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正迎来又一个新的黄金时代。江总书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 ,就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三次发表讲话 ,这是前所未有的 ,表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在这三次讲话里 ,江总书记反复强调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可以说 ,创新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命根子 ,离开理论创新而要求学术繁荣只能是空中楼阁。学术期刊在发表理论创新成果、营造理论创新氛围、培育理论创新人才、推动理论创新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深深感到 ,江总书记的讲话对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哲学社…  相似文献   

2.
陈卫平 《学术界》2004,(6):17-26
理论创新的重中之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阐释和创新作为政党或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权利主要由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政治性的理论权威来把握;阐释和创新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权利主要由普通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把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建立公正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而建立这个体系的两个前提性问题是分类和监督.繁荣发展社会科学需要从兴趣和素质上建立向社会公众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笔谈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是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在努力推动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中实现理论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华中科技大学最近联合举办了“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高层学术论坛 ,积极探索创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问题。本刊特发表这组文章 ,以反映此次论坛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4.
论时代要求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几乎一切方面和一切领域都离不开创新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发展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提高理论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本文从八个主要方面论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时代迫切性 ,并就当前解放社会科学科研生产力、促进理论创新发展提出了几点重要见解  相似文献   

5.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是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问题。要以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贡献,并且把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为重点和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是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问题。要以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贡献,并且把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为重点和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7.
学术话语创新是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需要,是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重大任务。深刻把握学术话语创新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术话语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和学术话语传播创新的关系,注重学术借鉴与独创的内在衔接、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结合、中国与世界的思维转换、创新与应用的相互对接,才能有效提升学术话语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当前,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存在着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亟须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记社会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源泉,重点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机制创新、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良好运行机制、优化社科资源配置等。  相似文献   

9.
焦利 《理论界》2002,(6):5-6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工作中的一条重要战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懈地进行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一、要增强新时期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哲学社会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巨大精神力量。大力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进入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235-2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呈现出较为繁荣的局面,高校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已经超过40万人。怎样抓住机遇,提高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水平和研究质量,是高校教师奋斗的目标。分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提出强化研究质量的策略,可以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我们要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认真调查研究,找准制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突出问题;要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构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保障体制;要积极投身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去年8月在北戴河和今年4月在人民大学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是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纲领,两次讲话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极端重要,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和重大任务。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机制:一是要完善社科事业发展的组织管理机制,二是要建立社科事业发展的市场交换机制,三是要建立促进社科事业发展的学者激励机制。社科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关注改革实践,研究重大问题;弘扬优秀传统,借鉴外来文明;严谨治学,端正学风;坚持正确方向,贯彻“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3.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和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上一个新台阶,实现既本土化,又能走向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些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必然.当前高校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大力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贯彻“三个代表”要求,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以及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加快发展,通过改革,建立全新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建构21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廊--论哲学创新的原则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一条跨学科、重问题、共话语和自觉沟通与配置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术资源的哲学走廊是21世纪中国哲学应对挑战走向创新的战略性选择.中国哲学走廊应当是一种启发性哲学、交往性哲学、对话性哲学,它的作用在于鼓励不同领域的思想者、行动者参与对话,并在对话中发出自己有创见的声音,通过对话扩大和促成交流、创造和共识.在某种意义上说,建构哲学走廊也就是建构中国哲学新形态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非文科专业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管理中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议:进一步转变、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改革教学考核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科学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已有自然科学中心转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对哲学社会科学中心转移、发展趋势、历史作用的研究,对于科学预测人类文明的未来,尤其是对于人类自觉把握自己的命运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哲学社会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应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哲学社会科学代表学科的遴选;(2)哲学社会科学中心转移规律量化分析;(3)各种文明中心转移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窦才  宗树兴  王贺兰 《河北学刊》2007,27(5):159-161
教育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当务之急,改进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三个服务",即为教育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同时,要加强以校为本的实践教育学研究,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突发性事件频发,给哲学社会科学如何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提出了重大的现实问题。文章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历史梳理和现实回归分析,总结了哲学社会科学在突发性事件中所展示的巨大作用,得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处理社会突发性事件中必须和自然科学形成社会服务共同体、分阶段抓住重大现实问题、为广大人民提供智力支持等重要启示。为进一步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在新时期的社会服务功能,加强突发性事件的前瞻性研究,维护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崔鹏 《学术探索》2014,(5):98-101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针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所面临的问题,文章从转变思想观念、健全转化机制、完善评估体系、创新组织形式等方面提出有效措施,从而更加深刻认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