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经济话题是都市小说的一种特殊叙述形态,是市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张爱玲和王安忆的都市小说中,以经济话题剖析人物心理,揭示人物的生存状态,推动了小说的发展,并为叙述提供了一种新的“诗情”。这些都与那些表现家族、伦理的乡村小说构成对比。  相似文献   

2.
卫拉特,是蒙古族的一部分,元代称为斡亦刺,明代称为瓦剌,清代称为厄鲁特、额鲁待。我们通常所说的西蒙古也主要指卫拉特蒙古。历史上,卫拉特蒙古曾从事狩猎经济,信仰原始的萨满教,活动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至13、14世纪,才逐渐迁徙到阿尔泰山及整个北疆草原地区,社会经济也由狩猎转变为畜牧,宗教信仰也逐渐改宗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敦),但萨满教在人们的生活中仍存在较大的影响。现今新疆的蒙古族,大部分都属卫拉特蒙古,他们主要分布于巴州、和布克赛尔、乌苏、精河等地,仍然从事畜牧经济,保持着喇嘛敦的宗教信仰。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绚丽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萨满教及其世界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民族自古以来普遍信仰,并且至今还残存着的原始宗教。这里,笔者从思想史角度,对蒙古族萨满教及其世界观的发展变化问题,提出几点见解。 一、蒙古族萨满教是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 蒙古民族是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蒙古民族在古代所信奉的萨满教,不但是从其原始社会产生发展而来的原始宗教,而且是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有些学者认为,萨满教是“近似宗教的一种特殊的信仰活动和现象。”,或者说萨满教只是一个“自然信仰”。显然,这种观点和说法与萨满教,尤其是与蒙古族萨满教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的。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者再度丧失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一、小城镇的含义和范围,陕西小城镇概况 什么是小城镇,这是研究小城镇建设必须首先弄清的问题。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城镇与农村的区别和城镇自身的规模方面来理解。城镇与农村的区别,有许多方面的表现;但就本质区别而言,则有一点是应当注意的,即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在空间存在形式上的不同:在城镇,人们以集聚的形式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在农村,人们以分散的形式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城镇概念最本质的规定,就是人类以集聚的形式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人类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规模有大有小,小城镇毫无疑问的就是指那些以小规模的集  相似文献   

5.
王文兵 《晋阳学刊》2007,1(4):42-44
理解文化的关键是如何理解人化.人化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及其历史成果,首先是人的感性活动和生存方式,也是自近代以来,人的一种自我理解和自我定位.人们生活在对人化的不断领悟与筹划之中.  相似文献   

6.
政治是经济生活的集中体现,是调节社会关系的特殊方式。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治生活应当以理智化为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就象理性活动一样,非理性行为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必然组成部分。人类政治事务的非理性行为和现象,既是人类社会相对不成熟的表现,也是阶级社会内在矛盾的必然体现,并时常成为重大事件的动因。这正是我们力求社会关系理智化的原因。我们要尽可能合理地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社会形式。一、政治生活中的理性与非理性人类力求社会关系理性化的愿望与实践,并不能保证政治活动符…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认同,大都抱有一种积极态度,这一点应该给予肯定。但问题是,经济全球化对认同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的方面看,经济全球化给人们的认同带来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甚至会引起人们认同观上的一系列变革。从消极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也使人们面临着难以摆脱的认同困境。在人作为类的、群体的、个体的存在视域下,这种认同困境表现为个体认同的焦虑、群体认同的消解,以及类认同的悖论等。一经济全球化首先带来了个体认同的多重焦虑。焦虑通常是指对人生存状况的一种心理体验,它表现为对将要发生的且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的…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并指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和社会主义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里人们的一种存在和生活形式,它揭示出一定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态度怎样,即人们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活动。它着重于人们生活活动的一定形式,而不包括作为生产要素的人们在生产领域中的生产活动形式。社会生活方式正是对全社会人们生活活动形式的本质特征的集中概括,是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9.
简论焦虑心理与调适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常常会产生各种焦虑心理,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阐述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帮助人们了解、认识及正确对待焦虑,从而提高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鄂伦春族萨满教特点刍议郭淑云在我国信仰萨满教的北方诸民族中,鄂伦春族萨满教最具特色。与北方其他民族相比,鄂伦春族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地方,经历了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经济生活方面,当其他民族已由原始狩猎生产相继转为游牧业、农业生产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重新审视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政治生活作为人自身生存意义的体现,古已有之。对于古希腊城邦时期政治与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相互关联的思考,使人们从生活世界本真意义中来阐释政治成为可能。因此,从这一视角追寻政治活动的价值理性,促使政治向生活世界的复归,则赋予政治以更为宽泛的意蕴:政治是一种人们现实的生活样式;政治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升人的生存意义,使人的政治性更好地体现人性和人的生存方式;政治活动的普遍参与是推进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萨满教是满族自先世以来信奉的原始宗教,是满族先民生活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通过对萨满教的信仰观念和满族传统人生仪礼的叙述分析,揭示满族的育子、婚姻、丧葬等人生仪礼活动几乎都和萨满教有着深刻的联系,进而说明萨满教对满族人生仪礼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价值的本质和本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星凡 《学术研究》2003,4(4):44-47
本文从创造价值论的构想出发 ,集中探讨了价值的本质与本体问题。价值即意味着人们生活和实践的目的性 ,意味着人对自身生存需要、愿望和理想的追求 ;意味着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结果 ;也意味着与人们的目的相一致的实践活动和手段的必要性。价值的本体也就是人自身。就价值出自人类认识和理解到的包括人自身及其活动在内的世界万事万物的意义而言 ,它必须以人的意识或精神的活动作为前提 ,价值本身即是人的意识或理解的产物 ;就价值在于符合人的活动目的而言 ,人即是最终目的 ,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讨论价值的本体 ,必须区分本体和主体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4.
从萨满教世界观看萨满的社会角色及其昏迷术齐经轩1对萨满教历来多有争议,有人说它是一种原始宗教,有人则认为它是不正常的精神疯狂活动,如说萨满是“臆病患者”、“疯狂之人”和“情绪颠狂者”等等。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与谋财骗人的“巫医”、“神汉”...  相似文献   

