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但他们具有不同于传统产业工人的显著特点.在经济上,他们同农业、农村、农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职业具有临时性、季节性、流动性的特点,大多从事报酬低廉的简单劳动,生活普遍比较窘迫;在政治上,他们尚未形成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尚不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所供职的单位中缺乏主人翁地位,被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排斥在了城市政治生活之外;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处在城市社会的最底层,经常受到各种歧视;离开农村来到城市以后,他们不能经常与家人、亲戚、朋友进行面对面的亲情互动,又无法融入城市社会,在情感方面失却了宣泄的机会与场所,故而在社会流动与漂泊中产生种种心理不适,长期处于情感需求与情感实现的矛盾冲突之中.这些特点,决定了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是游离于城乡之间的边缘性群体,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4.
从农民工犯罪看农民工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艳芳 《中州学刊》2004,(6):180-182
农民工犯罪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是由农民工的个人素质、心理状况、社会环境、社会管理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管理制度非常必要和迫切.只有从制度上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才能使农民工的违法犯罪得到控制、缓解,才有利于社会稳定,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为我国城市的繁荣和现代化建设树立了无言的丰碑,但他们多年来被当成"二等公民"受到歧视;农民工虽然是"工人"和"农民"的结合,但本质上属工人范畴,已经是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给他们以产业工人的待遇;作为中国产业工人主体部分的农民工,应当享有与城市市民的平等待遇,得到应有的权益保障。本文从这三个视点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辉敏 《河北学刊》2006,26(5):86-89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工人阶级群体,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民工已经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并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中国城市的边缘群体,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实现农民工向工人阶级转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2003年8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宣布,将尽可能多地组织农民工入会,同年9月,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一大批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党和政府肯定了农民工在工人阶级中的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一个难题 ,“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我国农民工问题的一项很必要也很及时的举措。其实 ,“农民工市民化”其根本在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对立 ,农民工产生的根源在于“农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隔离 ,因而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9.
安中轩 《天府新论》2004,(Z2):215-216
农民工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一个难题,"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我国农民工问题的一项很必要也很及时的举措.其实,"农民工市民化"其根本在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对立,农民工产生的根源在于"农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隔离,因而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10.
城市农民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农民工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在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个浩大的新型社会群体。他们的户籍在农村 ,但已从农民中分离出来 ,较大程度地融入了城市社会 ,不再从事农业生产 ,正在向工人阶级转化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本文从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本质属性和内部层级分化属性两个方面 ,论证了城市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 ,已具备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基本属性。并提出 ,要从深化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心理和歧视行为、提高城市农民工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等方面 ,促进城市农民工向工人阶级的深度转化。  相似文献   

11.
周应佳 《学术论坛》2005,(10):193-196
增强党在高校执政能力建设是实现党对高校的领导和促进高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从对加强党在高校执政能力建设的实现形式入手,紧密围绕“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体制”和“加强和提高高校领导班子治校能力建设”两大课题,阐述了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加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加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已经走过 8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只所以能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前进并取得胜利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理 ,又不断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先后对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统治基础作了三次重大理论推进 ,不断增强和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统治基础 ,从而对党的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毛泽东注重从思想上建党而不是从成分上建党是对建党思想的重大发展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诞生于工人阶级人数很少、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  相似文献   

13.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涉及到执政党建设的方方面面,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执政党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才能明确方向,抓住重点,辩证地处理好执政党能力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把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点,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努力把中央提出的提高五种能力落到实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高校要有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五大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正确回答和处理了党员的出身与政党性质的关系;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员成分与党的性质关系问题作了新的论述,是党建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党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执政方式,即革命式、行政式和政治式执政方式。当前,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构成了政治式执政的本质内容。同时,党的执政方式转型也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共产党执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是一个重大的命题和要求.把"三个代表"与党的执政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在深入思考我们党长期执政以及世界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如何开好民主生活会和开好民主生活会对改进党的作风、加强党内监督、遏制腐败的积极作用.作者认为,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靠身自的力量纠正缺点、错误,使党组织成员能够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袭,增强党的团结和战斗力.使党的"三大作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面临着种种困境.在电子媒介主导的今天,文学经典已经进入"后经典时代",其存在方式已发生显著变化,影像存在成为经典传承的最重要方式.经典改编的核心是文字向影像的转变,文学经典的影像存在过程也是文学经典的世俗化过程,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影像作品与原著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复杂的变化,与这一转变密切相关的是身体在美学中的地位.因而,从身体问题入手既能理解影像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所带来的问题,也能理解媒介和艺术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