15.
审美从来都是一种生活实践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展现,体现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既有精神性又有交往性的心理需求。因此,不同的社会阶层表现出不同的需求意向和审美内涵;人们也自然而然地以不同阶层、身份和生活方式为区分尺度,逐步形成不同的审美群体,即"趣味共同体"。这是理解当代审美泛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现象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6.
早期赢秦人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的课题,应当在秦史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传统上,人们认为早期秦人以游牧、狩猎为其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早期赢秦人的经济形态是农牧兼营.考之古籍文献,可知赢秦人在立国之前实际上是一支专门的从事商贸活动的部族.他们专以商贸为主的生活方式,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其祖先伯益.明乎此,或许有助于对史学意义和考古学的秦文化多样性、开放性和功利性等鲜明的特质的理解与解释.  相似文献   

17.
“烧饭”是古代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以焚烧酒食祭奠祖先的礼俗.烧饭礼俗从古流传至今,是蒙古族最古老、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项礼仪活动.蒙古族的烧饭礼俗有尊卑之分和男女之别.烧饭礼俗产生的文化根基为萨满教的灵魂不灭论;“女性不洁说”是烧饭祭祀中限制女性的文化根源;萨满教认为,人死后其灵魂到达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但那边世界的生活秩序与这边世界完全相反.烧饭祭祀中出现的违反常态的举动是为了迎合灵魂世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祖先崇拜与家族意识--论端木蕻良小说的一种主题意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祖先崇拜是人们感情的一种归依和寄托。萨满教的祖先崇拜缺少儒家这种道德理念和教化原则,而强化了祖先神灵所具有的威慑力,在很大程度上,它更接近殷商时代的祖先崇拜的观念和意识。端木蕻良的小说反映了一种典型的萨满教的祖先崇拜,表现了与儒家文化温柔敦厚相异的思想倾向,崇尚一种轻道德而重强力家族意识。  相似文献   

19.
宣传效益论     
随着宣传工作科学性的确立,宣传效益问题已引起人们注意。本文试就这个课题作一探讨。1、效益本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是反映劳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宣传活动有不同于经济工作的特殊规定性,但其自身的活动,同样体现人力、物力的支出,有相应的劳动成果,因而也存在着效益问题。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效益,不同于人们  相似文献   

20.
报告文学是适应人们了解认识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生存条件、生存状况的需要而产生的 ,是伴随着新闻传媒方式的发展而滋生出的一种年轻的文学形式 ,是指那些及时对社会生活富有思想意义、情感蕴涵、文化内容及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事件与人物作真实、独特、理性艺术报告的散体文章。真实是报告文学的基础 ,对事实的理性关照和准确理解 ,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报告文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品格 ,但不能对它作简单狭隘的理解。只要是建立在真实事实的基础上 ,报告文学所考察思索的内容同现实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都可以说具有现实性 ,都是社会的现实生活所需要的。不要轻易打着现实性的招牌否定和排斥那些把历史内容作为题材对象的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 ,应当有自己特殊的构成 ,如对事实的敏感选择 ,对事实的艺术组织结构、理性洞察、时代认定 ,对语言的精确锤炼 ,对人物形象和事件进程的准确把握 ,作家主观意识的激情介入等一些方面。报告文学的成熟主要取决于作家独立人格的建立和使命精神的张扬 ,当然也表现在题材内容的重大多样 ,观念新颖 ,思考深广 ,还表现在表现形式的丰富和多样方面。报告文学创作有很强的社会公共性特点。报告文学作家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有分明的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